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0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4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曹凯  王国灿  王岸 《地球科学》2007,32(5):713-721
青藏高原东昆仑北部地区新构造活动强烈, 存在一系列活动断层, 控制了该地区的地貌格局和水系的发育.其中大部分活动断层是已经确定下来的, 还有一些活动断层还处在定性推测阶段.引进河流长度-坡度参数(以下简称“SL参数”) 和Hack剖面2个能够有效反映区域新构造活动的地质参数, 对昆仑河纵剖面坡度变化进行详细刻画和研究, 并对昆仑河河流阶地进行空间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昆仑河河流的Hack剖面与SL参数存在形貌上的对应关系, SL参数的突变主要是受断裂构造活动控制; 证实了昆仑河-野牛沟断裂和东昆中断裂第四纪以来存在构造活动性; 第四纪以来强烈的构造差异隆升作用控制了东昆仑地区的地貌水系发育格局, 并将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东昆仑红水川中更新世晚期沉积序列及其时代依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庆文  张克信  侯光久  朱云海  王国灿 《地球科学》2000,25(2):122-126,221,222
中更新世晚期 ,东昆仑布青山已开始大幅度崛起 .布青山北坡查干额日格地区第四系厚达百余m ,整体上为具多元结构的洪冲积扇复合建造体 ,其中较细粒沉积层中产丰富的孢粉化石 .根据冲洪积层中植物孢粉组合分析 ,确定其时代为中更新世 ,孢粉组合所反映的当时植被类型为混交林 -荒漠草原 .冲洪积层中部的热释光年龄为 (30 2± 2 2 )ka ,古地磁测量确定出琵琶反向极性 1和琵琶反向极性 2两个亚时 ,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 .  相似文献   
93.
蛇绿岩就位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东昆仑蛇绿岩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其它地区资料 ,对蛇绿岩就位机制进行了研究 ,把蛇绿岩就位机制分为俯冲刮削拼贴式、俯冲折返拼贴式和仰冲推覆式三种类型 ,并对不同就位机制下形成的蛇绿岩的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4.
95.
东昆仑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的锆石SHRIMP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东昆仑地区有一系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系出露 ,这些基底岩块可以划分为两类 :北部基底以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白沙河岩群和中元古代的小庙岩群为代表 ,南部基底以古、中元古代苦海杂岩为代表。对北部基底岩系小庙岩群变质碎屑岩系的锆石U PbSHRIMP年龄分析结果显示小庙岩群(Pt2 x)碎屑物源区是年龄大于 2 4亿年的岩石 ,2 4~ 2 5亿年的碎屑锆石的群组年龄很可能反映了小庙岩群源区的一期变质作用时间。个别 32亿年的碎屑锆石年龄指示源区存在古太古代的陆核。变质锆石及深熔成因的锆石给出的 10 35~ 10 74Ma群组年龄是小庙岩群的主期构造热事件时间 ,反映以清水泉蛇绿岩为代表的中元古代洋盆的闭合和南北不同基底块体的愈合 ,是Rodinia大陆聚合事件在东昆仑地区的表现。  相似文献   
96.
曹凯  王国灿 《地学前缘》2011,18(6):347-357
热年代学的年龄温度法和年龄高程法是研究造山带长期构造演化过程的常用方法。相对于年龄温度法而言,年龄高程法在计算岩石剥露速率上的优势在于回避了地温梯度的假设,但前提条件中最重要的方面则要求地温梯度达到稳定状态。然而,地温场通常会受到地形变化、地表剥露速率、断层活动及岩浆侵入等作用的干扰,导致地温梯度处于非稳定状态。此时,...  相似文献   
97.
滇西剑川盆地剑川组火山事件的定年和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琼  徐亚东  张克信  吴旌  郑国栋  曹凯  王国灿  戴婕 《地质学报》2018,92(10):2096-2105
通过对剑川组顶部凝灰质砂岩和底部晶屑凝灰质火山角砾岩进行U- Pb锆石测年,结合前人对剑川组内部侵入的花岗岩脉体的数据,本文限定剑川组火山事件发生于36.23±0.88~35.46±0.76Ma,为始新世晚期蔡家冲期。剖面上段发现丰富的孢粉化石,反映该时期剑川盆地周缘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结合化石的最近亲缘类型的海拔、年均温和年降水量数据,进行共存分析得出始新世晚期剑川盆地的海拔在1900±100m,年均温在13.3~14.9℃,年降水量在863.3~1344mm。综合对比分析古生物化石、氧同位素、火山事件和构造热年代学数据,反映始新世晚期受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滇西地区具有显著的地势差异,高海拔可达2000~2700m,而低海拔可降到1200m以下,甚至接近海平面,并伴生一系列拉分盆地的形成和强烈的火山事件。  相似文献   
98.
报道的高钾-钾玄质火山岩位于狮泉河镇南东方向约20km处,向东延伸。高钾-钾玄质火山岩Si O2变化于60.35%~68.68%之间,属中酸性岩范畴;具有高的K2O+Na2O含量(8.8%~10.66%),K2O/Na2O值在1.92~2.49之间,Mg O含量较低,介于0.88%~3.47%之间,Al2O3含量为14.02%~14.91%,属于高钾-钾玄质系列。岩石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Th、U和轻稀土元素(LREE),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具有明显负异常,Cr、Ni、Co相容元素含量低于或接近地壳的平均含量,结合Th/Yb-Ta/Yb、(Th×100)/Zr-(Nb×100)/Zr判别图及La-La/Yb图解,暗示岩浆源区可能为下地壳。在左左乡南东约2km处和狮泉河水泥厂北东约1km处各采集1个高钾-钾玄质火山岩样品,对其中的锆石进行LA-ICP-MS U-Pb同位素测定,得到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2.04±0.42Ma和22.29±0.31Ma,此年龄被解释为狮泉河一带高钾-钾玄质火山岩的喷发时代,即中新世阿启塔期。由此表明,该火山岩是印度板片向北俯冲时在狮泉河一带俯冲板片断离,岩浆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
100.
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倍受世界关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围绕青藏高原成为统一整体(印度-欧亚碰撞)的时限、隆升阶段性和空间差异性、青藏高原作为高海拔高原形成的时间、青藏高原隆升的动力机制等重大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的碰撞时间存在70Ma、65Ma、55Ma、50Ma、45Ma和40~34Ma等多种观点。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不是在某个时间点完成的,其碰撞持续时间约10~15Ma。碰撞方式存在由西向东迁移、由东向西迁移等多种观点。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具有强烈的时空差异性。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阶段存在多种划分方案,流行的有3阶段、4阶段和5阶段强隆升过程。青藏高原作为高海拔高原形成的时间可归纳为约3.6Ma以来、13~8Ma、26~20Ma、40~35Ma和55~45Ma 5类观点。青藏高原的形成机制模型存在较大分歧,流行的模式可分为碰撞、俯冲、挤出和拆沉-板片断离4类。青藏高原多阶段隆升及构造-岩浆演化造就了高原复杂多样的大陆成矿作用。高原隆升与环境和气候演变具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