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83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中南部非洲镍矿资源丰富,大体可分为岩浆型和风化壳型2种预测类型。本文在对中南部非洲243处镍矿床/点资料系统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将产出的镍矿初步划分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4个成矿期,南非卡普瓦尔北缘古元古代Cr-Ni-Cu(PGE)成矿带、津巴布韦大岩墙新太古代Ni-Cr(PGE)成矿带、博茨瓦纳弗朗西斯敦—赛莱比—皮奎新太古代Ni-Cu-Au成矿带、赞比亚赞比西津巴—卢萨卡新元古代Au-Ni-Cu成矿带、坦桑尼亚乌本迪—乌萨嘎仁古元古代Ni-Cu成矿带和坦桑尼亚—布隆迪基巴拉中元古代Ni-Cu-Co成矿带共6个成矿带,从整体上构成了北东向的中南部非洲巨型镍矿带;并分别对研究区内典型的与大陆边缘裂解有关的Ni-Cu(PGE)矿床、与造山带伸展背景有关的Ni-Cu矿床、与地幔柱有关的Ni-Cu(PGE)矿床和风化壳型镍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进行了研究。综合研究表明,布什维尔德矿集区、津巴布韦大岩墙矿集区、博茨瓦纳弗朗西斯敦—赛莱比—皮奎矿集区、坦桑尼亚—布隆迪穆松加迪—卡邦加矿集区镍矿资源潜力巨大,找矿前景优越。  相似文献   
92.
造山型金矿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非洲东南部地区发育有大规模的该类型矿床,因此对该地区造山型金矿床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非洲东南部地区大地构造格架及演化、造山型金矿床的时空分布、成矿环境及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整理,并结合对该地区典型造山型金矿床的剖析,认为该地区造山型金矿的形成与克拉通及克拉通之间造山带的演化密切相关,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各克拉通内的绿岩带及克拉通之间造山带内,时间上主要集中于3.20~3.00、2.70~2.55和2.10~1.80 Ga 3个时期。在此基础上,对非洲东南部地区划分出基巴拉、乌本迪、泛非、林波波4个主要的造山型金矿成矿潜力区。  相似文献   
93.
荒漠戈壁区超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以东天山为例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中国的干旱荒漠戈壁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4.自然特点是极其干旱,沙漠和戈壁广布,土壤呈碱性.大部分面积尚未进行区域化探扫面工作,即使进行工作的地区,由于风成沙和土壤碱性的影响,结果并不理想,难以了解整个地区资源潜力.超低密度地球化学方法经过近10年发展,已经显示它不受地表覆盖物影响,能够快速有效地圈定战略靶区.因此,超低密度地球化学方法被用于东天山1.5×105km2的调查试点研究,发现弱胶结层是干旱荒漠区超低密度调查的有效采样介质,并且深部含矿信息主要赋存在细粒级部分和氧化地球化学障中,使用细粒级部分与提取氧化物膜中的金属元素相互补充可以有效地识别含矿信息.使用超低密度地球化学方法可以达到迅速、有效圈定有利于大型矿床或矿集区战略靶区的目的.通过1.5×105km2地球化学调查,制作了30余种元素地球化学图,填补了东天山部分地区地球化学空白.新发现远景Cu、Au、U和W异常10余处,并发现东天山存在3条Cu异常带东天山北带、中带和南带,其中土屋铜矿和黄山铜镍矿都位于中带,新发现的维权铜矿位于南带,北带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相信这些异常的发现,对今后整个东天山矿产勘查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吐哈盆地砂岩型铀矿战略性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超低密度战略性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圈定大规模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表弱胶结层细粒物质的强烈吸附和离子交换性能使得深部迁移上来的活动态铀元素得以保存富集,可做为获取盆地中隐伏砂岩型铀矿信息的有效采样介质.铀钼组合异常是砂岩型铀矿的最显著标志.利用超低密度地球化学方法在整个吐哈盆地共圈出3个铀地球化学省,其中两处位于吐鲁番盆地周边,一处位于哈密盆地东南缘.新发现的哈密-骆驼圈子和鄯善县东南部地球化学异常极具寻找新的大型砂岩型铀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5.
