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王安建 《地质通报》1991,(4):323-334+365
本文从地质事件的角度出发,根据岩石成因类型,变质作用强度、期次,变形作用方式、构造样式,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矿化资料,将冀东太古宙结晶基底区划分为高压紫苏花岗片麻岩区、低压紫苏花岗片麻岩区、TTG杂岩区和岩浆构造混杂岩区四个构造单元,并提出高压紫苏花岗片麻岩区和低压紫苏花岗片麻岩区是冀东太古宙地壳同一时期不同深度层次或压力环境下的产物。岩浆构造混杂岩区是叠加于高压紫苏花岗片麻岩区背景之上长期活动的弧形线性巨型构造活动带。而TTG杂岩区是太古宙末期形成于地壳较浅部层次的花岗杂岩穹窿。  相似文献   
92.
利用中子辐照改色法把天然无色黄玉改成蓝色黄玉,对天然黄玉和改色后的蓝黄玉分别进行了常规检测、X-荧光测试、紫外-可见光谱测试及红外光谱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改色前后黄玉的比重、折射率、成分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其紫外-可见光光谱、红外光谱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为鉴别天然黄玉与辐照改色黄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3.
中国区域碳排放研究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通过比较不同机构和学者对中国区域碳排放的测算结果, 指出现有测算结果间存在巨大差异的具体原因, 按照更加科学准确的方法重新测算了中国各省及中部、东部、西部等主要区域的能源和水泥的碳排放量, 以此为基础, 通过对比分析, 对1990至2008年间不同区域碳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等重要指标的差异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 中国的区域碳排放格局是东部地区排放总量和累计排放量最大, 但西部地区排放总量及占全国的份额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着重指出西部地区作为中国下一轮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增长点, 其目前的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均高于相同发展阶段的其他地区, 如不尽快转变其发展模式, 则会使未来的节能减排形势异常严峻, 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仍旧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4.
五台山晚太古代碰撞造山带的变质作用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晚太古代碰撞造山带的三个构造岩片组成,即南部构造岩片-弧前混杂岩带,中部构造岩片-岛弧系和北部构造岩片-弧后混杂岩带,其间以大型逆冲型韧性剪切带相拼合。对三个构造岩片的矿物共生组合及变质反应研究,确定其具有相似的造山型PTt轨迹,变质早期对峰期明显的升温升压过程与地壳的拼合作用有关,变质峰期至晚期的近等温降压过程与地壳的纵向伸展作用相联系,三个构造岩片变质程度的差异是由于其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95.
根据国内外脉状放研究的最新资料,本文将已经提出并较有的矿床成因模式分为五大类九种模式。概述了这些模式的内涵,综合评述了它们建立的依据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脉状金矿床的地壳连续系列模式以及这一模式提出的背景和思想方法,简要回顾了脉状金矿床成因模式研究的历史,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并提出了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脉状金矿成因模式的粗浅设想。  相似文献   
96.
基于模糊逻辑的中甸岛弧斑岩型铜矿定位预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曹殿华  王安建  管烨  陈江 《矿床地质》2006,25(2):199-206
文章选择中甸岛弧地区中比例尺地表填图所圈定的侵入岩及火山岩、航磁解译构造格架及汇水盆地沉积物多元素异常作为斑岩型铜矿定位预测的主要方法,总结提出了该区斑岩型铜矿的定位预测准则,并根据该准则在GIS平台上基于模糊逻辑模型进行了模糊成员权重赋值和模糊推理网络构建。通过模糊推理计算得到该区不同高度、不同方向航磁解译构造的交汇部位以及不同元素的组合异常特征,最终确定了该区可以发现斑岩型铜矿的模糊概率分布图。该区主要矿床如普朗、红山和雪鸡坪等均处于高模糊概率分布区,经野外检查验证发现普上和地苏嘎两处斑岩铜矿矿化新区。  相似文献   
97.
98.
快速、精确查明我国国土资源现状,科学、准确评价我国国土资源潜力,深入分析、把握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国土资源的需求,动态跟踪、了解国际资源界发展态势是国家制定资源政策和战略规划的需要,也是国土资  相似文献   
99.
王台山地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宏  王安建 《矿床地质》1997,16(4):350-364
五台山地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分布地晚太古代碰撞造山带中,与世界许多太古宙绿岩带型金矿具有相似的特征。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的δ^18OH2O=-2.1‰-4.9‰,δD=-69-112‰,蚀谜面对得起盐矿物的δ^13CPDB=-2.0-1.4‰,δ^18OSMOW-10.0-20.0‰,载金黄铁矿的δ^14S=-3.7-5.6‰。成矿前流体具有一高盐度,成矿期流体以富含CO2、近似海水的δ^18O和海相  相似文献   
100.
普朗斑岩铜矿岩浆混合作用:岩石学及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普朗斑岩铜矿花岗闪长斑岩中存在大量的随机分布的镁铁质微粒包体,包体与寄主岩存在渐变接触关系。包体成分为闪长质,具有岩浆结构,存在针状磷灰石,显示了快速冷却结晶的特征。包体内可见具有暗色矿物镶边的眼球状石英,表明存在岩浆混合作用。寄主岩岩体规模较小,呈岩枝状产出,包体和寄主岩均为似斑状结构,说明两种岩浆侵位和发生岩浆混合作用的深度较浅。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包体与寄主岩的之间有成分交换。包体和寄主岩强不相容元素均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均表现出显著的负异常,具有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包体和寄主岩Mg#较高,在同等Si条件下比玄武岩部分熔融体富K2O和MgO,意味着源区必须有幔源岩浆的贡献。普朗斑岩铜矿蚀变矿化模式反映了其成矿环境偏基性,暗示镁铁质岩浆的加入对成矿具有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