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4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地震前后断层测点群体活动的量化指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地震前后,随着构造应力场的增强或减弱,断层测点群体偏离稳态变化的程度随之增大或减小;同时,由于震源体内外介质物性的差异,断层测点之间偏离稳态变化的差异性也随之增大或减小。基于这一事实,采用随机变量的数字指标,提出了一种反映断层群体活动的量化指标——断层活动强度及非均匀度。结合具体震例对青藏块体东北部、川滇地区的断层水准资料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量化指标在地震前后一般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增大或减小过程。  相似文献   
112.
王双绪  张希  张四新  张晓亮 《地震》2004,24(4):73-79
强震前中期阶段(1~3年或稍长)区域性形变异常往往表现出3个方面的共性特征: ① 区域垂直运动变形呈现与构造有关的异常隆起区、 垂直差异变形高梯度带(有的还呈“四象限”)分布特征; ② 水平运动变形呈现与活动地块及断裂构造有关的、 以剪切变形为主的高应变集中区(带)特征; ③ 区域性垂直形变异常区与水平形变的高应变分布区共生的特征。 分析这些异常共性特征的形成机制, 初步认为: 它们是在基本统一的大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下, 不同层次块体系统运动及其边界带变形的非平稳、 非协调性, 在活动地块边界地带和地块内部次级断裂构造部位产生变形差异而导致应力-应变积累、 孕育强震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 分析探讨了基于区域性形变异常共性特征、 结合地质构造活动背景进行强震中期预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3.
赵强  王双绪  蒋锋云  李宁 《地震》2017,37(2):95-105
2016年1月21日, 青海省门源县冷龙岭断裂带附近发生了MW5.9地震。 基于Sentinel-1A影像, 采用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研究了此次地震产生的同震形变场, 结果表明, 门源地震的形变影响范围约20~30 km, 形变态势在升降轨道形变场均显示为隆升, 基本沿冷龙岭断裂呈近似同心圆展布, 推测可能是冷龙岭断裂与民乐—大马营断裂之间的一条逆断层, 沿雷达视线方向最大形变量级约为6 cm。 均匀滑动反演显示门源发震断层长7.3 km, 宽6.2 km, 走向298.6°, 倾角34.5°, 倾向宽度9.5 km, 沿走向滑动量为170 mm, 沿倾向滑动量为460 mm, 矩震级为MW5.97; 分布式滑动反演显示门源地震以逆冲为主, 兼具少量右旋走滑分量, 滑动量主要集中在沿断层倾向方向, 距离地表5~15 km处, 最大滑动量约0.3 m, 位于断层倾向深度10 km处, 矩震级为MW5.93。  相似文献   
114.
针对2015年4月25日发生于印度板块北边界中段的尼泊尔8.1级地震后,青藏高原中强以上地震活动呈现NE向条带分布的现象,本文将区域地质构造动力环境和以GPS水平位移为约束的数值模拟相结合,初步分析研究了这一地震活动条带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而将其与1996年前后出现在青藏高原及东北部邻区的"西藏榭通门-内蒙古包头"NE向地震活动条带、以及该条带形成后强震活动由东向西的迁移状况进行比较,探讨了目前的NE向地震活动条带对未来强震活动趋势的预示意义。结果认为:尼泊尔8.1级地震后青藏高原NE向中强以上地震活动条带,是在印度板块北推挤压动力持续作用下,因青藏高原NE向构造应力加强引起的构造活动响应,并与尼泊尔大地震低角度逆冲错动和地壳介质能量传递影响有关;而未来地震趋势可能使该条带附近强震活动"填空",进而使该条带东、西两侧较大范围强震活动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5.
利用非连续变形数值方法研究块体运动及其应力场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依据非连续变形数值分析方法 (DDA法 )的基本理论 ,提出利用地壳形变观测资料解算块体运动及其应力场的“位移载荷法”,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根据断裂分布格局建立华北不连续块体模型 ,利用经过重心基准变换的华北 GPS网观测资料计算了块体的运动方向 ,结果与观测资料比较吻合 ,块体视应力场的计算结果反映了本区的应力场状况。初步研究表明 ,DDA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新方法。最后对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6.
??????????????????????20????70?????????????????????????????????????????????????6??????????????????λ?????????????????????????????????????????????α??????????????????????????ε??????????б??????????????????????????????й???????????α???????????????????????γ??????????????????塣  相似文献   
117.
?????й????1999??????3????ε?GPS???????о?????8.0?????????????????????о?????????1)?????????????????????????????????????????????????????????壬???и????????????????????????2)???????????????????????????????????????????????????????????????????????????????????????????????????3)???????????μ?6?????????????????????????????????????????????????????????????  相似文献   
118.
利用1970年以来至今青藏块体东北部大量的震源机制解,分时间统计其主压应力方位并求其归一化分布。根据P轴的优势分布方位,推测其主压应力方向。同时,借助有限元方法,利用GPS大地水平形变观测资料,把1999年以来青藏块体东北部大量的GPS资料经过解算,计算其最大主应变率场及最大剪切应变率场。将震源机制解P轴的主压应力方向和GPS计算的最大主应力方向进行对比,分析青藏块体东北部构造应力场随时空的变化特点及时空差异性,探讨震源机制解P轴的优势分布方位、GPS资料的最大主应力方向与地震孕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9.
??????????ж???·????GPS??????2005??2007????????????????????????????????????ε?ò??????????????о???????????ж???·??????????????????????????????????????Щ??????????????????1???о?????????????????????-??????????????????????????????????????????£????????????????????????????????????????????????????????????2???????????????????????α??η?????????????????η?????????й??????????1????????????????????????????????????????-????????????3?????????-?????????????F76??F67??F50 3???????????????????????????????-??????????????F73??F65????λ???丽?????????????????У????????????????????????????ε??????  相似文献   
120.
利用1999年以来的GPS连续站资料,引入数学形态滤波法,以单点、基线以及区域变化与震例相结合,分析了地壳水平运动与地震的关系,获得了可能反映地震短临前兆的几个特征。此外,对GPS连续站资料所反映的地震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