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8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2 毫秒
41.
报道南羌塘盆地鄂斯玛地区首次发现早白垩世Dicheiropollis花粉。根据这一花粉的出现和整个孢粉中大量出现Clas-sopollis的组合特征,其时代可确定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这不仅为藏北南羌塘盆地晚白垩世地层的存在提供了依据,而且为今后进一步的地质工作提供了线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2.
贵州威宁下二叠统茅口阶中旋齿鲨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在贵州省威宁县兔街乡海着村下二叠统茅口阶中发现的旋齿鲨类——Hunanlhelicaprion xiandongensis(仙洞湖南旋齿鲨)并讨论了其牙列形态和牙组织性质。  相似文献   
43.
奥依亚依拉克幅、羊湖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二叠纪至三叠纪地层中安山岩、英安岩的发现,证实了岛弧火山岩的存在;同时还发现了近东西向展布的南昆仑蛇绿混杂岩带和金沙江构造混杂岩带,初步解决了南昆仑结合带和金沙江结合带两延的定位问题。通过对羊湖第四系的调查,划分了14万年以来5个气候干-湿旋回阶段,同时还发现近30年来羊湖湖面至少下降了2m。此外,对三叠系和白垩系新拟定了地层系统,确定了占近系喀什组与下伏白垩系双伍山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证实了燕山运动的存在。  相似文献   
44.
黔北下古生界烃源层系特征与页岩气成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详细查明黔北及邻区牛蹄塘组、五峰组—龙马溪组烃源层系分布规律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分析表明,牛蹄塘组烃源层系分布受控于早寒武世沉积洼陷或裂陷槽,黔北地区发育两个生烃洼陷,分别位于在大方—黔西—清镇及桐梓—绥阳—湄潭以东地区,烃源岩(TOC1.0%)厚度80~110 m,黔北牛蹄塘组平均有机碳1.36%~10.01%,有机碳同位素-34.90‰~-28.19‰,Ⅰ型有机质,Ro为1.77%~4.53%。五峰组—龙马溪组烃源岩厚度大于20 m区域主要分布于桐梓—仁怀—椒园—下水以北区域,平均有机碳3.0%~5.0%,有机碳同位素-31.92‰~28.97‰,Ⅰ-Ⅱ1型有机质,Ro为1.73%~2.38%。综合分析表明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受控于富有机质页岩的分布及一定的保存条件,具有中等埋藏深度的正向构造及宽缓的向斜区是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域。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受控于烃源岩层系厚度,震旦系晚期古岩溶发育部位、灯影组岩石物性的好坏、牛蹄塘组页理缝及保存条件等因素,黔西坳陷若干背斜牛蹄塘组烃源岩厚度大于80 m,埋藏深度为1500~2000 m,背斜两翼地层产状平缓,断裂普遍不发育,具有一定的保存条件,为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45.
贵州省务川-沿河地区萤石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务川—沿河地区萤石矿床萤石矿物中气液两相包裹体分为原生和次生两类。其中原生包裹体呈弥散状分布,呈四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条形、扁圆形、月牙形、不规则形等多种形态;次生包裹体呈线状分布,呈菱形、六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四边形、三角形、长条形、扁圆形等,包裹体大小为4 12μm,以5 7μm为主;气液比为4%15%,一般为5%。13件薄片中获得包裹体均一温度数据共191个。其中原生包裹体均一温度数据为86℃307℃,主要集中在100 140℃;次生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1℃330℃,多数为120 230℃。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内萤石矿主要形成于中低温环境,属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46.
藏北加措地区晚白垩世孢粉化石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1∶25万丁固、加措幅地质调查中,首次于加措地区红层中发现Schixzaeoisporites,Cyathidtes,Hammenia,Classopllis annulatus,Exespollenites等丰富孢粉化石,结合上、下地层安山岩的测年数据,从该套地层划出晚白垩世阿布山组,为该地区红层时代的归属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47.
在北羌塘盆地胜利河地区原侏罗系中上统采集到丰富的孢粉化石,该孢粉化石组合以Classopollis、Cyathidites、Osmundacidites及Brevilaesuraspora占主要趋势,经研究及区域对比孢子花粉化石组合时代为中-晚侏罗世。该时期孢粉组合指示的古植被特征以喜干热的掌鳞杉科(Chriolepidaceae)为优势类群,还有少数苏铁科、南美杉科、松科、杉科、松柏科、罗汉松科等植物伴生其间,林下生长着类型多样的蕨类植物。因此,本孢粉植物群反映的古气候属于干旱炎热的热带-亚热带。  相似文献   
48.
藏北申扎羊湖河谷140ka B.P.以来古环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藏北羊湖河谷第四纪沉积成分、地貌、年龄值、孢粉和氧化物等的测试、研究,确定了本区140kaB.P.以来沉积序列和1个河流阶地、3个河湖积台地的地貌状况,并得到140kaB.P.以来本区至少经历了4个半干-湿气候旋回,目前正处于干旱期.同时通过不同时期的阶地、台地的不同高程使我们得以了解地壳相对抬升趋势,从98.5kaB.P.以来地壳抬升速率为2.21mm/a,总体显示抬升速率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49.
藏北南羌塘坳陷盆地中侏罗世硅化木的发现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在藏北南羌塘坳陷地区中侏罗世晚期地层中发现硅化木,本文对硅化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据同一层位中采集的大量孢粉及双壳类化石证明,该硅化木属中晚侏罗世。结合区域地质及含硅化木地层的沉积学特征分析表明,南羌塘坳陷地区中侏罗世晚期属干热-潮温气候,从而深化了对青藏高原中侏罗世晚期气候环境的认识。  相似文献   
50.
利用Sato模型对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海阔  朱新运  贺永忠  张立恒 《地震》2011,31(1):118-126
本文利用Sato模型,选取2008-2009年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121次ML≥2.0地震的数字地震波资料,计算宁夏及邻区平均尾波Q值,并拟合了Q值对频率的依赖关系. 结果表明,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宁夏及邻区Q值较低,对频率f依赖性较高. 结合研究区同期地震活动水平及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四个小震密集区:吉兰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