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295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6 毫秒
391.
中国经济系统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常的状态下,经济系统随时间而进化,经济多样性也增加(经济多样性用来测量利用能源的经济部门的数量和各部门之间利用能源的均等性),单位能源的产出效率也提高,发展能力,作为系统能量消费和流量多样性的乘积,是测量系统潜在产出的一种工具,以中国的时序数据和各省的截面数据为依据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发展能力的变化与经济产出的变化密切相关,1980-1998年间,中国经济多样性指数逐年呈降低趋势,而能源消费量却提高显著,高能源消费具有较大的社会环境外部性,说明1980-1998年间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可持续,在此基础上简要论述了中国各省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征收能源消费税。  相似文献   
392.
易启林  孙毅  林玉明  李建军 《海洋测绘》2004,24(4):24-25,28
介绍了海洋重力测量粗差产生的几种来源,分析了精度改善的依据。列举了厄特弗斯改正法、交叉耦合效应法和S型海洋重力仪改正数判断法等精度改善和粗差判断方法,为有效解决重力资料处理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93.
冻土区甲烷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冻土区土牡表面和活动层土的CH排放和吸收表现出强烈的时空变化性。根据多年冻土中CH含量的模拟结果表明,全球尺度上,平均每米厚度多年冻土含有CH65Tg。在未来的200年间,多年冻土融化所导致的大气CH附加年源强变化于2~25Tg。  相似文献   
394.
不同分辨率地形数据对黑河流域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面模式和分布式水文模式都要求细致的地面要素场描述,其中地形数据是一个重要的因子。目前,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制作的全球30″地形数据已广泛应用于陆面模式和分布式水文/生态模式中,这套全球地形数据可以比较准确地描述地形的大尺度分布,然而若描写复杂地形的小尺度分布细节则略显不足。在黑河流域,我们有高分辨率的30 m地形数据,这里首先对黑河流域范围的该两套数据进行了比较;为评估黑河流域超高分辨率地形数据在大气模式中对气象要素的模拟能力,在中尺度大气模式(MM5)中分别使用黑河流域超高分辨率地形数据和全球30″地形数据,对黑河流域2003年6月大气要素场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无论从要素场本身与地形空间分布的相关性还是要素变化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变化的相关性看,地形对气压场、土壤和大气温度场以及大气可降水量场都有着重要影响,地形分布对月总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也有一定影响。黑河数据对气温以及风向的模拟能力好于USGS数据,对降水过程模拟的改善程度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395.
多年冻土区管道通风路基温度边界条件及温度场实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道通风路基在多年冻土地区是一种良好的主动保护冻土工程措施,但在应用数值方法研究其长期效果中,对边界条件的选取存在着困难,已有的计算结果也缺乏实体工程的验证.基于青藏铁路北麓河实体试验工程,对通风管中气温以及管壁温度进行了分析和拟合.结果表明:通风管中气温年平均值普遍高于环境气温,平均高出1.6~1.8℃,但在正温期管中气温与环境气温的最高值相差不大(<1℃),而负温期相差较大(达到2℃);路基阳坡面下0.5 m深度地温高于阴坡面3.5~5.5℃.普通路基填筑后在抬升多年上限的同时,也升高了上限附近的地温,且地温场在整个范围内表现出横向上显著的不对称性.通风路基可以对下伏多年冻土起到良好的主动保护作用,表现为冻土上限的抬升和地温的降低.但通风管埋设位置较高的情况下,路基地温场横向不对称范围涉及到原地面以下.降低通风管的埋设高度的情况下,边坡面换热导致的温度横向不对称范围被限制在通风管以上的土体中,而下部土体温度场横向不对称性将得到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396.
冻土融沉系数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融沉系数是估算冻土融化后沉降量的重要参数指标。融沉系数与冻土中的含冰量和干容重有关,含冰量大则冻土融化后的沉降量大,因此融沉系数大,在饱和状态,干容重较大的冻土,融沉系数较小,基于冻土融沉试验结果分析,建议引入界限孔隙率以此界定过大的冰含量完全用于沉降。将融沉分为3个状态来分析:非饱和、饱和以及过饱和(超过界限孔隙率状态),给出的3个状态下的融沉系数计算方法与实验测试结果对比,具有较好的预报结果,从而使得融沉系数更容易评价。  相似文献   
397.
