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湖南省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色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具有明显优势,但矿产资源形势严峻,保有储量不足,难选冶、低品位、共伴生矿多,开发利用难度大,地勘体制改革滞后.矿产资源自给能力明显下降,且矿山数量多、规模小、利用效率低、深加工落后、矿山环境问题严重.应从建立多元化的矿产资源供应体系、调整能源结构、开展科技攻关、改善矿业开发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实施一系列战略转变,采取建立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建立矿产勘查基金、改善矿业投资环境、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水平等政策措施.实现湖南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精确定位、精密授时和短报文通信的功能,能够很好地切合目前海洋监测设备的所需。设计了一款波浪能自供电的海洋浮标,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授时,同时对浮标的监测数据进行可靠的传输。文中简要介绍了波浪能自供电浮标结构及运行原理,重点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本浮标定位、授时和监测数据传输中的应用,为我国海洋监测装备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一种涵道双向泵叶轮浪流发电装置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海洋波浪能和潮流能耦合利用的问题,提升浪流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上海海洋大学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新型涵道双向泵叶轮浪流发电装置。主要对轴流泵的工作原理进行理论分析,阐述将轴流泵排水原理应用于浪流发电装置捕获浪流能的可行性,基于轴流泵叶片设计原理,设计出一种可以双向捕获浪流能的叶片。经数据仿真和水槽实验进行验证,得出涵道双向泵叶轮浪流发电装置可以在浪流流速v=0.5 m/s工况下浪即可启动,满足低流速启动要求,发电效率最高为23.7%。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波浪力时域频域的运动理论,采用变换锚链夹角的方法,通过水动力软件AQWA进行仿真耦合分析的方式,得出针对特定研究对象即双浮筒漂浮式浪流发电装置的最佳锚泊方案,进而探讨类似的漂浮式海洋装置载体锚泊系统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一种新型的卧式浪流发电装置的基本原理,从理论计算、模拟分析及海上试验的角度探讨不同流速下的转矩与功率、总能量及能量转换效率等重要参数。理论计算时,借鉴垂直轴水轮机的相关公式,同时考虑部分波浪的作用。模拟分析时,根据雷诺方程,选择湍流模型及控制方程,模拟不同流速下的发电性能参数。海上试验时,采用机构与漂浮潜体固定联接方式,通过船舶运送布放,连接启动,对其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测试,获取实际数据和资料。结果表明,该轮机在0.23 m/s的低流速下即可起动,不需要换向,主轴传递扭矩与功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1.5 m/s时扭矩与功率最大,效率值可达到35.65%,单机容量最大可达到459W。  相似文献   
16.
赣西北蒙山岩体的锆石U-Pb-Hf、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南印支期花岗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和成因机制存在较大的争议,赣西北印支期岩浆活动的规模及该次岩浆活动是否与基性岩浆的底侵有关,仍缺乏可靠的资料.过去认为赣西北蒙山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期,而本次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蒙山3次花岗质岩浆活动的时间分别为236±3 Ma,220±3 Ma和217±1 Ma.蒙山花岗岩属准铝-过铝质,高硅、富钾,K2O+Na2O为7.53%~8.86%;稀土总量为213.09~380.75 μg/g,轻稀土元素富集,δEu=0.07~0.4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Nb-Ta弱亏损,P、Ti亏损.大部分花岗岩的εNd(t)值为-9.9~-6.1,Nd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5~1.8 Ga.第1次形成的灰白色粗粒花岗岩锆石的εHf(t)值大部分集中在1.10~2.65,Hf同位素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集中分布于782~866 Ma,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集中分布在1 096~1 186 Ma,说明其物源主要为新元古代早期形成的地壳;第3次形成的细粒花岗岩锆石的εHf(t)值集中分布于1.71~4.98,tDM1为671~832 Ma,tDM2集中在932~1 139 Ma.蒙山细粒花岗岩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暗示成岩过程中有基性岩浆加入,为华南部分印支期花岗岩的成因与基性岩浆底侵有关的关系提供了证据.蒙山花岗岩的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出现了解耦现象,解耦原因可能与花岗岩的物源主要为新元古代早期形成的具有Nd-Hf解耦特征的弧源地壳有关.根据目前获得的有关华南印支期火成岩的资料,总结了华南印支期花岗岩类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时空分布规律,据此讨论了华南印支期的动力学背景和华南印支期花岗岩的成因机制,认为华南印支期的构造-岩浆活动与古太平洋西北向俯冲于华南板块之下有关.   相似文献   
17.
成都金堂李家梁子M23号墓出土的汉朝石棺存在表面粉化、剥落等病害现象,急需保护修复。现场调查表明,该石质文物风化病害主要表现为裂隙状风化、页片状风化、粒状风化、粉末状风化等。本文借助X射线衍射(XRD)、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对金堂石质文物进行了微观成分及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文物材质为红色砂岩,其碎屑物主要为石英、钠长石、岩屑和少量云母,胶结物以钙质为主,含少量的炭质及泥质。该砂岩产生风化病害的主要原因是钙质胶结物的溶解流失及泥质胶结物遇水的崩解,同时还受岩屑、长石类碎屑风化蚀变的影响。该研究可为石棺的后期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基础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8.
地震前兆仪器的资料连续、稳定是预报地震的基础工作之一。过去,每当停电时,报警器发出信号,观测人员总要急急忙忙跑去处理、更换电源(尤其是在夜间停电)。这样既不能保证资料连续,而影响分析使用,又加重了观测人员的负担。为了保证磁偏角仪、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新型双向直驱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离岸数据监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北斗通信模块GYM2003B、STM32微控制器、数据采集模块和多个扩展接口组成的监测系统.北斗指挥机接收数据上传服务器存储,并在PC端机上实时监测.该监测系统在海上平稳运行30天,从海上试验数据可以看出,该监测系统能实时监测发电装置运行状况,且系统运行可靠,数据传输准确,数据包的接收率达到99.01%.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求波浪和潮流能集成利用的可能性,基于Gorlov浪流集成理论,提出一种新型潮流波浪集成发电轮机结构,主要包含组合式导流罩、S型叶片轮机、发电机、浮体4个部分。通过水动力理论计算、流体数值模拟以及水槽实验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结构的优化设计。实验证实了轮机优化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浪流获能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