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女山湖现代沉积速率和环境解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讨本世纪以来女山湖生态环境的演化历史,以^137Cs和^210Cb放射性同位素为测试手段,分析该湖近期沉积物中^137Cs和^210Pb的含量分布,并根据其沉降特征和衰减规律,对沉积物做了年代定位,分段推导出平均沉积速率,建立柱状沉积年代序列。在此基础上,利用沉积记录,对沉积速率的变化进行环境解释,探讨了本世纪以来湖泊环境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929 ̄1938年沉积速率达4.8mm/a,是淮  相似文献   
42.
根据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RM孔,北部柴达木盆地ZK-336及CK-6孔和滇池盆地参1井等长孔的湖泊深钻记录,探讨了中更新世以来我国环境的区域分异特点,结合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研究成果,初步分析了导致区域环境分异的原因与亚洲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在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3.
溶解有机氮(DON)作为近海生态系统总溶解态氮(TDN)的重要赋存形态,其生物可利用性对查明绿潮爆发期间氮的供给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2015年在青岛近海浒苔(Ulva prolifera)绿潮爆发期间和消亡后两个航次调查,对比分析了该海域绿潮爆发期和消亡后溶解有机碳(DOC)、TDN、溶解无机氮(DIN)、DON及其中具有高生物可利用性组分尿素、总溶解态氨基酸(TDAA)浓度变化,以TDAA在DOC中碳摩尔比[TDAA(%DOC)]为指标,评价该海域绿潮爆发期和消亡后DON的生物可利用性。绿潮爆发期青岛近海氮浓度受陆源输入影响较绿潮消亡期明显,不同形态氮的浓度高于绿潮消亡期,DON浓度均值为(13.84±6.77)μmol·L~(-1),较绿潮消亡后高44.5%,在TDN中占比均达到(56.8±9.3)%。其中,尿素和TDAA合计占DON的(38.5±6.4)%。受浮游植物分泌和细菌降解等生物作用调控,DON生物可利用性呈现由表层到底层逐步降低的变化特征;而绿潮爆发期浒苔分泌较多新鲜的DON,导致其生物可利用性高于消亡后。DON在微生物作用下快速转化为DIN并为浒苔所吸收是绿潮爆发期间氮供给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4.
青海湖、岱海的湖泊碳酸盐化学沉积与气候环境变化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86—1989年,为探讨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湖泊响应,选择了季风带边缘的青海湖和岱海开展了湖泊碳酸盐化学沉积与气候环境关系的分析研究。发现青海湖近500年来碳酸盐沉积减弱段与小冰期的冷湿气候背景一致;岱海晚更新世以来碳酸盐沉积增强段与冰期的干冷气候吻合。还从内陆湖泊的有效湿度与碳酸盐化学沉积的关系和碳酸盐含量的垂向变化规律,对两区域气候与环境的演化过程、特点和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5.
日前,开封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代表开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就“智慧开封”三维模型数据建设项目及三维数字化城市管理应用等工作进行汇报交流。会议听取了“智慧开封”三维模型数据建设项目的成果汇报,观看了三维仿真辅助决策系统平台及共享平台成果展示。会议要求,要实时更新三维数据,保障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要完善平台功能,实现数据全共享,满足公众互动及各单位、部门应用需求;要开放数据端口,拓展数据应用深度和广度,增强平台兼容性,从而构建更加成熟的三维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6.
双向加载煤岩变形与声发射特性颗粒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煤岩双向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和损伤特性,通过煤岩的单轴试验测得其力学参数,然后利用颗粒流和fish程序结合试验结果获得煤岩细观力学参数,进行了煤岩双向加载下的强度、变形和损伤声发射特征的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论:双向加载煤岩变形破坏过程中,中间主应力对屈服阶段影响最显著,而对峰后软化阶段基本没有影响,这与三向加载下围压对峰后软化阶段的影响不同,从而表明双向加载条件下煤岩峰后基本不存在脆性-延性转化的特征。双向加载下煤岩的体变经历线性体缩、非线性扩容和线性扩容阶段,中间主应力对非线性扩容阶段影响显著,而对其他两个阶段基本没有影响。煤岩损伤破坏过程中,在弹性阶段声发射呈线性增加趋势但增速较小,屈服阶段声发射进入非线性快速增加阶段,在峰值附近增速最快,峰后初期达到最大强度,随后声发射强度急剧减小。声发射最大强度有一定的滞后效应,随着中间主应力的增大,最大声发射强度的滞后效应相对减弱,且随着中间主应力的增大,声发射最大强度持续时间段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47.
若尔盖RM孔揭示的青藏高原900kaBP以来的隆升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对青藏高原迄今为止最深的全取芯井,即若尔盖盆地RM孔湖泊沉积物环境多代用指标的综合判识,重建了900kaBP以来盆地的古气候古环境演化序列.根据该孔的沉积特征、沉积旋回的结构,以及沉积速率的变化,结合环境冷暖、干湿的组合特点,分辨出900kaBP以来高原东部3次明显的隆升加速时期,也即800,360及160kaBP.同时对青藏高原3次构造加速抬升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环境效应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8.
布哈河河口三角洲1970-2010年间面积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布哈河河口三角洲19702010年间的5期MSS、TM、ETM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发现其地貌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对影响其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布哈河河口三角洲从1970到2000年呈扩张趋势,面积扩张达67.97 km2010年间的5期MSS、TM、ETM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发现其地貌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对影响其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布哈河河口三角洲从1970到2000年呈扩张趋势,面积扩张达67.97 km2,湖岸线扩张也十分明显,仅在19892,湖岸线扩张也十分明显,仅在19892000年间平均推进量达0.56 km;2)布哈河河口三角洲在2000到2010年呈萎缩趋势,面积萎缩了9.85 km2000年间平均推进量达0.56 km;2)布哈河河口三角洲在2000到2010年呈萎缩趋势,面积萎缩了9.85 km2,湖岸线萎缩了0.44 km;3)造成三角洲形态变化是有诸多因素的,其主导因素为青海湖水位变动,其次是受到其它诸如河流输沙、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的贡献度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探讨。布哈河作为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最大补给河流,对青海湖的生态、气候环境有很大程度的影响,研究其河口三角洲的地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人类活动对洱海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5,自引:9,他引:16  
针对洱海生态环境问题,1996-1997年间通过系列动态资料分析,环境现状调查和水,土,生物取样测试等方法进行湖泊人为影响和对策感化研究。结果显示1980-1996年扶持续降低水位给洱海下灾难性后果;近年来资源过量开发和面源污染又使洱海面临富营养化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