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0篇 |
免费 | 224篇 |
国内免费 | 35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1篇 |
大气科学 | 122篇 |
地球物理 | 249篇 |
地质学 | 931篇 |
海洋学 | 173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145篇 |
自然地理 | 1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63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80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90篇 |
2011年 | 106篇 |
2010年 | 80篇 |
2009年 | 93篇 |
2008年 | 85篇 |
2007年 | 92篇 |
2006年 | 94篇 |
2005年 | 67篇 |
2004年 | 81篇 |
2003年 | 76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根据《全国天气雷达终端更新》和《全国天气雷达定标》项目的技术规定,研制了一套完整的雷达业务数据处理系统,实现了全国布网天气雷达数据格式统一、产品生成、产品分发和图像回显的全自动化业务,提高了我国天气雷达网的业务质量、以及数据处理和产品应用水平,收效显著。在研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业务条件、实际要求和探测技术的发展,系统功能丰富,算法先进,接口开放,设计精美,投入业务两年来系统运行稳定。该系统放弃了传统对话框和工具栏的设计方式,创新设计了操作面板控制。文中的研发思路,设计方法,系统特点对我国业务软件的研制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4.
针对移动GIS应用商业开发组件难以进行自由定制与分发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的Android移动端空间数据离线解决方法,该方法通过在Android设备中移植开源的NanoHTTPD服务器实现了地图瓦片服务和矢量要素服务,并通过编码读取bundle切片数据包和扩展Spatialite空间数据库的方式,解决了切片数据和矢量要素数据的存储,然后利用Webview控件内嵌HTML5页面加Leaflet地图库完成了前端功能实现,并进行了实际应用展示。该方案的实现可节省Android端移动GIS应用开发成本,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5.
96.
97.
国内外岩石破裂实验研究、实验场观测及理论模式研究等都表明 ,突变性变形是最可能的短期地震前兆 ,其主要特征是持续加速变形 .其中与地震相关的突变 ,称为前兆性突变 ,或简称为有震变形 ;发生突变性变形后若较长一段时间内没有相应的地震发生 ,则是无震变形 .本文研究的主要是有震变形的特征 .提起突变 ,自然可能会想到短暂的快速变化 ,甚至不应有太长的持续时间 .实际上 ,突变的内涵还取决于研究对象的时间和空间尺度 .对于地壳变形而言 ,持续时间在几分钟到几天范围的突变性变化 ,很可能是地震的短临前兆 ,也很可能属于自然环境的影响 .… 相似文献
98.
由于岩石介质的不均匀型,在易破区域会出现应力积累,伴随着倾斜会出现较大的变化。由岩石破裂实验可以看出破裂区在破裂前出现了体积变大(鼓包)或变小(凹坑)现象,如果在岩石表面放置倾斜仪器,我们不难得出各仪器的倾斜方向指向或背向破裂点。本文采用全国前兆台网地倾斜(水管)数据,使用5次曲面函数区域插值的方法,拟合出地倾斜场(图1)。 相似文献
99.
由于岩石介质的不均匀型,在易破区域会出现应力积累,伴随着倾斜会出现较大的变化。由岩石破裂实验可以看出破裂区在破裂前出现了体积变大(鼓包)或变小(凹坑)现象,如果在岩石表面放置倾斜仪器,我们不难得出各仪器的倾斜方向指向或背向破裂点。本文采用全国前兆台网地倾斜(水管)数据,使用5次曲面函数区域插值的方法,拟合出地倾斜场(图1)。 相似文献
100.
汶川地震前南北地震带中北段地形变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是我国自建国以来灾难最为严重的一次强地震。 文中讨论了汶川地震前震源附近与外围地区潮汐形变变化及龙门山地震带、 鲜水河地震带和祁连山地震带断层活动的特点。 分析结果表明: 震前沿龙门山地震带分布的雅安、 汶川及茂县观测台地倾斜测项在2006年初发生转折, 由单向东倾或西倾转向平稳, 临震前无明显变化; 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地区有5个断层水准观测场地, 除耿达场地观测到巨幅变化外, 其他场地震前未观测到突出的前兆性变化。 震源外围龙灯坝断层蠕变仪(Δ=220 km)震前观测到持续时间在3个月左右的突变性异常, 但依据突变持续时间较难估计相应地震为8级。 而离震中较远的祁连山地震带中西段, 震前也有巨大的断层水准变化, 其与汶川地震的关系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