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73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东亚地区规模宏大的NNE向构造历来为中外地质学家所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2.
太行山北段深源流体与金矿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行山北段金矿研究表明,金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部分萃取自迁移途中的围岩。成矿具有明显的成矿集中期和集中区,这种时间、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密切相关。含金的深源流体随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向上迁移,当其迁移到幔枝(变质核杂岩)外围主拆离滑脱带及其上盘裂隙扩容带时,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其聚集沉淀成矿,并可表现出斑岩脉型、隐爆角砾岩型、大脉型、网脉型等多种矿石类型为一体的系列成矿。硫、铅、  相似文献   
83.
地球的物质运动历来受到地质学家关注,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和技术手段的限制,以往研究重点主要局限在地壳或岩石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对内流体,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使人们认识到地球不仅存在着明显的圈层结构,而且存在着强烈的垂向物质运动,地幔热柱多级演化是深源矿质向上迁移,并在地壳聚集成矿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4.
热液石英脉型金矿石中锆石可以来自围岩,也可以由热液活动形成.因此,对其研究有助于揭示成岩成矿信息.中山沟金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张宣)地区,主要呈石英脉型产于水泉沟岩体西段,是张宣幔枝构造核部的典型金矿床之一.本文在矿区地质特征基础上,主要开展含金石英脉内锆石形态学特征、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以及H...  相似文献   
85.
大气折射对大视场多目标光纤光谱观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折射从两个方面影响大视场多目标光纤光谱的观测:一是大气较差折射,二是由大气折射引起的大气色散。本定量地分析了这些影响。给出其对一具有5°视场,位于北纬40.4°的望远镜在不同纬度时影响的大小。  相似文献   
86.
试论冀西北金银多金属矿产富集区地幔热柱及其成矿制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以冀西北金、银多金属矿产富集区为例,讨论了超越在不同历史大地构造单元之上的中生代地幔热柱构造,论述了地幔热柱构造的地质、地球物理等标志特征,探讨了地幔热柱构造的变质作用、岩浆作用与成矿制约,并初步建立了壳幔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87.
88.
山区固体矿产地质研究和盆地油气地质研究是地质学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但是由于部门的划分而导致两者研究各有侧重,从而使两者研究的结合和借鉴远远不够。鲁西隆起由南至北分别展布有尼堒山-母子山、蒙山、徂莱山-新甫山-孟良岗、泰山-鲁山-沂山等四个隆起,而隆起之间则分布有泗平、汶蒙、肥城、莱芜等四个相邻的断陷,断陷与隆起之间均发育典型的铲状断裂,并控制着中新世的箕状断陷沉积;而歧口凹陷则以南大港和北大港潜山构造带为界划分为歧南、歧北、板桥三个次级凹陷,它们均呈北侧陡且深、南侧缓而浅的箕状不对称形态,具有"北断南超"的特点。其形态特征完全可以与鲁西隆起区的隆坳构造进行对比。笔者从幔枝构造的视角研究认为它们是鲁西隆起与歧口凹陷之山盆耦合形成的主要构造形迹。  相似文献   
89.
以矿区构造节理统计分析为基础,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分析了哈达门沟金矿区构造控矿特征及应力场演化。认为山前"钾化带"与矿体就位直接相关,它沟通了复式褶皱核部的隐伏岩体与浅部节理,并成为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与成矿控矿有关的构造应力场可分为四期:第一期变形在新太古代的乌拉山旋回,最大主应力σ1方位15°~195°,共轭节理为NNW和NE向;在成岩、变质作用同时进行下除形成了区内透入性的强塑性叠加小褶皱外还有整体上的大型复背斜。第二期构造应力场作用时间在晚古生代,σ1方位约在160°~340°,形成近SN和NE向共轭节理和西侧的大桦背岩体,这一期有局部的矿化现象;前两期应力场形成了轴向近EW向的叠加褶皱、断裂和两期共轭剪节理等成矿前主要构造。第三期应力场处于主成矿期,变形为燕山运动中、晚期构造,σ1在290°方位近水平扭压,形成EW和NW向共轭剪节理;张扭性应力场使近EW向的节理弯曲变形,并形成追踪张节理,这两类裂隙成为主要的矿液通道及容矿空间。第四期构造应力场应在晚燕山运动及以后,为成矿后构造变形,σ1近直立,整体抬升使矿脉遭受剥蚀而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90.
内蒙古拜仁达坝与维拉斯托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构造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拜仁达坝银铅锌矿和维拉斯托银铅锌矿是同一矿田中一梁之隔的2个大型矿床,银的远景储量可超过1万t,铅锌远景储量可达600万t,其成矿作用严格受大兴安岭中南段幔枝构造控制.中生代以来,由于幔枝构造活动,导致强烈的火山喷发和大规模的岩浆侵入,不仅沟通了深部矿质迁移的通道,而且在幔枝构造轴部形成了一系列由于构造隆升及岩浆侵入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