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54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西北太平洋表面风应力分布和周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清华  张林 《海洋预报》2005,22(4):36-45
根据GSSTF资料给出的日平均风应力资料(1991年1月~2000年12月),分析了西北太平洋12月份月平均风应力场的分布,然后对四个时期,即冬季季风时期,冬夏季风过渡时期,夏季季风时期,夏冬季风过渡时期的风应力场的特征作了研究,结果发现西北太平洋风应力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即地域不同,则风应力分布不同,风应力的变化亦不同.然后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所取区域的风应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风应力存在非常明显的年周期和天气尺度周期;它的中高纬地区和副热带地区纬向风应力均存在明显的半年周期.大气低频振荡在西北太平洋风应力中也很显著.该地区季节内振荡(30~60d)主要是由东亚季风引起的,准两周振荡(10~20d)同纬向西风有密切联系,所以风应力季节内振荡在纬向或经向的表现因地域而异,准两周振荡则一致地首先体现在纬向上;大洋信风区和中部微风区并不存在明显的准两周振荡;中高纬度地区的风应力季节内振荡和准两周振荡都有极明显的年变化特征,冬季振荡较强,而夏季振荡较弱;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区,风应力低频振荡也有较明显的年变化,但没有中高纬那么显著;El Nino会对西北太平洋西部副热带海域经向风应力的季节内振荡产生影响,使之强度增强.西北太平洋强度最强的季节振荡存在于中纬西风带洋区;低纬信风带洋区则具有最明显的年际振荡,周期为2~3年和5~7年;中纬西风带洋区纬向风应力也存在明显的年际振荡.  相似文献   
122.
滇东南南秧田白钨矿矿床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秧田白钨矿矿床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罕见的超大型白钨矿矿床,矿体赋存在矽卡岩中,呈层状产出.层状矽卡岩矿物为辉石、石榴子石及少量符山石,退化蚀变矿物为绿帘石、绿泥石、透闪石、阳起石、磷灰石等.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矽卡岩矿物中的单斜辉石以次透辉石、似次透辉石、普通辉石为主,其次为低铁次透辉石,含极少量的透辉石;石榴子石端...  相似文献   
123.
在滇东南麻栗坡地区广泛分布的榴江组薄层状硅质岩中.发现包含放射虫动物群Helenifor robustum和Heleniore laticlavium的重要分子,地质时代为晚泥盆世弗拉斯早期.硅质岩SiO2含量在80.2%-95.72%之间,Al2O3含量集中在0.32%-3.83%之间,平均为2.07%,Si/Al值...  相似文献   
124.
采用氢渗透试验法、硫化氢致应力四点弯曲法研究了TMCP X80高强度管线钢焊接件不同部位的氢渗透及其开裂行为,用扫描电镜对母材、热影响区、焊材进行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该SZP-117试样各区显微组织不同,焊材比母材耐氢渗透能力差,焊接后熔合线部位耐氢渗透能力大于焊材的,但热影响区耐氢渗透性能次于母材。另外,s-117试样大热输入耐氢致开裂的能力比小热输入差。  相似文献   
125.
龚建东  张林  王金成 《气象学报》2020,78(6):988-1001
为考察GRAPES全球四维变分同化(4DVar)的分析增量在谱空间的时间演变特征,分析当同化时间窗起始时刻与终止时刻背景误差水平相关特征明显不一致时对分析与预报造成的影响,对GRAPES全球4DVar的背景误差水平相关采用二阶自回归模型(SOAR)、集合资料同化生成扰动样本估计的水平相关模型以及基于这两者的背景误差谱空间融合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OAR的分析增量在20波以上的天气尺度波动的分析信息明显不足,而将集合资料同化样本所计算的水平相关的功率谱方差与SOAR功率谱方差进行融合,水平相关特征呈现出多尺度水平相关的特点,可以更好地吸纳观测信息,显著改善北半球形势场、温度与风场预报效果,南半球也有改善,对赤道地区的影响中性。表明研究发展的融合水平相关方案合理、实用。   相似文献   
126.
