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73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华北东部裂陷盆地西与太行造山带、北与燕山造山带、东与胶辽山地、南与大别造山带均构成盆—山耦合,即中心裂陷盆地与外围各造山带均为耦合关系。研究表明:中心裂陷与华北地幔亚热柱的形成密切相关,由于地幔亚热柱强烈上隆,在岩石圈底部受阻。使华北东部岩石圈发生热减薄—断陷。同时,向外拆离的地幔岩在盆地外围形成一系列次级隆起(太行、燕山、胶辽、大别造山带),即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第三级单元—幔枝构造。各幔枝构造(造山带)间具有明显的可比性,并共同与中心裂陷盆地构成盆—山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52.
河北隆化北岔沟门铅锌多金属矿的发现,是原地质矿产部“九五”规划重点找矿区华北地台北缘中段找矿取得的重大突破之一,在该区圈定的8处异常中,仅Ⅴ号异常的三个矿体控制的远景储量就达1Mt以上,展示了很好的找矿前景。但是,由于矿区位于隆化县北部林区,植被覆盖严重,地质找矿工作主要依据物化探资料。本次研究加强了地质调研,尤其在构造成矿控矿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1 基底韧性剪切带的确定 在Ⅴ-3矿体外围中粗粒花岗岩中发现了长英质糜棱岩捕虏体,捕虏体大小混杂,一般砾径在2~20 cm之间,基底式胶结,次棱角状。糜棱岩以长英质为主,不仅石英被强烈拔丝定向,长石也强烈拉长定向,长短轴比在10以上,镜下有明显的波状消光。在Ⅴ-1、Ⅴ-2矿体的南侧,17~19勘探线之间也找到了长英质糜棱岩。糜棱岩的联线方向为北东向。此外,还发现①火山集块岩中的糜棱岩集块,糜棱岩以大小不等的集块混杂在集块岩中.属强直超糜棱岩。长英质颗粒表现为强烈的拔丝构造,并被拉成页理状,长短轴比在  相似文献   
53.
地幔热柱具有多级演化特征。河淮来热柱顶部地幔物质以薄板状斜插至燕山燕山带之下,燕山造山带轴部东西向尚义--赤城韧性剪切带与太行山构造岩浆带轴部北北东向乌龙沟--上黄旗韧性剪切带交汇叠加,使深部中下地壳应变软化岩石及深部幔源物质减压释荷产生深熔岩浆并上侵,从而加速了造山带的上隆速度,并可形成地幔热柱的第三级构造单元--幔枝构造。其中隆升较快的地段发育成为典型的变质核杂岩构造。幔枝构造控制着构造变形-  相似文献   
54.
河淮地幔亚热柱的隆升,使岩石圈发生强裂减薄的同时,地幔物质呈蘑菇状向外围造山带之不拆离。当幔源拆离薄层被造山带陡倾韧性剪切带切割造成减压释荷,使韧性软化岩石转变为深熔岩浆上侵。形成沿造山带轴部展布的点状或线状构造岩浆带,表现为以构造岩浆带为核部的隆升构造-幔枝构造。隆升较快的构造我段上覆盖层呈揭顶式大幅度拆离,形成典型折变质核杂岩构造。地幔亚热柱→幔枝构造→变质核杂岩演化过程控制着成矿物质的运移、  相似文献   
55.
张宣隆起核部的转枝莲辉石闪长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位于冀西北张家口-宣化地区的转枝莲辉石闪长岩侵入水泉沟正长岩杂岩体中。该岩石由紫苏辉石、次透辉石、黑云母、中长石、正长石以及磷灰石、钛铁矿等副矿物组成。全岩分析结果SiO253%~59%。本文根据上述两点将其命名为辉石闪长岩。通过岩石成因、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和岩石的Sr-Nd同位素组成研究,认为岩体是上地幔和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辉石闪长岩的Rh-Sr等时线年龄为143Ma。  相似文献   
56.
地球是重力分异和热力对流的对立统一体。重力分异使地内重物质下沉、轻物质上浮,并分划成壳-幔-核结构圈层。核幔间巨大的温度差、压力差、粘度差和速度差的存在,导致源于“超临界层”的热物质流呈柱状上涌形成地幔热柱及其多级演化。由于地球圈层结构及其间的差异,分别在670km、100km深处,即核-幔界面上和岩石圈底部形成地幔亚热柱和幔枝构造。地幔热柱、地幔冷柱共同驱动幔壳运动,并控制着板块运动,形成复杂的大陆(大洋)动力学系统。这种动力学模式越来越得到地球物理学的证实。  相似文献   
57.
深源成矿物质与深部找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金银铅锌等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核—幔源区,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迁移到地壳上部,在较好的构造扩容带中集聚成矿,而围岩萃取的成矿物质较为有限,不应花费很大精力去寻找所谓矿源层,而要侧重研究构造成矿控矿作用,对新一轮地质找矿和资源评价,特别是一些老矿山的深部、外围找矿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8.
华北东部盆山耦合与内生成矿作用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盆-山耦合关系是当今地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但是,在几何学上,成对盆山耦合论述较多。而华北东部裂陷盆地则西与太行造山带、北与燕山造山带、东与胶辽山地、南与大别造山带均构成盆-山耦合,即中心裂陷盆地与外围各造山带均为耦合关系。研究表明:中心裂陷与华北地幔亚热柱的形成密切相关,由于地幔亚热柱强烈上隆,在岩石圈底部受阻,使华北东部岩石圈发生热减薄-断陷的同时,向外拆离的地幔岩在盆地外围形成一系列次级隆起(太行、燕山、胶辽、大别造山带),即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第三级单元———幔枝构造。各幔枝构造(造山带)间具有明显的可比性,并共同与中心裂陷盆地构成盆-山耦合关系。与此同时,随地幔热柱-亚热柱-幔枝构造向上迁移的成矿元素,亦以气态-气液混合态-含矿流体的形式向上迁移,并最终在幔枝构造的有利聚集部位成矿,形成张宣、冀东、辽东、胶东、鲁西、小秦岭、阜平等幔枝构造成矿集中区。  相似文献   
59.
主拆离带上盘盖层金矿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伸展构造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冀东幔枝(变质核杂岩)构造的成矿控矿作用,讨论了冀东三种主要的成矿作用类型,并重点阐述了盖层金矿的特征,指出了新一轮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0.
论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我国的资源现状,人类生活和生产引起的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土流失、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等环境地质灾害,进而探讨了资源、环境与人口间的关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提高对资源有限性的认识;树立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意识;加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全民动员,美化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