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袁淑杰  王婷  王鹏 《冰川冻土》2013,35(4):1036-1043
水稻生育时期内水分亏缺, 是形成水稻气候干旱的首要条件. 利用四川省1960-2010年159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日平均气温资料和水稻生育时期资料, 以降水距平百分率、相对湿润度指数作为干旱指标, 分析四川省水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不同气候干旱等级发生概率, 构建水稻气候干旱灾害风险模型, 评估四川省水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以及整个生育时期的气候干旱风险. 结果表明:四川省水稻拔节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气候干旱风险较高, 降水距平百分率和相对湿润度指数的风险区划结果并不完全相同, 但分布趋势相近. 水稻整个生育时期, 四川盆地和东北部部分地区干旱风险较高, 川南地区干旱风险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2.
日前,椒江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的意见(试行)的通知》。这意味着,工业用地准入门槛将进一步提高,监管将更加严格;对工业企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平考评将更科学,且奖罚分明。《通知》适当调高了工业项目容积率、投资强度,  相似文献   
73.
本文构建了中国地级市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中国286 个地级市工业竞争力水平, 研究了中国经济区的工业竞争力水平和空间格局特征。并尝试将集聚和外部联系作为空间要素引入生产函数模型, 探讨不同的工业发展水平下, 综合技术、资本、劳动力和空间各投入要素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①经济区工业竞争力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沿海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北部沿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西北经济区、西南经济区, 各经济区各具独特的空间格局特征。②把空间要素引入生产函数模型是可行的, 并验证了空间要素对产出具有重要影响, 但对于不同的工业发展水平的贡献强度存在差异。③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 要素贡献程度的趋势分别是:综合技术先增大后减小, 劳动力持续减弱, 资本稳步增大, 空间要素则先减小后增大。④在现有工业投入结构下, 强和弱等级城市具有明显的投入规模报酬递增, 而较强和较弱等级没有明显的投入规模报酬递增。  相似文献   
74.
基于CFS预报产品的广东省季节降水统计降尺度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开发的气候预报系统(CFS)预报数据资料有1981—2008年共28年历史预报数据,有实时的预报产品(含有未来9个月的预报值)。与NCEP资料相比,CFS能较好模拟季风环流的季节变化,能超前几个月模拟出ENSO发展和衰减时期的海温异常发展,可以用于广东季节降水预测。采用CFS预报产品开发基于最优子集回归和多元均生函数的广东季节降水的两种统计降尺度预报方法。经过分析检验,分别选取海平面气压场、风场和位势高度场显著影响区域作为同期预报因子,从多年(2001—2008年)的历史回报检验来看,虽然两种预测模型对于个别季节存在年内预报效果不稳定性,但综合而言,大部分季节降水的气候预测评分总体平均在64分以上。2009/2010年的实时预报检验表明,两种预测模型均达到较好的预测水平,降水预测结果与实况较接近。与基于NCEP观测资料的传统统计方法比较,CFS预报产品具有实时性、更新快等优点。基于CFS预报产品的降尺度统计方法可以超前三个季预报广东降水,丰富了传统统计方法,但预报的稳定性还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75.
The multiple time scale climate changes are studied and calculated with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wavelet trans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daily series of observed data over the period 1901-2007 in Macau.The result shows tha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oscillations with 2 to 5 years of period generally exist in the series of climate variables(e.g.annual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s well as evaporation etc.),but with obvious locality in time domain.The variation of annual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has a quasi 60-year period.The phases of the 60-year variation approximately and consistently match that of 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AMO).The oscillations of seasonal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 summer and winter have the periods of quasi 30-year and quasi 60-year,respectively.These two periods of oscillations hav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 and AMO,individually.The multidecadal variations of the precipitation of the annually first flood period and annual evaporation are dominated by periods of quasi 30-year and quasi 50-year,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76.
王婷 《广东气象》2008,30(1):66-66
2007年第4季度广东省气温一致偏高,降水显著偏少。持续少雨导致全省大部地区秋冬旱情严重,粤北偏西和粤西偏西北地区达到极旱。季内冷空气影响整体偏弱,唯11月下旬后期到12月上旬前期的较强冷空气影响相对明显,粤北出现低温霜冻。冷空气活动弱加上降水偏少导致季内灰霾天气突出。10月强热带风暴“利奇马”和台风“罗莎”为广东部分地区带来明显降水和较高温天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7.
