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青藏高原地表温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青藏高原改则、甘孜、拉萨和那曲气象站的地面水银温度计观测的地面0 cm温度和地面向上、大气向下长波辐射观测资料,计算和比较分析了地面水银表温度与地表辐射温度的差异.分析表明,由于地面水银温度计接触式测温方法的局限性,使得气象台站观测场地的地面水银表温度存在较大的误差:在裸露地表,夏季白天的正偏差可达4℃以上,夜间的负偏差在-2℃左右;在稠密植被地表,白天正偏差最高可达16℃以上,夜间的负偏差可达-3℃.由于偏差的不均衡性和离散性,即使对地面水银表温度作简单平均或积分平均处理,其代表性仍然很差.在对地表温度准确性要求较高的定量化研究与应用中,应避免直接采用地面水银表温度资料,即使由于资料缺乏而以其代之,也应对其采取适当的订正补偿等处理措施.随着科学研究对地表温度准确性的更高要求,推广使用地表辐射测温的观测方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2.
土壤中的热传输是地-气能量交换的组成部分,而非均质土壤导温率/导热率的获得是研究土壤热传输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是至今仍未很好解决的问题.分析了一维热传导方程在非均质土壤条件下的适用形式,利用青藏高原那曲站实测土壤温度资料,计算了非均质土壤导温率,计算结果表明,土壤导温率有明显的随深度和季节的变化.利用考虑非均质土壤导温率参数的土壤温度数值模式,对那曲地区各层土壤温度的年变化进行了模拟试验,模拟结果显示,按冷季和暖季分别采用两组不同的土壤导温率,对土壤温度的年变化已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33.
青藏高原地区云对OLR的强迫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王可丽  钟强 《高原气象》1992,11(3):259-266
  相似文献   
34.
35.
河西走廊地-气之间感热交换的年变化与年际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1971~1980年河西走廊12站地面月半均气候资料,计算并分析了河西走廊地-气之间感热交换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各站地面感热通量的年变化与地面净辐射能收支的年变化完全一致,此特点与高原不同;在该区内地面感热通量的年变化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功率谱分析发现,该区月平均地面感热通量有显著的准3年周期波动。  相似文献   
36.
37.
青藏铁路沿线地表融冻指数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利用青藏高原地表温度观测资料, 计算了青藏铁路沿线地表融化和冻结指数, 并分析其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 结果表明: 在平均气候状况下, 青藏高原暖/冷季地表温度和融化/冻结指数的分布主要受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太阳辐射的纬度效应叠加在气温的海拔递减作用上, 形成了青藏铁路沿线地表的融化/冻结特征分布. 青藏铁路沿线各站地表气温的融化/冻结指数与地表的融化/冻结指数有较好的换算关系, 各站的n系数比较稳定, 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都比较小. 1980-2005年平均的五道梁地区的融冻比为0.8, 沱沱河地区的融冻比为1.0;但从青藏铁路沿线地表融化/冻结指数的长期变化趋势来看, 融冻比目前处于近50 a的较低水平, 存在有缓慢的、清楚的波动上升趋势. 近10 a的线性变化趋势约为14 ℃·d·a-1, 对处于弱的冻结平衡边缘的冻土路基的安全稳定是一个明显的、重要的威胁.  相似文献   
38.
青藏铁路沿线地表和路基表面热力学模式(Ⅲ):参数化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物理过程分析为基础,根据野外实测资料设计了青藏铁路沿线地表和路基表面热力学模式中的大气辐射参数化方案,对直接太阳辐射、大气散射辐射、大气向下长波辐射参数进行处理,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在无云大气条件下,对直接太阳辐射透过率和大气散射辐射以太阳天顶角进行参数化;对大气向下长波辐射以大气等效辐射率及气温进行参数化;在云天条件下,基于晴阴比的云量参数化和基于气候资料的云天系数参数化都各有较好的效果.对土壤热通量的参数化方法和拖曳系数的取值问题进行了讨论,更完善的方法还有待于与实验测量工作相结合.  相似文献   
39.
干旱区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国科学家近年来纷纷注意了对干旱区成因,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恶化,生态平衡破坏,未来的趋势与对策的研究。我国学者在对中国的干旱区气候特征,辐射特征、边界层、小气候、数值模拟等研究中取得了有效的进展。今后应密切注视干旱区环境的发展趋势,并停止对环境的人为破坏,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科学试验和监测。  相似文献   
40.
青藏高原地区云对地表净辐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王可丽 《高原气象》1996,15(3):269-275
利用1982年8月-1983年7月青藏高原地面热源观测实验资料,分析了云量,云状对地表净辐射的影响,计算了与云对地表净辐射强迫作用有关的参数。研究表明:地表净辐射是云量的线性函罢 2对地表净辐射的影响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在春季和夏季,云对地表净辐射的影响非常强烈,并且地表净辐射随云量的增多而减小,在秋季和冬季,云对地表净辐的影响较小,并且地表净辐射随云量的增多百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