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9篇
地质学   117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胶西北地区海域、焦家和大尹格庄金矿床钻孔岩石测量结果显示,这些金成矿系统中存在着矿化剂元素S、常量元素Na_2O以及成矿元素Au等多属性地球化学异常,递进地指示了金矿的成矿条件和成矿前景,为深部金矿勘查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在对这些异常体系形成机理深入认知的基础上,提出了胶西北金矿成矿的地球化学机制,概括为矿源、富硫、重组、水火、耦合和向心等六个方面。综合相关40余个试验区研究成果,关于胶西北金矿成矿地球化学机制的认识,在其他地区包括金矿在内的热液成因金属矿床均成立,是矿床地球化学勘查应用理论及方法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2.
含苯并三唑废水是一类常规方法不能处理的化工废水,需要探讨有效的处理方法。在纳米科技理论指导下,以纳米微粒的吸附特性为切入点,确立了纳米微粒与无机高分子混凝剂最佳混凝形态之间联系的纽带。围绕混凝作用进行了纳米粉体材料混凝试验、无机高分子混凝剂混凝试验和电凝聚试验。结果发现,应用电凝聚法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由苯并三唑产生的COD,从而成功地探索出有效处理含苯并三唑废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3.
对乌努格吐山斑岩型铜钼矿床进行地球化学勘查指标研究,通过探讨47种元素在矿床中的富集、贫化等分布特征,结合蚀变、矿化分带等因素,筛选了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地球化学勘查指标。[KK(SiO2)+KK(K2O)]/[KK(Al2O3)+KK(Na2O)+KK(CaO)+KK(Fe2O3)+KK(MgO)]、KK(K2O)/KK(Na2O)、KK(K2O)/KK(Rb)、CaO、MgO、Na2O等指标可以反映矿床的成矿环境,圈定矿床的蚀变范围及蚀变程度等;近矿指标Cu、Mo、Ge、W、Sn、F、Bi、S、Se、Hf等可以反映矿床的矿化程度、矿体产出位置等;远矿指标[KK(Pb).KK(Zn)×1000]/[KK(Cu).KK(Mo)]、[KK(As).KK(Sb).KK(Bi)]/[KK(Cu).KK(Mo)]、[KK(Au).KK(Ag)]/[KK(Cu).KK(Mo)]、As、Au、Ag、Te等可以突出找矿范围和找矿目标。这些指标既为本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了技术支持,也拓宽了其他类型矿床的找矿思路。同时,应用对数累计频率散点图确定指标的异常上(下)限,为实现指标定量化提供了有效范例。  相似文献   
114.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景观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但由于风成砂等的覆盖,导致常规地球化学勘查在该地区找矿中受到限制。在内蒙古东乌旗1017高地进行了土壤热磁组分测量、土壤细粒级组分测量和铁锰氧化物态测量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有效地圈出地球化学异常,而且3种方法圈定的异常吻合程度很好。相比较而言,土壤热磁组分测量能够显著提高异常强度,有利于发现微弱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显示出该方法在草原景观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5.
西藏羊八井—青龙地区水系沉积物元素背景值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系沉积物中化学元素的背景值是地球化学找矿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对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西藏地区一直缺少以区内微景观区表层物质为基础建立的多元素背景值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已有水系沉积物异常的认识水平。本文分析了羊八井—青龙地区约12000 km2内2800件水系沉积物组合样品中69个元素背景值及分布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全国水系沉积物和中国南方地区水系沉积物平均值相比,研究区自北向南分布的班戈—八宿、隆格尔—南木林、拉萨—察隅三个地球化学分区内SiO2的含量普遍较高(68.6%~77.0%),SiO2高含量与区内强烈的风化剥蚀作用及中酸性岩体的大面积产出有关。其他元素的含量普遍偏低,且各分区内有一定的差异性:北部班戈—八宿分区以富集与高温热液或气液有关的Li、Sr、B、N、Cl元素为特征,中部隆格尔—南木林分区以富集铁族元素、稀有元素(Zr)、稀土元素(Sc)为特征,南部拉萨—察隅分区以富集造岩、轻稀土、稀有、分散元素及亲铜成矿元素为特征。元素含量分布的差异与各区地层、岩体、矿床和矿化点密切相关。本次研究提供了羊八井—青龙地区水系沉积物中69个元素背景值,如亲铜成矿元素Au、Ag、Cu、Pb、Zn的背景值分别为0.26 ng/g、41 ng/g、4.04"g/g、25.2"g/g和25.6"g/g,这些背景值的提出弥补了该微景观区化学元素背景值的空白,为羊八井—青龙地区及其邻区区域地质研究及勘查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6.
拜仁达坝西矿区锌多金属矿床为典型的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床。通过对矿区内岩石中元素富集贫化规律、原生异常分带序列、地球化学参数垂向变化、硫与铁及成矿元素的协同平衡关系等的研究,发现矿床中发育成矿及伴生元素正异常和贫化元素Ba、Sr、Na2O的负异常,矿床整体产于贫化元素形成的亏损晕中;矿床直接指示元素为Zn、Ag、Pb、Cu、Cd、Sb、Hg,间接指示元素为Ba、Sr、Na、As、W、Rb;矿床原生异常轴向分带序列为Ag-Hg-Pb-As-Cd-Zn-Bi-AuCu-Sb-Na2O-Sr-Ba-W-Co-Mo-Rb,出现As、Sb等元素"反分带"现象;元素含量及地球化学参数垂向变化波动较大,反映叠加成矿作用强烈,成矿过程复杂;各类异常特征均显示成矿地球化学系统在矿床深部尚未终止,推测已知矿床深部可能存在隐伏盲矿体。初步构建了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为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7.
热磁技术在覆盖区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化探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引入热磁技术,并选择一些矿区进行技术应用实验。以河北蔡家营铅锌银矿试验区为例,介绍了热磁技术在覆盖区寻找隐伏矿和次生异常性质判别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成果显示,对于覆盖区找矿,热磁组分测量是一种有效的勘查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8.
地青海某地第三系红色碎屑岩层中的金异常特征进行了综述,指出金异常主要存在于第三系中段岩层中,异常在水系沉积物中强度最大。并认为金异常由次生富集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19.
普遍出现在城镇及其周边土壤中的Hg异常受到极大关注,但是对此类异常到底具有怎样的生态危害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原因之一就是对异常的成因机理缺乏准确认识。在13个中心试验区及其周围几十个城镇获得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出现在城镇周边地区的土壤Hg异常,均与土壤中的辰砂矿物有关,而且辰砂在形成土壤Hg异常中起到重要作用。此类辰砂是叠加到土壤中的Hg经过形态转化形成Hg2 ,然后与S2-结合生成HgS,进而结晶形成的首次给辰砂的次生成因学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辰砂的形成使Hg以矿物态形式固定在土壤中,导致土壤Hg含量增高,形成土壤Hg异常。此项研究成果对土壤Hg异常生态效应评价及预警预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