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32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青海大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采用Linkam冷热台和Renishaw激光拉曼光谱仪对大场金矿床石英-方解石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气液两相、含CO2三相及富CO2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温度为180~260℃,盐度w(NaCleq)为0.2%~8.3%,密度为0.69~0.78g/cm^3,计算成矿压力为40.33~86.69MPa,由压力值估算成矿深度为5.03~7.63km。成矿流体以H2O-CO2为主,含少量CH4、H2S、CO、N2及H2,并有微量的QH2、C2H4、C2H6、C3H8及C6H6等有机质。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并混有建造水和少量岩浆水。在金的成矿作用过程中流体不混溶作用和有机质的存在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
小秦岭文峪和娘娘山花岗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小秦岭文峪和娘娘山花岗岩体进行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文峪和娘娘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属于Ⅰ型花岗岩,是太古宙太华群高级变质岩系经部分熔融的产物。它们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38.4±2.5 Ma和141.7±2.5 Ma,略早于本区拆离伸展活动的时限,暗示了中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热穹窿和花岗质岩浆在上地壳的大面积侵位导致了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的发育。花岗岩体的成岩年龄都早于本区金矿床的主期成矿时代,从时间上表明了花岗质岩浆活动与金矿成矿作用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3.
西秦岭凤太矿集区丝毛岭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秦岭凤太矿集区丝毛岭金矿床位于八卦庙造山型金矿床西侧5km左右,是一个新探明的剪切带型金矿。其成矿作用过程可分为早期石英-绢云母-硫化物阶段、中期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晚期碳酸盐阶段。对早、中期的石英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表明,丝毛岭金矿床成矿流体以富CO2、中温、低盐度为特征,总体上属于中温低盐度CO2-H2O体系,流体包裹体类型的多样性是流体不混溶性的产物。从早阶段到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的温度、压力和盐度均有降低,硫逸度增高,有利于金的沉淀富集。H、O、S、C同位素研究结果,以及与八卦庙金矿床的对比分析表明,二者的成矿流体具有相似性和同源性,都是以深部来源为主的多源流体。由于丝毛岭金矿床产出的层位高于八卦庙金矿床,其成矿环境相对开放。  相似文献   
74.
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得程潮矿区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28.8±0.5) Ma,石英二长斑岩成岩年龄为(128.3±0.5) Ma,闪长岩成岩年龄为(140.0±0.3) Ma,辉绿玢岩成岩年龄为(125.5±0.5) Ma,皆形成于早白垩世。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花岗质岩为高钾准铝质I型系列;闪长岩和辉绿玢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各岩体的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稀土强烈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无明显的负铕异常。花岗质岩的微量元素以富集Rb、Th、U、La等元素,贫Ba、Nb、Sr等元素为特点。闪长岩和辉绿玢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K、La、Nd富集和Ta、Nb、Sr、P、Ti亏损的特点。根据岩体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可知,程潮矿区各岩体可能是岩石圈地幔在部分熔融过程中,混入了不同数量古老下地壳物质的产物。矿区花岗质岩的成岩年龄与程潮Fe矿床的成矿年龄相近,暗示其与矿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5.
额尔古纳成矿带西北部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6,他引:17  
额尔古纳成矿带是中国东北重要的银、铅、锌、铜、钼多金属成矿带,它位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的东南缘。最近,额尔古纳成矿带西北部发现了砂宝斯、老沟、小伊诺盖沟等金矿床和一些金矿点。这些金矿受洛古河-二根河韧性剪切带和额尔古纳河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常赋存于韧性剪切带的次级张扭性断裂构造中。矿石中硫化物含量一般不超过3%,且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流体包裹体有气液两相、含CO2三相和纯CO2包裹体3种类型。气相成分以H2O、CO2和N2为主,含少量H,S、CH4为特征。流体包裹体的盐度低,介于2.06~8、54%NaCleqv之间。老沟金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71℃~452℃之间,平均295℃,小伊诺盖淘金矿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9℃~493℃,平均亦为295℃,均属中温热液矿床。老淘金矿成矿压力为61~122MPa,平均82MPa;小伊诺盖沟金矿成矿压力为38~172MPa,平均93MPa。前者成矿深度介于6~9km,平均7km;后者成矿深度为4~11km,平均8km。上述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造山型金矿类似,形成于蒙古-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76.