在分析天气雷达回波与卫星云图的基础上,利用"点对块"的匹配方式对雷达、卫星资料空间一致性进行处理,提出了基于气象卫星(Himawari-8)高时空分辨率资料的天气雷达非降水回波消除方法,并选取晴空非降水回波分布较广的华北、华中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为研究范围,以地面气象观测的降水资料为标准,对降水和非降水条件下卫星资料红外亮温(TBB)特性值进行统计分析,得到TBB的概率分布,采用红外亮温阈值法进行天气雷达非降水回波的消除。选取2016年7月1—30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该方法消除效果进行检验评估,该方法的正确识别率达88.5%。个例效果检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消除大部分非降水回波,在基于现有天气雷达资料质量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雷达数据质量;该方法对无云条件的非降水识别率较高,对降水回波误判率较低,但对有云条件下的非降水回波识别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7.
盐类析出模拟实验有助于增进对成盐模式的理解,但运用正演模拟进行类比分析的前提是实验模型与盐湖原型的沉积机理具有相似性。基于现代盐湖的野外地质调查,对岩盐析出模型与现代盐湖在沉积物的结构、空间分布以及沉积机理的相似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深度较小的水槽,以空气-卤水界面析盐和蒸发泵成盐为主;而对于水深和规模较大的现代盐湖来说,上述两种成盐方式主要分布于湖盆边缘的浅水区,水深较大的斜坡带和洼陷带以卤水-湖底沉积物界面析盐为主,反映了水深较浅的水槽无法再现古代盐湖的湖盆底形和沉积物分布特征。现代沉积调查显示,在封闭的内陆盐湖盆地中,岩盐通常形成于湖退期-低位期,其沉积厚度从湖盆边缘向洼陷中心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即岩盐的沉积中心和洼陷中心保持一致。岩盐的结构跟沉积环境密切相关,盆缘滨岸带的岩盐多为薄层状与砂岩共存,晶体粒度小;而洼陷带以粗粒结晶的盐岩为主,单层厚度大,常与暗色泥岩互层。岩盐沉积中心和洼陷中心关系的厘定,对于湖盆的古地貌恢复和沉积体的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8.
为对研究区铝土矿床进行放射性评价及放射性勘查方法可行性研究,通过对区内铝土矿及其他岩石γ射线辐射量率的测量,统计出铝土矿石的γ射线辐射量率变化范围为(15.53~48.01)×10-9C/(kg·h),平均24.37×10-9C/(kg·h),其他岩矿石的γ射线辐射量率多在(4~8)×10-9C/(kg·h)之间,铝土矿石的放射性明显高于其他岩层,但仍远低于人类卫生学评价指标,同时认为本次工作成果对同类型铝土矿床放射性特征的研究具有普遍参考意义。由于铝土矿与其围岩的放射性差异较大,因而为下一步将放射性方法应用到铝土矿勘查中提供了一定物性前提。  相似文献   
129.
贵州省六盘水地区素有江南"煤海之称",是贵州省主要的煤化工基地之一,由于各类矿坑废水的排放,造成地表、地下水体污染严重,如何为区内寻找优质的水源地显得优为重要。以六盘水大河边、汪家寨地区实施的揭穿峨嵋山玄武岩至茅口组灰岩古岩溶的地下水勘查工程为例,总结了茅口灰岩古岩溶的发育特征、地下水富集规律,以期为类似地区进行找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0.
刘庆  张林晔  王茹  朱日房  李政 《地质论评》2014,60(4):877-883
在烃源岩沉积有机相精细划分的基础上,优选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的优质烃源岩样品,建立了完整的自然演化地球化学剖面,并应用物质平衡法,开展了原始有机质恢复和生排烃效率定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沙河街组四段主力供烃区间内的优质烃源岩具有高生排烃效率和原始有机质丰度恢复系数,其中深层高过成熟阶段排烃效率可达70%~80%,原始有机质丰度恢复系数可达1.5~2.0,较以往资源评价中采用的数值有较明显提高。据该结果推算,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的总排烃量总体上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中浅层烃源岩的资源贡献有所降低,而深层烃源岩的资源贡献有较大幅度升高,主力烃源岩埋藏深度有下沉的趋势,这预示着深层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和勘探前景。研究成果对于济阳坳陷乃至整个渤海湾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再认识和深层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