程志中  王学求 《地质与勘探》2002,38(Z1):152-155
地球存在着化学不均一性,在宏观上表现为矿床分布的不均一性,大型矿集区的出现也是地球化学不均一性的表现.运用深穿透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发现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及秦岭-大别造山带之间,主要成矿元素Au、Cu存在很大差异,华北地台主要以金的地球化学块体大规模出现为特征,而扬子地台北缘Cu、Pb、Zn的平均含量高出华北地台1倍,并且出现一个较大的Cu地球化学块体.从这些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大地构造单元中元素分布是不均匀的.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物质供应的巨大差别,导致两个地台成矿特征的差别.  相似文献   
96.
孙宏伟 《地质与勘探》2002,38(Z1):178-179
通过阐述了UNIX操作系统与DOS操作系统下的文本文件在格式上的区别,提供了两个操作系统下的文本文件批量转换的两个方便实用的shell程序U2D、D2U.  相似文献   
97.
当前金矿化探遇到了一个特殊的难题,即地球化学样品中颗粒金的存在造成的取子样代表性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影响到金分析的重视性,而且还影响到对金异常的解释与评价。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这篇文章就是作者为了探索解决这一问题长期努力的一部分。本文从理论上和实验上研究了金颗粒分布与取子样误差的关系。发现金分析误差(主要由取子样引起的误差)在低含量和高含量的样品中小,而在中等含量的作品中分析误差大。这是由于(1)低含量(<10ppb)的样品中金的颗粒非常小,都是显微和越显微金,分布就均匀,故取子样误差小,分析的重现性好。(2)中等含量的作品,不仅有小颗粒的金,而且还有大颗粒金的存在,但由于金的含量不是很高,所以大颗粒金数目并不多,分布也就极不均匀,取子样代表性就差,分析误差也就大。(3)高含量的作品,由于金含量高,大颗粒金相对数目也较多,金颗粒在样品中分布就必较均匀,取子样误差小。通过几个实例的研究证明尽管单个样品金分析的重现性可能很差,但异常的整体可比性还是很好的。  相似文献   
98.
针对我国大面积的干旱荒漠戈壁中薄弱的地球化学调查工作 ,“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预测”项目组在国家“973”项目和地质大调查项目的支持下 ,应用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和最新研制出的高灵敏快速活动态Au ,Pt ,Pd联测信息提取与分析方法 (ICP_MS活动态多元素分析方法 ,这在国内外尚数首次 ) ,在东天山 15万平方公里面积内开展了地球化学扫面实验 ,取得了如下重大进展 :1.将战略性超低密度地球化学方法与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相结合 ,在大面积荒漠戈壁覆盖区内新发现了十余处U ,Cu ,Au ,W ,Pb_Zn_Ag ,Pt_Pd…  相似文献   
99.
深穿透地球化学迁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穿透地球化学是针对寻找隐伏矿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地球化学分支学科,其理论基础由连续的几个要素构成:元素向地表的迁移机理→迁移到地表以后的赋存介质和赋存形式→形成异常模式的特征。本文针对元素从深部隐伏矿体向地表的迁移机理,总结了传统的具有代表性的3种迁移模型,包括离子扩散迁移模型、地下水溶解迁移模型和电化学迁移模型,并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地气流迁移模型和多营力迁移模型。这些模型的系统总结和提出对深穿透地球化学理论基础的建立和研究隐伏矿体元素的三维分散模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0.
1993年9月1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的第16届国际化探大会上,在所有的八个分会上共宣读论文94篇,其中金矿化探文章21篇,占22写左右,位居首位。另外在金矿化探专题讨论会上还有15篇特邀文章,在论文展示上也有近四分之一是有关金矿化探的题目。从文章所占的比例和数量上看金矿化探在整个化探学科中仍然占有重要位置。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化探在找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文章内容襄括了世界各地、各种不同景观条件的金矿化探工作,也包括了金的室内外分析的最新方法技术。可以说,这些金矿化探文章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目前世界各地金矿化探的水平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