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85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31.
叶涛  韦阿娟  高坤顺  孙哲  郭颖  李飞 《地质论评》2018,64(6):1530-1540
首次在渤海海域下古生界寒武系崮山组碳酸盐岩中识别出了软沉积物变形构造。通过对钻井岩心的详细观察与描述,识别出了液化底劈构造、液化泥晶脉、液化角砾岩等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根据研究区变形特征,建立了其垂向演化序列,该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可分为两段,在剖面上自下而上均表现为液化泥晶脉、液化底劈带、液化角砾岩带、层内阶梯状断层带的渐变序列。研究认为,该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系崮山沉积期古地震作用的产物,本次新发现的古地震事件可能与古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有关,是中朝地台裂解为华北板块与胶辽板块的响应。  相似文献   
132.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为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提供时间坐标,厘定深时地质过程发生和持续的时间,从而为不同地质作用的因果联系和协同演化提供定量制约.新世纪以来,在以EARTHTIME为代表的地质年代学共同体努力下,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在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效率等维度取得长足进步,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也更加紧密深入.结合正在兴起的相对定...  相似文献   
133.
自2000年以来,房屋产权经历了由纸质到电子,权证关联到统一房屋代码编码关联的过程,系统也由1代升级到2代、甚至3,4代。由于原产权产籍系统关联中缺乏空间位置信息,自然房屋与权属信息可能存在一对多的关系,或多对一的关系,加上一代系统的不成熟性,容易导致权属登记中的产权关联的多种错误。为了能对系统错误的历史数据进行准确整理,并实现在房屋全生命周期中以图管房,图、属、档一体化管理,现就充分利用对图形和属性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与分析的功能,提出基于房屋全生命周期的综合信息管理体系架构基础上进行数据整理工作的方案。最终在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异化的数据整理及管理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和一致性,为相关主管部门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数据整理方案,优化政府部门办公效率、提升公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4.
堆山工程是为了有效处理固体废弃物,进行生态城市建设中一种新的工程类型,人工山体地基沉降量是评价其稳定性非常重要的指标。本文采用固结理论与分层总和法分别计算出人工山体地基堆载竣工时与最终的沉降量,并对关键位置地基土体的固结度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沉降变形、固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将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二者基本一致,表明采用这一理论方法可以有效预测人工堆山体地基沉降。  相似文献   
135.
根据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以来,工作运行中出现的逾限报与缺报,及新长Z文件形成中遇到的问题,分析探讨了它们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为提高新Z文件的传输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6.
本文综述了中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气候影响研究的最近进展。文中不仅回顾了“中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经过连续12年的观测和多次加强期观测所取得的干旱区陆面过程参数的分析以及边界层和陆—气相互作用特征等的分析和研究,而且综述了应用这些参数来优化有关陆面过程模式的参数化方案和改进有关陆面过程模式的研究;并且,本文还综述了关于中国西北干旱区感热输送特征以及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对中国东部气候的影响及其机理,并揭示了中国西北干旱区春、夏季具有高感热输送特征,此高感热对中国东部夏季气候变异有重要影响。此外,本文还指出今后在此方面应进一步观测和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7.
珊瑚钙质骨骼δ11B重建的海水pH时间变化序列显示:珊瑚礁海水pH的长期变化具有显著的年际―年代际波动周期,并且这些波动是区域海洋气候过程和珊瑚礁海水生物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活动(光合呼吸作用和钙化作用)控制着海水碳酸盐系统的组成,调节着海水pH的变化。这一过程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和区域海气过程的影响下,一起作用于珊瑚礁海水pH的变化,因而使得不同海域的珊瑚礁海水对海洋酸化的响应有所差别。研究珊瑚礁生物活动在长时间尺度上对海水pH的作用对认识珊瑚礁海水酸化机理十分重要,同时也是了解珊瑚礁生态系统如何响应海洋酸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8.
韦惠兰  祁应军 《中国沙漠》2016,36(2):540-548
从农户可持续生计框架出发,以河西走廊六县为调研对象,建立了农户生计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评估,从而揭示了当地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1)无论是项目组还是对照组,农户的5种生计资本整体比较稀缺,其中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极度匮乏,而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相对较丰富,因此农户生计资本单一且配置极不合理,从而导致农户脆弱性程度高。(2)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比较显著,其中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丰富的农户往往倾向于选择农业生产,而人力资本丰富的农户往往倾向于选择非农产业。(3)经定量评估对照组农户的农业兼业化程度要比项目组农户高。基于此,政府可以采取诸多措施来改善农户的生计现状,从而提升农户的生计水平,进一步转变当地农业的发展模式,缓解生态压力。  相似文献   
139.
滨珊瑚(Porites)是南海造礁石珊瑚群落的主要优势种之一,广泛应用于珊瑚礁生态以及高分辨率气候环境响应和重建研究。滨珊瑚不同季节生长形成的骨骼密度条带是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基础,而前人对于滨珊瑚骨骼密度带季节性的认识多是基于单一地点的样品,存在地域的差别或矛盾。选取南海不同地点典型珊瑚礁区包括北部海南文昌、中部西沙群岛永兴岛和盘石屿、南部南沙群岛美济礁的 4 个现代活体滨珊瑚骨骼样品,利用数字影像分析方法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和气体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分别分析了滨珊瑚骨骼密度条带影像灰度和地化指标(Sr/Ca 和 δ 18 O)。结果显示,滨珊瑚样品骨骼密度和地化指标都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结合海温数据,揭示出样品骨骼密度带季节特征的地域差异,其中,北部文昌滨珊瑚样品骨骼高密度带形成于夏季,低密度带形成于冬季;中部永兴岛样品高密度带形成于秋季,低密度带形成于春季;盘石屿样品高密度带形成于春季,低密度带形成于秋季;南部美济礁样品高密度带形成于冬季,低密度带形成于夏季。采用广义加性混合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滨珊瑚样品骨骼密度与 3 个主要环境影响因子(海温、光照和盐度)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点滨珊瑚样品的骨骼密度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也各有不同,考虑样品个体和地点的随机效应,4 个地点滨珊瑚样品的骨骼密度整体上与海温和光照存在非线性响应关系,反映了在南海大空间尺度上,海温和光照可能是影响滨珊瑚样品骨骼密度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40.
The Java-Sumatra upwell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upwelling systems in the Indian Ocean, with maximum upwelling intensity in July through August. To estimate the nitrate supplied by upwelling, we developed a three-dimensional hydrodynamic model to calculate the mean vertical speed and determine the depth of upwelling. We used in-situ vertical nitrate profiles to assess nitrate concentration in the upwelled waters, and calculated the nitrate supply as the product of nitrate concentration and vertical transport obtained from the numerical model. The calculated result represents potential new production generated in the upwelling region. We found that on the event time scale (monthly) of Java-Sumatra upwelling, water brought to the surface originated from locations 100-m deep, giving a nitrate supply of 93.77×10 3mol/s and potential new production of 1.02×10 14g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