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对国道108线广南段K15+760~K15+980段高路堤边坡稳定性的分析与计算,分析了路堤产生变形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处治加固措施,同时进行了包括表面位移监测、路面沉降监测等监测,总结了边坡不稳定情况下路堤表面位移及路堤沉降变形的规律,从而掌握了路堤的变形动态,控制了处治施工活动带来的超量位移,进而确保了路堤及边坡的稳定。  相似文献   
22.
提出一个剪切Alfven波加速极光粒子的新模式。频率远小于离子回旋频率的Alfven波由磁层向电离层传播会演化成孤波,当场向电流超过离子声不稳定性的临界电流时,激发离子声不稳定性,波与粒子的相互作用产生反常阻尼使Alfven波演化成行波涌浪。它携带一个方向向上的平行电场,加速极光电子形成分立极光。对等离子体密度、电场及其对应的电势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发现满足磁层加速区条件形成Alfvn行波涌浪,提供足够强的加速粒子的电场。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某水电站库区内12条主要的泥石流沟从沟道数与流域面积,沟道数与主沟长,沟道数与沟谷坡降关系上研究了库区内泥石流沟发育的非线性特征,并通过其双对数曲线方程得到了各自的分维数,其意义是在对泥石流危险度评判中为各因素权重的求取提供一个定量的手段,并据此可利用非线性技术来解决泥石流灾害研究中的预测及防治等主要问题,为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4.
贵州纳雍枝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雍枝铅锌矿床位于扬子陆块西南缘,是黔西北地区五指山背斜内近年来取得勘查突破的大型铅锌矿床(1.30Mt),也是川滇黔矿集区贵州境内目前发现的最大规模的铅锌矿床。矿体受层位和构造控制明显,呈似层状、脉状及透镜状产于五指山背斜南东翼穿层和顺层构造带内,赋矿围岩为下寒武统清虚洞组和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无论是缓倾斜的似层状矿体,还是陡倾斜的脉状矿体,矿石中普遍发育角砾状、脉状、网脉状和浸染状构造,金属矿物主要为闪锌矿,次为方铅矿和黄铁矿,脉石矿物以白云石、方解石为主,次为石英和重晶石。研究结果显示,该矿床硫化物δ~(34)SV-CDT值变化范围较宽,介于4.7‰~22.8‰之间,平均16.68‰,多数集中在18‰~22.5‰之间,远高于赋矿白云岩的δ~(34)S_(V-CDT)值(7.3‰)。硫化物总体呈现δ~(34)S_(闪锌矿)δ~(34)S_(方铅矿)δ~(34)S_(黄铁矿),暗示S同位素分馏未达到平衡,成矿流体的δ~(34)S_(∑S)值应高于硫化物的平均δ~(34)S值(16.68‰)。因此,成矿流体中的硫主要来源于赋矿海相碳酸盐岩中的蒸发膏岩,是蒸发硫酸盐矿物热化学还原(TSR)作用的产物。硫化物具有正常Pb的组成特征,~(206)Pb/~(204)Pb、~(207)Pb/~(204)Pb及~(208)Pb/~(204)Pb变化范围分别为17.8240~17.9701、15.6364~15.7651和37.8956~38.3230,与赋矿白云岩Pb同位素组成略有不同,但壳源特征明显,很可能来源于区域基底岩石。综上认为,纳雍枝铅锌矿床兼具层控和断控成矿特征,成矿物质主要由壳源岩石提供,硫化物沉淀受控于富金属流体与富还原硫流体的混合作用,其形成是区域构造与大规模成矿流体耦合作用的结果,属于MVT矿床。  相似文献   
25.
针对目前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理论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适用于大型线性工程风险分析的线评价的概念。同时,结合对库区公路岸坡这类大型线性工程的稳定性风险研究,提出了库区公路岸坡稳定性风险分析的基本定义,并建立了相应的风险评价理论体系及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也补充和完善了目前风险分析理论存在的部分缺陷。  相似文献   
26.
天然气水合物广泛分布于陆地冻土带和深海地层,资源潜力巨大,其中Ⅱ类水合物藏占有重要地位。为加强对Ⅱ类水合物藏开采规律的认识,结合实际水合物藏参数,使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热水驱替开采Ⅱ类水合物藏的动态规律,并与降压法的开采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热水驱替开采Ⅱ类水合物藏时,产气速率和分解气速率首先快速上升,然后以较快速度下降至趋于相对稳定;累产气和累分解气上升较快;气体采出程度和水合物分解程度均处于较高水平(>60%)。②热水驱替对Ⅱ类水合藏的开采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与降压法开采相比,热水驱替方式下储层水合物的分解更彻底,气体采出程度、水合物分解程度也更优,但具有较低的累积气水比,产水量较大。  相似文献   
27.
云南省岩石地层多使用《云南省岩石地层》的划分方案。该划分方案的石炭系与二叠系,与《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中国地层表》的划分方案有明显差别。为此,在充分搜集、研究云南省岩石地层划分方案及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年进行不同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的认识,重新厘定了云南省石炭纪与二叠纪岩石地层的划分对比方案。在重新厘定的划分对比方案中:(1)上二叠统的底界不变,与南皮河组(P3n)、沙木组(P3sm)、羊八寨组(P3y)、奔子栏组(P3b)的底界相当;(2)三分方案的中二叠统底界相当于二分方案的下二叠统底界,与大东厂组(P2dd)、丙麻组(P2bm)、大名山组(P2d)、拉巴组(P2l)、吉东龙组(P2j)、大新山组(P2dx)、喀大崩组(P2k)、冰峰组(P2b)、阳新组(P2y)、梁山组(P2l)、岩头组(P2yt)的底界相当;(3)下二叠统与上石炭统的分界位于石炭系三分方案的上石炭统中下部,与空树河组(P1k)、丁家寨组(P1d)、他披组(P1t)的底界相当;(4)上石炭统与下石炭统的分界位于石炭系三分方案的下石炭统上部,与铺门前组(C1p)、平掌组(C1pz)、申洛拱组(C1s)、大羊场组(C1d)的顶界相当。在《云南省岩石地层》(云南省地质矿产局, 1996)出版之后,充分吸收近年来1∶25万、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新资料新成果,石炭纪与二叠纪岩石地层增加了嘎拉博岩组(Cg)、丹珠岩组(Cdz)、义产独岩组(Cy)、张家田组(C1z)、木星土组(P1mx)、洛吉组(Plj)。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