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5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扎雪石英二长斑岩体分布于冈底斯岩浆弧带的中段,侵入于前奥陶系松多岩群和石炭-二叠系来姑组中,并被帕那组火山岩呈火山沉积不整合覆盖,其黑云母K-Ar年龄值为54.42Ma,时代为始新世。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ω(SiO2)=67.04%~69.75%、ω(Al2O3)=14.85%~16.75%、ω(TiO2)=0.45%~0.53%、ω(K2O Na2O)=9.64%~10.28%、ω(K2O/Na2O)=1.8~1.97,表明扎雪石英二长斑岩体为酸性钾玄质浅成侵入岩。它与冈底斯带上广泛发育的林子宗群年波组火山同时异相,形成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后碰撞阶段,成为大洋俯冲体制向大陆碰撞体制转换的岩石记录。  相似文献   
42.
冈底斯带谷露区中新世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露花岗岩是冈底斯构造带上念青唐古拉花岗岩的一部分,分布在当雄-拉萨大型北北东向伸展断裂两侧。岩石类型主要有斑状花岗闪长岩、巨斑黑云母花岗岩、黑云二长花岗岩、含石榴石花岗岩等。花岗岩同位素K-Ar测年结果在11 Ma左右,形成于中新世。花岗岩具有富硅、铝和碱,贫铁、镁、钙的特点,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花岗岩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具有较明显的负铕异常。岩石相对富集不相容元素(LILE),贫化高场强元素(HFSE),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Rb、Th强烈富集,Nb与Ta亏损近似,Ba、Sr 和Ti强烈亏损的特点。谷露中新世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与该区地壳东西向拉伸阶段的构造环境有关,是碰撞造山后地壳伸展、快速隆升背景下减压深熔的结果。  相似文献   
43.
对藏北羌塘地体阿木岗群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地质填图和实测剖面获得的资料,对羌塘地体阿木岗群的层序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变质作用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变质岵与盖层之间的角度不整保关系,火山-沉积变质岩的Sm-Nd年龄对阿木岗群的原岩时代和变质年龄进行了重新厘定,得出其原岩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和少量火山岩,经历了三期变质作用的演化,火山-沉积变质岩Sm-Nd年龄为268.6Ma。  相似文献   
44.
从公路养护数据管理现状出发,研究了公路养护信息多源异构数据的自动同步工具,建立了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桥梁;实现了多源异构公路养护数据横向和纵向的互联互通,解决了养护数据孤岛问题,提升了公路养护的核心竞争力。研究成果还能向其他行业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5.
在大石桥地区进行1:50000地质填图过程中,经过大量的岩石薄片观察,在江河岩群变泥质岩石中,首次发现了红柱石转变为蓝晶石和十字石转变为蓝青石的变质反应.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化学及矿物化学的研究表明,变泥质岩中先后发生的这两种变质反应,代表了本区变质作用演化的两个重要阶段.揭示了本区在伸展体制下地壳拉伸、减薄和收缩体制下的褶叠、推覆及之后的抗返、抬升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46.
王天武 《辽宁地质》1996,(3):189-194
大大石桥地区进行1:50000地质填图过程中,经过大量的岩石薄片观察,以辽河岩群变泥质岩石中,首次发现了红柱石转变为蓝晶石和十石转变为堇青石的变质反应。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化学及矿物化学的研究表明,变泥质岩中先后发生的这两种变质反应,代表了本区变质作用演化的两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47.
测制了目前藏北地区最为完整的申扎扎扛古生界剖面,发现了早奥陶世阿雷尼格期的笔石动物群,确定该动物群属于西藏已知层位最低、时代最早的动物群,建立了下奥陶统扎扛组(O1z).在下二叠统下拉组之上发现了一套逾24O0m的白云质岩石,产Waagenophyllum-Liangshanophyllum-Lobatophllum组合,时代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并建立上二叠统木纠错组(P3m).在冈底斯地区新发现印支期巨斑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217Ma),提供了古冈底斯存在的重要信息.查明查藏错-申扎南北向裂陷带南北向长超过100kn、宽6750~12500m,平面呈折线状;根据地质依据和沉积物定年研究,130 ka以来裂陷盆地东西向扩张数率为北部51.9 mm/a、南部94.2mm/a.  相似文献   
48.
辽宁大石桥地区辽河岩群变泥质岩石中含有大量的疙瘩状矽线石集合体,主要产于华子峪岩组,汤家沟岩组和江还山岩组中,研究表明,它们的产生和分布既有层控性,又与所处的构造位置有关,本区的矽线石是在溶液的参与下交代早期变质矿物石榴石、蓝晶石和十字石等矿物而形成的,并非是石英-白云母反应的产物。因此,本区的矽线石集合体不能作为高角闪岩相的标志矿物。  相似文献   
49.
采自委内瑞拉Imataca杂岩的变火成岩和变沉积岩,记录了在麻粒岩主期变质作用中的高温减压作用。在许多样品中保存的令人信服的反应组合允许确定观察到的组合发育的相对时间。矽线石保持红柱石的假象而缺失蓝晶石需要一个高的温度/压力(T/P)的前进地热梯度。二辉石温度计和石榴石—斜方辉石—斜长石—石英组合产生了T和P峰值在750~800℃和8~8.5Kb的范围内。含石榴石变苏长岩一个样品有近于6%Al_2O_3的斜方辉石,需要或是更高的峰值压力或是针方辉石取代石榴石的不平衡生长。石榴石+矽线石分解形成铁尖晶石+石英和石榴石+矽钱石+石英分解为堇青石需要在高温下减压;这些组合中的矿物成分表明压力近于6Kb,温度在500~700℃范围内。共存的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石英明显地反应形成大量的普通角闪石和具有An_(70)核和An_(35)边的强环带状斜长石。在某些样品中,石榴石在成分上也有分带。最后,碱性长石和斜长石共存于某些样品中而没有条纹交生体,这些退化的斜长石产生的温度近于550℃。在某些样品中,广泛而复杂地出溶了菱形氧化物;出溶产物包括钛铁矿、铁尖晶石和刚玉。在另一些样品中,氧化物溶离作用明显是完全的,只存在均匀的分散菱形和立方体形氧化物的颗粒。这些完全出溶的氧化物产生明显低于600℃的退化温度。这些观察表明,Imataca杂岩沿着一个高的T/P梯度达到麻粒岩相变质条件,紧随其后通过构造加荷作用。后来的减压作用和缓慢冷却允许沿数个退化反应而有明显的前进变化,以及斜长石成分的平衡和氧化物相的广泛出溶。石榴石和斜长石中观察到的成分环带是在退化反应中发育的。Rb-Sr的~(40)Ar/~(39)Ar冷却年龄控制的一维热流模式表明,Imataca杂岩是在每百万年0.5~1km的速度从32km抬升到16km的,抬升之后紧接着等压冷却。由这个模式所给出的P—T轨迹与观察到的退化组合一致。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