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6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8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青藏高原的隆升缩短及其粘弹性形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新生代以来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发生的强烈的构造形变特征,用二维粘弹性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估算了在印度板块向北推挤欧亚大陆的动力条件下,高原各构造单元的形变速率以及由此推算出40Ma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量和缩短量。反演了各地体岩石力学参数,特别是有效粘性系数η的数量级。认识到物性参数对构造应力场和形变速率的极重要的影响作用。阐明了除了动力机制和边界条件外,岩石圈各圈层材料力学性质的不均一是造成位移场、应力场和形变速率的差异,从而引起各种复杂地质构造现象的基本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2.
天然地震层析成像相对于传统的反射地震方法而言是一种新的经济的勘探方法。这是由于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所需的观测值直接来自于研究区下方发生的天然微地震,而反射地震却需要在研究区表面进行人工放炮。因此本工作是将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应用于柴达木盆地西部某油田约100km^2地区的深层构造的尝试性研究。626个地震事件的3289个P波到时的初步结果与研究区已知的大的构造吻合较好。该模型中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观测到一个北西向的背斜。此外,微地震的分布也与研究区中活动断裂带的位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3.
44.
辽河盆地新生代岩石磁组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不定向的岩芯样品,笔者利用了岩石的古地磁测试结果,通过旋转变换,恢复了样品的原始磁化率方位.磁组构测试结果显示辽河盆地新生代岩石变形微弱,岩石以压扁变形为主.多种筛选分析结果揭示出辽河盆地在沙三、沙二沙一与东营期所受的区域应力方向分别为:NE-SW(40°~50°)、NWW-SEE(100°~120°)和NE-SW(60°~70°).  相似文献   
45.
46.
“寄主矿物天然压机机制”与超高压矿物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池顺良  武红岭 《地学前缘》2002,9(3):118-118
20世纪80年代,发现以含柯石英的榴辉岩为代表的超高压岩石,引发了地球科学家对大陆造山带动力学演化过程新一轮的研究热潮,同时也给相关的科学研究带来了诸多难解之谜。一个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是:岩矿学的实验结果表明,超高压变质岩形成的温压环境为650-800℃,2.6—3.5GPa。根据上覆岩层静岩压力推算,它需要在大于100km的深处才能形成。而大多数超高压岩石原岩是陆壳火山—沉积岩系。这就意味着,低密度的陆壳物质必须进入高密度地幔内发生变质形成超高压岩石,又在小于10Ma的时间段内迅速上浮返回。寻找陆壳岩石折返机制成为大陆动力学面临的难题。近年来,超高压变质岩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造山带中不断被发现,证明这种变质作用在自然界中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寻找新变质作用机理,成为解答陆壳超高压岩石生成疑谜的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47.
48.
49.
本文对构造地质学中常用的几个力学概念在使用中出现的误解和问题进行了讨论,阐述了笔者的看法和建议,以期重新引起地学工作者应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地质构造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并期待更多的地质学家能正确地运用力学的相关知识探讨和解决地球动力学领域中的诸多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