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71篇 |
免费 | 2079篇 |
国内免费 | 238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88篇 |
大气科学 | 1840篇 |
地球物理 | 1855篇 |
地质学 | 5906篇 |
海洋学 | 1256篇 |
天文学 | 121篇 |
综合类 | 636篇 |
自然地理 | 9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8篇 |
2023年 | 313篇 |
2022年 | 343篇 |
2021年 | 362篇 |
2020年 | 318篇 |
2019年 | 408篇 |
2018年 | 434篇 |
2017年 | 266篇 |
2016年 | 347篇 |
2015年 | 371篇 |
2014年 | 571篇 |
2013年 | 471篇 |
2012年 | 482篇 |
2011年 | 428篇 |
2010年 | 469篇 |
2009年 | 440篇 |
2008年 | 438篇 |
2007年 | 423篇 |
2006年 | 450篇 |
2005年 | 399篇 |
2004年 | 372篇 |
2003年 | 330篇 |
2002年 | 336篇 |
2001年 | 311篇 |
2000年 | 337篇 |
1999年 | 287篇 |
1998年 | 314篇 |
1997年 | 377篇 |
1996年 | 360篇 |
1995年 | 302篇 |
1994年 | 308篇 |
1993年 | 259篇 |
1992年 | 268篇 |
1991年 | 247篇 |
1990年 | 231篇 |
1989年 | 205篇 |
1988年 | 114篇 |
1987年 | 114篇 |
1986年 | 102篇 |
1985年 | 104篇 |
1984年 | 103篇 |
1983年 | 74篇 |
1982年 | 77篇 |
1981年 | 55篇 |
1980年 | 37篇 |
1979年 | 25篇 |
1978年 | 12篇 |
1959年 | 13篇 |
1958年 | 31篇 |
1957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一个大地震后常常会发生一系列的余震。余震序列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地震的成因及其发生过程;而且某些强余震也可能引起相当的破坏,因此余震活动趋势的判断及强余震的预报也成为地震预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1982年王碧泉等在《余震序列的时空特征》一文中研究了1966年以来中国东部发生的九次7级以上地震的余震序列。现将其得到的结果概述如下:该文首先对整个余震序列的总体特征进行 相似文献
122.
123.
早白垩世非洲叶?介科分子,在我国东北地区尚未发现过。本文记述了吉林梨树地区早白垩世营城组-登楼库组产出的非洲叶肢介科两个属Migransia和Zhestheropsis gen.nov。这些化石为中国北方以辽西热河群为代表和中国东南地区以浙西建德群为代表的,陆相晚期中生代地层的大致对比,提供了叶肢介化石的重要依据。此外,初步讨论了有关的非洲叶肢介科分子的演化和迁移。本文共描述了2属、4种,其中1新属、2新种。 相似文献
124.
南海中北部表层沉积物的矿物沉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了南海中北部500多个样品的矿物学。认为,本区表层沉积物中矿物种类繁多,分布较为普遍,碎屑矿物(含火山物质)、粘土矿物、自生矿物常有出现。以前者为最显著(共60多种,其中重矿物50多种,轻矿物近10种),主要分布于陆架区及深海盆;粘土矿物次之,多分布于陆坡~深海盆;自生矿物较少,陆架~深海盆均有分布。文中根据矿物沉积特征和环境差异,把它划分为6个矿物区。 相似文献
125.
西昆仑康西瓦北部冬巴克片麻状英云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昆仑冬巴克寒武纪片麻状英云闪长岩是1∶25万康西瓦幅、岔路口幅等4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首次从原划古元古界埃连卡特岩群中解体出来的一套侵入岩。重点对该套侵入岩的岩石学和同位素年代学进行了研究,获得了高精度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502Ma±9Ma,其形成时代为中寒武世。该同位素资料的获得,为进一步深入详细地研究塔里木陆块与西昆仑造山带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126.
地下煤炭资源的开采造成了采空区,采空区的稳定性对公路建设的工程设计、施工方法、公路工程质量等工作均产生直接影响,其中对隧道工程围岩稳定性和围岩级别的划分有严重影响,公路采空区的勘察与治理作为公路建设的基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山西省国道307线柳林县城区段公路改线工程中张家湾2号隧道采空区勘察为典型案例,分析了开采时间、开采方式、埋藏深度、上覆岩体特征等因素对采空区地基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定量计算评价采空区的地基稳定性,划分采空区冒落带、裂隙带的范围,为采空区治理设计提供可靠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7.
通过攀西地区丙南组露头及典型剖面研究,详细论述了丙南组的岩性组合特征及分段,首次提出丙南组在部分地区为海相沉积的新观点。丙南组的时代自曾繁乃先生1945年于攀枝花丙南渡命名至今,皆因未发现化石而暂置晚三叠世。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及相关资料研究,以古气候因素、与邻区早三叠世青天堡组对比,以及丙南组与上覆大荞地组的接触关系等多方面资料,提出丙南组的时代归属应为早三叠世。 相似文献
128.
本文以辽河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为例,基于7 口井岩心、镜下薄片、分析测试及400口井测井等多种资料,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开展稠油热采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整体上,于楼油层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储层非均质性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等影响(以沉积作用为主)。单井岩电特征与层内韵律非均质性关系密切,目的层可见3种沉积韵律模式,包括正韵律、反韵律和复合韵律(其中以正韵律和复合韵律为主)。沉积微相空间上的快速变化,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增强。单层之间隔层分布较稳定,隔层厚度多大于2 m。非均质性强、中、弱的区域大体呈条带状,以北西-南东向展布,与物源方向基本一致。储层非均质性直接影响到了油藏的开发效果,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可为油藏开发方式的转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0.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钻孔中利用声波测井和密度测井数据原位确定最小主应力的原理和方法。对于小型水力压裂实验确定地应力,以及利用其结果对测井结果进行刻度,从而获得连续地应力剖面的方法也作了系统讨论。对于预应力场中钻孔周围的应力分布和造成井眼变形的力学原理,以及利用多方位井径测量,声波井壁成像测井和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确定主应力方向的方法作了介绍,文中给出KTB主孔中应力测量结果的一些实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