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2篇 |
免费 | 135篇 |
国内免费 | 18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6篇 |
大气科学 | 124篇 |
地球物理 | 100篇 |
地质学 | 369篇 |
海洋学 | 65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62篇 |
自然地理 | 1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6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7篇 |
1978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于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对流沙湾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沙湾共有浮游植物27属,隶属于5个门,其中硅藻门20属,绿藻门3属,蓝藻门2属,金藻门1属,甲藻门1属,角毛藻(Chaetoceros)、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菱形藻(Nitzschia sp.)为优势种;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在0.11~23.63 mg L-1之间,平均为3.72 mg L-1,细胞密度平均为1.324 7×104个L-1。流沙湾共有浮游动物19种,其中原生动物10种,桡足类6种,枝角类、多毛类和轮虫类各1种,优势种类为原生动物中的拟铃虫(Tintinnopsis)、薄铃虫(Leprotintinnus),桡足类中的哲水蚤(Calanus),浮游幼体中的无节幼体(Nauplius);浮游动物生物量在0.08~7.24 mg L-1之间,平均为2.04 mg L-1,密度平均为8 186个L-1。水体交换能力差、大规模贝类养殖以及养殖造成的水体污染等因素,导致流沙湾浮游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处于较低水平,但有明显的水平分布和月变化。 相似文献
852.
二十多年来,广西冶金地质战线在锡钨矿的找矿勘探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对原生锡钨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认识也不断深化.本文是对所掌握资料的一个初步整理和归纳,以期对今后的找矿工作有所助益. 区域地质构造特点本区位于东亚大陆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的西缘,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的中段.区内发育东西向、南北向构造体系及其他各种扭动构造型式.构造的基本骨架形成于加里东期,印支期基本定型,燕山期更趋复杂化.加里东期以来,桂北、桂东南、桂东长期隆起,其他地区则下沉.隆起 相似文献
853.
854.
滇西临沧花岗岩基新生代剥蚀冷却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揭示临沧花岗岩基的剥蚀冷却历史,探讨印藏碰撞对滇西的影响,对6块临沧花岗岩基样品进行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定,并利用模拟退火法对其中5块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进行非线性热史反演,估算了不同时期的剥蚀量和抬升量. 结果表明,岩基自印藏陆陆碰撞以来经历了两期冷却事件,早期冷却速率仅5~10 ℃/Ma,晚期冷却速率明显增高,特别是近3 Ma以来的冷却速率达到16~20 ℃/Ma;两期总剥蚀厚度可达3300~3500 m. 分析表明冷却事件与印藏碰撞关系密切,早期冷却是在印藏碰撞影响下,临沧岩基卷入逆冲推覆运动而遭遇抬升、剥蚀的结果;晚期冷却则是上新世以来,特别是3Ma以来岩基经受整体的强烈抬升、剥蚀的结果,该期构造抬升量约为672~1263 m;裂变径迹资料还揭示印藏碰撞先影响南部岩体,随后才波及到岩基中北段. 相似文献
855.
针对防洪大堤施工中水平位移监测的研究现状和不足,文章通过防洪大堤水平位移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水平位移的回归分析初步方程,经过3次回归计算,得到了回归效果显著的回归方程。最后根据该回归方程进行水平位移预测实验,得到误差小于回归计算的2倍中误差的结果,表明该回归方程可以用于描述防洪大堤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56.
857.
对2007年8月13日天津多普勒天气雷达(CIN RAD WSR/98D)探测的雷暴天气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雷暴天气是由渤海湾海风锋与阵风锋碰撞形成的;碰撞后,在海风锋前端、阵风锋前部有新的雷暴单体形成;阵风锋后部的对流回波主体加强,对流回波主体由椭圆状加强为典型的弓状。应用天津36个自动气象站的地面六要素资料和北京850 hPa以上探空资料,组成新的诊断资料,对该个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雷达探测的海风锋前端具有较强的低层垂直风切变梯度和露点温度梯度大值区,海风锋前沿与0~3 km垂直风切变梯度密集区相对应,且与露点温度梯度变化较快的区域基本吻合;海风锋与阵风锋相互碰撞时,0~3 km垂直风切变在2 h内变化较快,且有明显的增加趋势,CAPE(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对流有效位能)值在雷暴形成前有较明显增加;随着雷暴天气结束,上述特征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858.
全球跨境并购网络的空间格局演化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境并购是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的重要途径,对世界经济地理格局演化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基于2001—2017年全球跨境并购交易记录数据建构网络,借助复杂网络分析、GIS空间技术以及引力模型等方法,对全球跨境并购网络的空间格局演化及其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① 全球跨境并购网络的规模、密度、范围均有小幅度增长,并存有去中心化趋势。② 全球跨境并购方和标的方的空间分布重心出现由西(欧美)向东(亚太)转移的迹象,其首要推动者为中国,但中国跨境并购联系的出入口依赖于中国香港、英属维京群岛、开曼群岛等地区。③ 全球跨境并购网络社团的空间组织范围总体与世界大区的范围保持吻合,其中全球最大的社团由英美主导但其凝聚范围出现收缩,中国主导的亚太社团凝聚范围得到扩大,德法主导的社团对欧洲进一步整合。④ 研究期内国家(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和离岸金融中心等属性要素,以及国家(地区)间地理、语言以及历史的邻近性要素始终是驱动网络形成的重要动力,而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市场规模指标在2009—2017年对跨境并购联系的形成只产生了单向(接收或发出)影响,经济邻近性作用失效。 相似文献
860.
基于正压出入流模式, 利用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CNOP)方法研究初始异常的位置与模态对日本南部黑潮路径变异的影响。以模式模拟出的黑潮平直路径的平衡态作为参考态, 计算CNOP, 考察该扰动随时间的发展, 并与随机扰动的发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CNOP 能够导致黑潮弯曲路径发生, 随机扰动则不能。因此, CNOP 可以作为导致日本南部黑潮路径发生弯曲的一种最优前期征兆。通过分析CNOP 和随机扰动的发展过程, 可以得出: (1) CNOP 使黑潮发展成弯曲路径的过程是一个气旋涡向下游传播并增长的过程。(2) 气旋涡的向东传播都是非线性项的作用, 也就是涡度平流造成的。(3) CNOP和随机扰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旋涡均会传播到下游区域, 但是CNOP 产生的气旋涡能够增强, 最终导致弯曲路径发生, 而随机扰动产生的气旋涡则会减弱, 并不能导致弯曲路径发生。分析发现, 在CNOP 实验中, 非线性作用使气旋涡增大; 但在随机扰动实验中, 非线性作用使气旋涡减弱, 所以非线性作用对日本南部黑潮路径发生弯曲有重要影响。(4) 底摩擦效应对日本南部黑潮路径变异影响较小。本文揭示的黑潮路径发生弯曲的最优前期征兆及其非线性发展机制, 对提高黑潮路径变异的预报技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