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应用ADI方法,建立莱州太平湾及附近海域的二维平流—扩散输运模型。在计算流场的基础上,对该海域沿岸排放的有机污染物对水质产生的影响做了计算分析及预测。  相似文献   
22.
青藏高原重力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的范围大致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龙门山及喜马拉雅山所围限。是一个边部群峰耸立、内部相对平坦的广阔高原,具有山高地势平的地貌景观。地壳厚度一般为50—70公里,成为全球地势最高、地壳最厚的地区。 中新世晚期,喜马拉雅尚未成山,其高度接近海面,仅约数百米。而由冈底斯山至昆仑山的广大地区,此时形成了统一的夷平面,具有与喜马拉雅地区相似的高度。  相似文献   
23.
蒙特卡罗方法在海洋溢油扩展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大量质点的运动近似海洋溢油的运动,把整个溢油看成有大量的体积很小的油块微元组成,即将溢油分为大量的质点,这些质点进行彼此独立的运动,每一质点代表一定的油量,油膜的迁移、扩展看作质点群的迁移、扩展。溢油的扩散看作质点群在湍流作用下进行的拉格朗日运动。油的蒸发、乳化等风化过程采用质点质量损失来表征,油膜的厚度分布通过一定面积内的质点数及其质量计算出。海洋溢油后,在波浪的搅动作用下,一部分溢油以乳化油和溶解态形式被带入水体中[4],一旦进入水中,质点被看成大量的油滴,在水中进行三维运动,垂直方向运动是在浮力和湍…  相似文献   
24.
填海造地对胶洲湾污染物输运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以胶洲湾为例,采用分步杂交法,在已建潮流场的基础上,建立胶洲湾海域二维变边界对流-扩散数值模拟,选COD为有机污染的指标因子,并视为保守元素,对不同的填海方案,造成胶州湾内COD浓度场的改变及污染物通量的变化,进行计算分析,并给出对污染物输运影响数值研究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25.
采用不规则三角形网格的分步杂交法,建立罗源湾海域二维变边界全日潮汐和潮流数值模型。将计算值与实测资料比较,结果表明符合程度良好。给出了同潮时线与等振幅线、潮流椭圆、最大潮流及不同时刻潮流场分布。应用该模型可以较系统地了解罗源湾全日潮的潮汐、潮流状况。  相似文献   
26.
依据近20a现场监测数据,结合净化试验,应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大沽河水体净化模型,研究了其常规流量下(污染较重)的水体自净规律,对确定大沽河水环境容量、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与水质保护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回归分析法比较适用于北方季节性河流水体净化能力的研究,准确性较高,且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7.
在对青岛浮山湾帆船基地海域水质现状分析评价的基础上, 利用二维平流-扩散模型, 选取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简称COD)作为水质指标因子, 按麦岛污水处理厂改造扩建前、改造扩建后正常运行及改造扩建后事故运行3 种情况, 对污水排海给帆船基地海域水质带来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由3 种情况预测结果可以看出: 1)麦岛污水处理厂改造扩建后, 大大改善浮山湾帆船基地周围海域的水质情况; 2)麦岛污水处理厂改造扩建后, 正常运行情况下入海COD 对帆船基地海域水质的影响不大, 海水中COD 浓度未出现超一类海域水质要求的情况; 在事故运行情况下入海COD 在排污口附近有超一类海域水质的现象, 面积最大为2 674 m2, 未出现超二类以上海域。  相似文献   
28.
渤海西南部海域潮流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维有限差分解法对渤海西南部海域进行潮流数值模拟,得出M_2分潮的潮波图,椭圆长短轴图,最大流速分布和不同时刻的潮流场图,并根据实测资料对其进行了验证。从而可系统地了解这一海区M_2分潮的潮波系统及逐时潮流场等海洋要素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9.
渤海中部一个月实测潮流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96年6月28日至7月29日在位于渤海中部一点 (38°19′39.426″N ,119°37′01.546″E)获得的潮流调查资料 ,进行了一个月的实测潮流资料调和分析 ,计算了该站北、东分量各74个分潮的调和常数 ,进而计算各分量的潮流椭圆要素 ,给出了10个主要分潮的潮流调和常数及其椭圆要素。对实测潮流资料进行了频率统计 ,给出了流速、流向的频率分布。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该海区的潮流性质并为数值模拟者研究渤海的潮流提供了验证数据。  相似文献   
30.
海面溢油轨迹的分析与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虑主要分期(M2,S2,K1,O1,M4,MS4)的潮流以及M2分期的潮汐余流,建立预报潮流场,并考虑海面风力的作用以及油的蒸发和乳化,利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跟踪油膜的中心点,提出预报油膜的轨迹及其扩散范围。该模型适用于近岸事故溢油的快速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