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02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160篇
地质学   521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31.
In terms of environmental mineralogy, the environmental properties of metallic minerals, including chemical activation, adsorption, pore effect and nanometer effect, have been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properties of metallic minerals, the applications of iron-bearing sultides, iron and manganese oxides in the purification of wastewaters containing heavy metal ions (Cr^6+ ,Hg^2+ , Pb^2+ , etc. ) have been summarized. Moreover,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etallic mineral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en anticipated. It should be a piece of dominating work for environmental mineralogie researchers in the future to lucubrate systematically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tallic mineral surfaces, further reveal the reciprocity process between metallic minerals and water surface, perfect the theory and model of the metallic minerals to remove contaminants, intensify study on the facilities and techniques of metallic minerals to remove contaminants, and entail well the extension and propagation of achievements.  相似文献   
232.
青海南部治多-杂多-带下石炭统杂多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海南部治多-杂多-带1/25万地质填图中,对杂多群进行了重新划分,自下而上分为下碳酸盐岩组、碎屑岩组和上碳酸盐岩组。下碳酸盐岩组为深灰色中层状生物屑灰岩、鲡粒灰岩夹泥岩、细粒石英砂岩,属于台地边缘浅滩相;碎屑岩组为灰色中层状细粒石英砂岩、泥岩夹灰岩、玄武岩,属于三角洲相、陆棚相和台地边缘浅滩相;上碳酸盐岩组为灰色中厚层状生物屑灰岩,见燧石结核和条带,为陆棚相和台地相沉积。丰富的筵类、非筵有孔虫、珊瑚化石,表明杂多群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大塘期-德坞期。根据岩性组合、生物群面貌杂多群与青海南部杂多-囊谦地区杂多群、西藏东部昌都地区马查拉群可很好地对比。  相似文献   
233.
随着我国面对人口压力、能源挑战、资源短缺、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等瓶颈约束的增大,如何寻找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如何积极转换增长方式;如何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如何提升1980年以来“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的发展内涵;如何构建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何避免“拉美陷阱”的发展轨迹,成为当前和未来中国发展必须思考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34.
由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公布的涵盖全国的地震动预测图(以下称概率预测图),是根据对象地震的发生概率及该地震带来的危险性,计算出一定时限内的地震烈度期望值,并且在边长1km的正方形网格上表示出来。作为表示方式表示出受特定烈度以上振动袭击的概率,并且根据特定概率把造成一定烈度的地区表示出来。总之,这类结果最初是由中央防灾会议公布,与东海地震和东南海~南海地震的烈度预测图(以下称方案预测图)很相似。换言之,这次的概率预测图受南海海槽地震的影响很强,暗示着在糸焦川-静冈构造线以外,内陆活断层的作用不大。这显然说明,海沟地震和内陆地震的发生概率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235.
在青海南部扎河地区通天河蛇绿混杂岩带(东段)中新发现一套泥质-硅质岩地层,为甘孜-理塘结合带西段的组成部分.首次在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化石Pseudoalbaillella longtanensis Sheng et Wang,Cauletellidae gen.et sp.indet.,Entactiniidaegen.et sp.indet.,地质时代为中二叠世.表明甘孜-理塘结合带西段中二叠世深水沉积盆地的存在.  相似文献   
236.
在青海省南部治多-杂多地区的1∶25万区调工作中取得较多重要进展。在地层古生物学方面,划分出24个生物化石带(组合),发现泥盆纪植物群及地层,重新厘定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序列,研究表明昌都地块晚古生代属特提斯型生物古地理区系,发现第四纪晚更新世湖相沉积物。在岩石学方面,发现晚二叠世辉长岩带,新获得一批同位素年龄数据,识别出二叠纪高Ti玄武岩,并认为该玄武岩形成于与地幔柱活动相关的板内拉张构造环境。在构造学方面,明确提出当曲断裂带和西恰山-宋卡赛玛断裂带为区域性大断裂。在开心岭隆起的SN两侧发现两期大地动力学机制(dynam ic m echanism)不同的推覆构造。新发现数处矿化点;系统总结了调查区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37.
在青海南部曲麻莱地区二叠纪-古近纪地层中发现动、植物化石和孢粉化石多属多种,系统建立了测区的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序列;在巴颜喀拉山群中发现遗迹化石33属54种,为深海Nereites遗迹相的典型代表,反映出复理石相深水沉积特征;晚三叠世沉积盆地分属周缘前陆盆地、弧前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第四纪地层中获得了6个年龄数据(7.02~225.81 kaBP),侵入岩中获得4个同位素年龄数据(169~130 Ma);系统的对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表明区内岩浆岩总体显示出弧岩浆岩的特点。区内变质作用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主体属低绿片岩相;并重新厘定了通天河蛇绿混杂岩的物质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238.
在青海南部扎河地区通天河蛇绿混杂岩带(东段)中新发现一套泥质-硅质岩地层,为甘孜-理塘结合带西段的组成部分。首次在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化石PseudoalbaillellalongtanensisShengetWang,Cauletellidaegen.etsp.indet.,Entactiniidaegen.etsp.indet.,地质时代为中二叠世。表明甘孜-理塘结合带西段中二叠世深水沉积盆地的存在。  相似文献   
239.
碎石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燕杰  牛志民 《岩土工程技术》2006,20(1):48-50,F0003
通过对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抗震液化设计的对比和分析,提出了以承载力和抗震液化相互综合考虑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40.
通过对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抗震液化设计的对比和分析.提出了以承载力和抗震液化相互综合考虑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