四川井研马门溪龙动物群地层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井研的含马门溪龙动物群地层进行描述划分 ,并且将其中的化石与马门溪龙属中其他类型在形态特征、地层层位上逐一对比。综合分析得出了井研马门溪龙动物群出现于晚侏罗世早期、而且在形态组合上是较为原始的类群 ,形态学的鉴定和地层学结果相互吻合 ,同时也进一步清晰了马门溪龙属在晚侏罗世的演化脉络。  相似文献   
398.
以黑河流域中游绿洲区域为例,近10年来,在干旱内陆流域受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的区域,景观的破碎度降低,景观异质性减弱,显著的景观变化表现在:耕种景观与荒漠化景观的扩张和沼泽草甸景观与水域景观的萎缩,其中荒漠草原景观面积的10%、山地草原景观的49.8%以及沼泽草甸(包括盐化草甸)景观面积的16.8%演变为耕种景观类型;相反,17.4%的荒漠草原景观面积和20.2%的沼泽草甸退化为沙漠与戈壁景观,另有13.02%的灌耕地面积演变为荒漠草原.景观空间格局演变驱动景观土壤N、C的源汇变化,近10年来,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由于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形成的景观N净排放和有机C净释放分别达到50.65×104T和530.17×104T.山地草原景观的荒漠化与耕种利用、耕种景观的荒漠草原化、沼泽草甸与山地草甸景观以及荒漠草原景观的耕种利用和这些景观的沙漠化发展是造成区域N、C损失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99.
未来50与100 a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情景预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估计, 21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将增加1.4~5.8℃. 据预测未来50 a青藏高原气温可能上升2.2~2.6℃. 在建立冻土数值预测模型的基础上, 计算了在两种气温年升温率情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自然平均状态50和100 a后可能发生的变化. 预测结果表明, 气候年增温0.02℃情形下, 50 a后多年冻土面积比现在缩小约8.8%, 年平均地温Tcp>&#8722;0.11℃的高温冻土地带将退化, 100 a后, 冻土面积减少13.4%, Tcp > &#8722;0.5℃的区域可能发生退化; 如果升温率为0.052℃/a, 青藏高原在未来50 a后退化13.5%, 100 a后退化达46%, Tcp>&#8722;2℃的区域均可能退化成季节冻土甚至非冻土. 预测结果对青藏高原寒区工程规划和建设的辅助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0.
中国区域闪电分布和闪电气候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98年1月1日到2003年12月31日TRMM卫星探测到18~38°N、74~123°E闪电资料,对中国区域年、季、日发生闪电频数和随经纬度变化,闪电密度分布和闪电气候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陆地区年均日发生总闪电数约54600次,白天占到54.47%,夜间占到45.53%,昼夜比为1.2。日闪电频数的年变化是双峰值,闪电主要发生在4~9月,占年总闪电的92%。4月中到5月中旬为次峰值,主峰值在7月中到8月中旬,占年总闪电的43.4%,夏季6~8月占到60%,11月到次年2月发生闪电很少,仅占年总闪电的0.4%以下。日变化以单峰值为主,峰值范围宽,年均每小时达到2275次左右,傍晚18时达到最高峰值,占到日出现闪电的9.1%,上午9~11时达到日变化的最低谷,仅占日出现闪电总的3%,闪电峰值是低谷的12倍,说明中国区域闪电高发时间主要在傍晚。中国区域年均发生闪电频数随纬度的变化要比随经度的变化大,沿海的陆地区出现闪电频数比内陆区高,内陆区比海区高,东部比西部高的特点。4个季节发生闪电峰值的日变化时间表明,不同季节出现闪电峰值的日时段不同,冬季主要在中午,秋季主要在下午,春季主要在晚间,夏季主要在傍晚。中国区域年均白天、夜间和昼夜不同闪电密度分布表明,东部比西部高,闪电高密度区相对较集中。区域对比说明,白天发生闪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