首次采用SHRIMP锆石微区U-Pb测年技术,对雷门沟花岗斑岩体进行年代学研究,通过对花岗斑岩中单颗粒锆石25个样品点的分析,获得了两组年龄数据,其中有11个分析点形成谐和年龄,其206Pb/238U年龄范围在129.1±3.0~138.4±2.3Ma之间,加权平均值为136.2±1.5Ma;另外9个分析点的207Pb/206Pb年龄集中于1884±20~2629±7Ma;前者指示了雷门沟岩体的结晶年龄为侏罗纪—白垩纪之交。后者则代表了岩体侵位过程中捕获的太华群锆石的年龄。首次采用ICP-MS法测定雷门沟斑岩型钼矿中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获得其模式年龄为131.6±2.0~133.1±1.9Ma,加权平均值为132.4±1.9Ma,指示了雷门沟钼矿床的成矿年龄。两种精测方法获得的年龄相吻合,成岩与成矿大致同时或成矿略晚于成岩。测试结果表明雷门沟斑岩钼矿与金堆城等东秦岭钼矿带其他钼矿床基本同时形成。  相似文献   
77.
新疆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金矿带成矿作用的构造制约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康古尔塔格金矿带呈东西向展布于新疆东天山晚古生代造山带的中部,发育在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的南缘,阿奇山-雅满苏火山岩带的北缘,形成的金矿床可划分为三种主要端元类型,即浅成低温热液型(热泉型)、剪切带交代蚀变岩型、与中浅成花岗岩类有关的石英脉型。金的成矿作用主要受控于二叠纪后碰撞阶段秋格明塔什-黄山大型韧性剪切带形成的右行走滑剪切系统,在剪切系统的不同构造部位由于应力应变状态的不同、岩石渗透率的不同、构造层次(深度)的不同等,导致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在组成比例上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金矿床。所有类型的金矿资源是在同一构造环境下相同区域成矿事件的产物,在不同构造部位产出的金矿床类型可以组成一个连续的金矿化系列。区域一级剪切构造带控制金矿带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二级剪切构造控制金矿床的发育,三级剪切裂隙系统控制金矿体(脉)的产出,从而构成三级构造控矿系统。  相似文献   
78.
新疆额尔齐斯金成矿带的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额尔齐斯大型剪切构造带是目前阿尔泰古生代造山带内最重要的金成矿带。对其玛尔卡库里段的多拉那萨依和赛都两个剪切带型金矿床含金蚀变岩中的云母类矿物进行了 4 0 Ar/39Ar快中子活化法同位素测年 ,获得坪年龄分别为 2 92 .8± 1.0 Ma和 2 89.2± 3.1Ma,对应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 2 93.1± 4 .8Ma和 2 91.9± 8.4 Ma,表明含金剪切带韧脆性剪切活动的时代或主成矿期为 2 90 Ma左右。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说明控矿剪切带经历了由深部构造层次的韧性变形到浅部构造层次的韧脆性变形的演化过程 ,并伴随两次构造—岩浆热事件 ,而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 ,与晚阶段的构造—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9.
正3月31日11时2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发射3颗2米/8米光学卫星(即高分一号02、03、04卫星)。11时56分,3颗卫星入轨,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保护监管再添"火眼金睛"。据了解,这是我国自主建造并成功组网运行的首个民用高分辨率业务卫星星座,代表着目前我国民用遥感卫星星座发展的最高水平。3颗卫星成功组网运行后,将大幅度提高山、水、林、田、湖、草等自  相似文献   
80.
赵财胜  杨富全 《矿床地质》2006,25(4):500-500
2006年4月22—30日,由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473项目和486项目联合组织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召开。IGCP_473项目主要研究中亚造山带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与成矿作用,工作时间为2002~2006年,组长为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ReimarSeltmann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