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75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新疆麦兹火山沉积盆地含矿建造及金矿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含有铅锌等贱金属矿床的火山沉积盆地内金矿找矿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文章通过对麦兹泥盆纪火山沉积盆地含矿建造特征进行分析,总结6种含矿火山沉积岩性建造,其岩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表明,除盆地两翼边缘的花岗岩外,本区岩石均富集Pb、Zn、As、Sb、Au、Ag等元素.根据海相火山沉积盆地演化与成矿分析,麦兹地区具有金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2.
新疆可可塔勒金与多金属矿带成矿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西早期,西伯利亚板块南缘拉张沉降带NW向断裂控制着 麦兹、克朗火山沉积盆地及可可塔勒矿带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型铁铅锌铜矿床。矿床形成顺序为蒙库铁矿、可可塔勒铅锌矿、铁木尔特铅锌矿和后期断裂作用形成的萨热阔布金矿。与铁矿床有关的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显示硫和矿质来自深部岩浆源,铅锌铜矿硫同位素分为两组,一组富轻硫,δ34S最低为-27.96‰(范围-27.961‰~-5.400‰),另一组δ34S均值接近于0‰(范围-3.360‰~+5.100‰),硫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资料表明有两种成矿流体,一种为海水深循环热液;另一种为火山岩浆热液。断裂构造、盆地、火山活动和流体演化决定了矿带成矿系列演化。  相似文献   
73.
锡铁山喷流沉积矿床卤水与海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锡铁山大型铅锌矿床发育有完好的喷流沉积系统,赋矿地层产状倒转。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大理岩延长约2km,延深约1km,往深部厚度增大,至代表管道相的网脉状蚀变岩,厚度迅速减薄、尖灭。角砾状非层状铅锌矿体赋存于紧邻网脉状蚀变岩的厚层状大理岩中,条带状层状矿体赋存于外侧条带状大理岩的下盘。对锡铁山矿床两条典型剖面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近喷口相大理岩与远离喷口相大理岩相比,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以反映远端沉积的剖面为例,自下往上,条带状矿体条带状大理岩块状大理岩,Al2O3、Fe2O3、Sr、B、Tl以及MgO/(CaO MgO)、Na2O/(Na2O K2O)比值等逐渐降低,Sr/Rb、Sr/Ba比值等迅速降低,REE总量降低,分异增强,Eu异常减弱,Ce负异常更加明显;δ18OSMOW=10.1‰~12.5‰,向上增高,δ13CV-PDB=-0.9‰~0.2‰;大理岩87Sr/86Sr=0.7113~0.7148,低于矿石方解石的0.7146~0.7147,高于同时期的正常海相灰岩。综合这些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锡铁山矿床的容矿大理岩明显不同于正常海相沉积碳酸盐岩,而是介于喷流卤水与海水特征之间,上部的大理岩中有更多的海水参与。以Sr同位素数据计算出本区大理岩来自海水的组分约占1/3,来自卤水的组分约占2/3,大理岩总体上仍主要分布于喷口附近,更多地受到卤水的影响。通过大理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出,矿床中发育有两条同生断层,一条沿以网脉状蚀变带代表的管道相分布,另一条分布于25线附近,共同制约着大理岩与成矿物质的堆积。锡铁山矿床可能存在着规模巨大的层状矿体,其分布范围可能超越一直作为重要找矿评价标志的大理岩。  相似文献   
74.
近年来发现,铜、金常密切共生,组成成矿元素对.表现在:(1)以铜为主的矿体伴有较高的金,而以金为主的矿体则含有较高的铜;(2)岩浆热液成矿过程中,以金为主和以铜为主的矿床常配对出现,如长江中下游一带的丰山洞铜矿-鸡笼山金矿,丁家山铜矿-洋鸡山金矿,铜官山铜矿一天马山金矿以及湖南水口山铜(铅锌)矿-康家湾金矿等;(3)铜矿带和金矿带往往重合,如郯庐铜-金矿带,赣东北铜-金矿带,吴川-四会铜  相似文献   
75.
务正道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铝土矿区,本文对该区各类矿石、赋矿围岩及基底层(韩家店组S1-2hj)进行主、微量及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基底层中Al2O3含量低于赋矿围岩及矿体,但明显高于其他地层,从基底层→赋矿围岩→豆鲕状、碎屑状铝土矿→土状铝土矿,Al2O3、Ti O2、K2O含量升高,Si O2含量降低;Rb、Ba、Sr、Cs、Ni等表现为亏损,Li、Be、V、Cr及高场强元素Nb、Ta、Zr、Hf、Th、U等主要表现为富集。各类矿石、赋矿围岩与基底层稀土配分型式相似,均为LREE富集、δEu1、δCe1;δ34S为-29.2‰~19.35‰,分布范围较广,具多样性,含海水硫、生物硫及幔源硫。结合成矿背景、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等,认为该区铝土矿成矿物质直接来源为基底层韩家店组,最终来源为上地壳硅酸盐岩类物质,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风化-沉积型,成矿环境主要为滨浅海-潟湖(海陆交互)环境。  相似文献   
76.
