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29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近些年发现的斯如依迭尔铜多金属矿床有望改变南疆无大—中型铜矿的局面,对其研究意义显著。该矿床已圈定铜多金属矿体32条及众多矿化蚀变点,成矿前景乐观。矿床由南、北两矿段组成。北矿段主体由13个隐爆角砾岩体组成,隐爆角砾岩体内发育黄铜矿化;南矿段在花岗斑岩与围岩的接触带发育脉状黄铜矿化,岩体内部发育细脉状和浸染状黄铜矿化。上述地质特征表明,斯如依迭尔矿床为与花岗斑岩有关的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对斯如依迭尔矿床成矿期的热液白云母进行40 Ar/39 Ar同位素测年,获得的坪年龄为13.68±0.17 Ma,表明矿床形成于中新世。结合前人的区域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研究结果,笔者认为斯如依迭尔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与冈底斯中新世斑岩型铜金矿床的相同,均为印度板块同欧亚板块碰撞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82.
首次采用SHRIMP锆石微区U-Pb测年技术,对雷门沟花岗斑岩体进行年代学研究,通过对花岗斑岩中单颗粒锆石25个样品点的分析,获得了两组年龄数据,其中有11个分析点形成谐和年龄,其206Pb/238U年龄范围在129.1±3.0~138.4±2.3Ma之间,加权平均值为136.2±1.5Ma;另外9个分析点的207Pb/206Pb年龄集中于1884±20~2629±7Ma;前者指示了雷门沟岩体的结晶年龄为侏罗纪—白垩纪之交。后者则代表了岩体侵位过程中捕获的太华群锆石的年龄。首次采用ICP-MS法测定雷门沟斑岩型钼矿中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获得其模式年龄为131.6±2.0~133.1±1.9Ma,加权平均值为132.4±1.9Ma,指示了雷门沟钼矿床的成矿年龄。两种精测方法获得的年龄相吻合,成岩与成矿大致同时或成矿略晚于成岩。测试结果表明雷门沟斑岩钼矿与金堆城等东秦岭钼矿带其他钼矿床基本同时形成。  相似文献   
83.
青海大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采用Linkam冷热台和Renishaw激光拉曼光谱仪对大场金矿床石英-方解石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气液两相、含CO2三相及富CO2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温度为180~260℃,盐度w(NaCleq)为0.2%~8.3%,密度为0.69~0.78g/cm^3,计算成矿压力为40.33~86.69MPa,由压力值估算成矿深度为5.03~7.63km。成矿流体以H2O-CO2为主,含少量CH4、H2S、CO、N2及H2,并有微量的QH2、C2H4、C2H6、C3H8及C6H6等有机质。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并混有建造水和少量岩浆水。在金的成矿作用过程中流体不混溶作用和有机质的存在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4.
正3月31日11时2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发射3颗2米/8米光学卫星(即高分一号02、03、04卫星)。11时56分,3颗卫星入轨,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保护监管再添"火眼金睛"。据了解,这是我国自主建造并成功组网运行的首个民用高分辨率业务卫星星座,代表着目前我国民用遥感卫星星座发展的最高水平。3颗卫星成功组网运行后,将大幅度提高山、水、林、田、湖、草等自  相似文献   
85.
近十几年来,在西秦岭地区陆续开展的找矿勘查、成矿研究和同位素年龄精测等工作,取得了许多找矿新发现和成矿理论新认识,尤其是获得了一批精细的成岩成矿年龄数据,逐渐揭开了区内三叠纪多金属成矿作用的面纱,显示出三叠纪成矿作用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并指示了巨大的成矿潜力.在西秦岭东段的西成和凤太矿集区中,三叠纪发育的矿种主要包括铅锌...  相似文献   
86.
华北地台北缘燕辽钼(铜)成矿带矿床地质特征及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39,自引:10,他引:29  
华北地台北缘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中段部位钼(铜)矿床的分布受区域EW向、NE向、NNE向断裂的联合控制。成矿带东端辽西地区以钼矿为主,西端冀北地区以铜(钼)矿为主。钼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小侵入体关系密切,矿床多产于花岗斑岩体之中或内外接触带中,矿床类型以斑岩型、斑岩_矽卡岩型、矽卡岩型为主。同位素研究表明,钼(铜)矿床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下地壳或与太古代结晶基底有关的花岗岩;钼矿的形成主要与中生代富硅、富钾质花岗岩有关,而与铜矿成因有关的花岗岩酸碱度相对较低。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燕辽钼(铜)成矿带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于180Ma左右和140Ma左右2个时期,其对应的成矿动力学背景分别为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后碰撞造山阶段和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大转折晚期。  相似文献   
87.
广西大厂锡矿成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赵财胜 《世界地质》2000,19(3):224-229
从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出发,同时又兼顾大厂超大型矿床形成的长期性及多阶段性,认为大厂锡矿是热水沉积-叠生矿床,早期是泥盆纪的热水同生沉积成矿作用,晚期是燕山期花岗岩浆热液成矿作用,该矿是热水沉积成矿作用与岩热液成矿作用叠加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88.
王义天 《地学前缘》2000,7(2):484-484
商 (城 )—麻 (城 )断裂带位于大别造山带的中西部 ,全长近 4 0 0km ,宽 2~ 5km。断裂带总体走向NE2 0~NE30° ,倾向NW 2 80~NW 32 0° ,倾角 30~ 6 0° ,是一条具多期活动性的强构造变形带 ,它在造山带的构造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对其形成却没有进行过精细的测年研究 ,缺乏对其运动学效应的认识 ,影响了对造山带整体活动性的理解。有鉴于此 ,我们研究了该断裂带的40 Ar3 9Ar年代学 ,首次报道了其形成时代 ,为认识大别造山带的运动学特征及构造演化提供新的证据。普遍发育的NWW向和NE向两组大型断裂系统…  相似文献   
89.
巴彦洪戈尔地区位于蒙古中央地块南侧, 构造活动复杂, 发育有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区内发育有与花岗岩类有关金、铜等矿床。金矿床类型有石英脉型和斑岩型、矽卡岩型, 主要金和铜矿化与二叠纪磁铁矿系列花岗岩类密切相关, 与钛铁矿系列花岗岩类有关的矿化较少。成矿年代学研究显示, 金矿床的形成应早于三叠纪, 主要发生于石炭纪和二叠纪, 形成于微大陆碰撞期构造转换过程中的岩浆活动期间, 区内金矿床(点)构成蒙古国最具潜力的金成矿带。  相似文献   
90.
位于大别山北麓的大银尖钼矿床是一个斑岩-矽卡岩-脉型"三位一体"的复合型矿床,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大银尖钼矿床的4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Re-Os等时线年龄122.4Ma±7.2Ma,准确厘定其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辉钼矿的Re同位素含量特征表明,大银尖钼矿床的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下地壳。大银尖钼矿床是中国中东部伸展构造体制下岩石圈减薄的产物,属于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金属成矿作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