2005年6月广东一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王婷  吴池胜  冯瑞权 《大气科学》2008,32(1):184-196
2005年6月20~21日,一个活动在锋前暖区的长生命史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简称MCS)给广东地区带来一次大范围的暴雨降水过程。天气学分析表明,从北部湾指向广西东部的低空急流核前方的水汽通量辐合对MCS初始的发展加强有重要作用。作者利用MM5模式成功地模拟出与此MCS相联系的天气尺度背景场和中尺度的降雨分布,利用高分辨的模式输出结果分析了成熟阶段MCS的β中尺度系统的结构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1)在MCS的发展加强过程中,其内的β中尺度对流中心经历了此消彼长的更替过程,伴随着β中尺度对流中心的发展,与之相联系的正涡度中心由对流层的下部向中上部伸展,形成高达300 hPa 附近的下宽上窄的强涡柱;在成熟阶段,沿系统移动方向上的对流层中部的涡度场呈正负相间,宽约50 km,且与对流带近于平行的带状分布。(2)MCS的海平面气压场呈跷跷板型的中尺度扰动,即由前置中低压和后置中高压组成,最强的对流带位于中低压和中高压之间的过渡区内。(3)成熟阶段MCS的β中尺度环流特征主要包括:强对流区内是一支近于垂直的深厚的对流尺度的上升流,紧接在其后方的对流层下部有一支对流尺度的下沉气流;系统前部有深厚的入流,其中较强的两支入流分别出现在900 hPa和300 hPa高度附近;层状降雨区内有中尺度的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二者的分界线在0℃层高度附近;对流层下(上)部强大的水平辐合(散)流中最大的水平辐合(散)约出现在900 hPa(200 hPa)。  相似文献   
78.
汪新伟  王婷灏  张瑄  毛翔  罗璐  王迪  武明辉 《地球科学》2019,44(3):1042-1056
地热田成因机制的研究是地热田资源量精细评价与有效开发的依据.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与最新地热钻井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太原盆地岩溶热储地热系统的"源、储、通、盖"主要因素分析,建立了西温庄地热田形成的概念模型,并精细评价了地热资源量.西温庄地热田是一个在非对称性裂谷盆地的高大地热流值背景下,来自东、西山奥陶系岩溶储层裸露区的大气降水,沿着岩溶不整合面和断裂这个运移通道,从东山和西山双向补给,经盆地边界断裂进入盆地深部热储,吸热、增温后逐步在盆地中部西温庄隆起的碳酸盐岩岩溶储集层中富集、承压而形成的中低温传导型地热系统.西温庄地热田的岩溶地热系统具有封盖性能好、主力储集层段多、补给速度较快、盖层地温梯度较高等特征.表现为奥陶系岩溶热储上覆盖层包括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与第四系,顶面埋深800~1 700 m;从上至下依次发育了峰峰组下段-上马家沟组上段、上马家沟组下段、下马家沟组上段和亮甲山组4套主力含水层段,热储层平均有效厚度累计184.6 m;地热水从补给区至盆地承压区的运移时间约2 000 a;奥陶系热储上覆岩层的平均地温梯度为3.0~4.0℃/100 m,地热水温度范围为55~75℃.西温庄地热田奥陶系岩溶热储的地热资源量精细评价结果表明,热储总量合计33.53×108 GJ,折合标煤1.14×108 t.年开采地热资源量可满足607×104m2的供暖面积,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9.
物元分析方法在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  郑小华 《水文》2006,26(6):33-35
本文将物元分析方法应用于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中,以淮河流域各区作为评价对象进行分析,通过将评价结果与其他评价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证明该方法不仅简单便于计算,还能将各属性的单独影响程度分析出来,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建立地表水中痕量阿特拉津的液相色谱快速分析方法。利用大体积进样技术和样品的柱上聚焦现象,降低了该方法的检出限、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阿特拉津在0.10~1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3 ng/mL,地表水样的加标回收率在96.7~98.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9%。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合地表水中痕量阿特拉津物质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