77.
老鸦泉富碱花岗岩杂岩体与侵入其中的富碱花岗斑岩岩体及云英岩型锡矿体、石英脉型锡矿体等REE配分曲线类似,均具有强烈的Eu亏损,它们的微量元素蛛网图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也类似,是同源岩浆结晶分异演化的结果。锡矿体是老鸦泉富碱岩浆分异演化及以钠质为主的强烈碱交代自变质作用的最终产物。侵入于老鸦泉岩体内的花岗斑岩为锡矿体的直接围岩,它是岩浆结晶分异更晚期混入了更多地壳组分,并向酸性方向演化的产物,该花岗斑岩经自变质热液蚀变作用造成锡的富集并成矿。因此,碱性岩浆结晶分异晚期混有地壳组分,岩浆向酸性演化可能是碱性花岗岩形成锡矿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78.
新疆北部广泛发育具有岩浆混合特征的岩体,岩体类型主要有钙碱性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其中以第一类最为发育;岩体中的暗色包体类型以闪长质为主,成分可从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过渡到花岗闪长岩,部分地区可发育辉长质、安山玄武质、安山玢岩质包体;有些地区还发育有岩浆混合岩.该区岩浆混合作用主要形成于四个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即D3-C1交界的洋-陆俯冲期、C1末-C2初的碰撞期、C2-P的后碰撞期和T1的板内期.岩浆混合作用的判别标志有岩体宏观标志(近等轴状)、野外宏观标志(暗色微粒包体发育,有时可见岩浆混合岩)、显微标志(淬冷和矿物不平衡结构)、岩石地球化学标志(线性过渡特征)、年龄(一致)标志等.该区的岩浆混合作用是多级次的,其深部岩浆源区的混合表现为壳幔相互混合作用;混合作用表现出多阶段性,以基性岩浆注入到酸性岩浆为主要方式,由物理混合到化学混合渐变过渡.该区岩浆混合作用与斑岩铜钼金矿床密切相关,其成矿关系模式可概括为:基性岩浆与花岗质岩浆混合产生混合岩浆,经过进一步分异演化形成了含矿岩浆;与岩浆混合作用有关的斑岩铜钼矿的找矿标志为:岩浆混合作用强烈的大岩体内或附近晚期补充侵入的小型斑岩体具有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9.
内蒙古大井矿床是我国北方一个重要的锡多金属矿床,矿区浅成-超浅成岩脉发育,并与矿脉密切共生。前人的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矿区岩脉与矿脉同属于燕山中晚期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因此该矿床成因被定为与矿区次火山岩脉有关的热液脉型矿床。本文通过选取矿区分布最广,且与矿脉相伴出现的霏细岩脉和英安斑岩脉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两个英安斑岩脉样品DJ-7和YX-20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40±1Ma和239±1Ma,而霏细岩脉样品DJ-1的形成年龄为162±1Ma。因此,矿区岩脉至少形成于两个不同时代,即印支早期和燕山中期。结合前人在区域上的研究成果分析,认为英安斑岩脉和霏细岩脉形成的构造背景分别为同造山-后造山转换阶段和造山后的伸展阶段。因为该矿床的成矿年龄可以确定在140Ma左右,所以本文认为矿区岩脉的形成与矿床的形成并无直接关系,只是为后者提供了有利的就位空间。  相似文献   
80.
南岭锡钨多金属矿区碱长花岗岩的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岭地区锡钨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主要与燕山早期花岗岩岩浆活动有关,这些花岗岩一直被认为是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等,少量矿区岩体顶部出现钠长石花岗岩。通过对湖南瑶岗仙钨矿岩体的深入解剖,以及对杮竹园、黄沙坪、锡田、邓阜仙、栗木、梅子窝等矿区花岗岩全面的岩矿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确定钨矿区致矿花岗岩的长石主要为碱性长石,其中绝大部分样品中钠长石An<5,因此确定这些花岗岩均属于碱长花岗岩。与成矿有关的由浆液过渡态流体形成的云英岩包体中的钠长石更加富Na,An<3。碱长花岗岩的成分以及钠长石成分在岩体顶部约1 000 m深度范围内无明显垂向变化。致矿花岗岩体中部分早期花岗岩包体、晚期花岗斑岩,部分花岗岩基以及印支期花岗岩、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等,钠(斜)长石An值明显高,很多属更长石、中长石甚至基性长石。这种包含有两种碱性长石的碱长花岗岩由富挥发分的岩浆形成,在岩体顶部附近广泛发生液态不混溶作用,是导致锡钨多金属矿富集成矿的主要分异方式。钨锡矿区碱长花岗岩钠长石An值明显低于区域大花岗岩基或不致矿花岗岩,可作为花岗岩的钨锡成矿评价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