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质学   15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为探讨鲁西铜石地区归来庄金矿和卓家庄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机制,利用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对矿石中典型碲化物矿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碲化物矿物主要为自然碲和碲银矿,其次是针碲金银矿、AgAu_2Te_6、含银自然金和碲铅矿,初步认为AgAu_2Te_6为新矿物。针碲金银矿、AgAu_2Te_6、部分碲银矿、含银自然金可能是在非平衡状态下快速沉淀而成,与含矿流体的间歇性沸腾作用有关。碲化物的沉淀顺序反映了其各自熔化温度的差异,说明熔点高的碲化物将优先沉淀。矿床成矿热液具有多来源性,可能存在含Au、Ag流体和Te流体,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不混溶;流体沸腾作用可能是导致碲化物和金等成矿物质快速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2.
与热液活动有关的矿床多数伴有原生晕的形成, 其本质是元素的迁移和扩散, 原生晕成分分带和浓度分带特征的研究对于找矿有重要意义, 而立体地球化学建模是近年来兴起的新的原生晕研究方法。曲家金矿和招贤勘查区北部位于胶东焦家金矿带中段, 为新城金矿和马塘金矿向深部的延伸。曲家金矿矿体赋存标高–607 ~ –1466 m, 最大勘查深度1600 m, 招贤勘查区矿体赋存标高–1330~–2170 m, 最大勘查深度2268 m, 在这一地区开展原生晕立体地球化学建模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此采集了曲家金矿南部腾家矿段的33个钻孔和西侧相邻的招贤勘查区的6个钻孔的1130件岩心样品, 分析测试了34个元素, 用Micromine软件建立了原生晕立体地球化学模型, 建模标高0~–1810 m。模型显示Au、Ag、Cu、Pb、As、Sb、Bi、Hg、Mo、W、S、Co、Ni、V、Cr、Ba、Sr、Cl、F、Se、Fe2O3、K2O、CaO、MgO等元素高值区域主要沿焦家断裂带分布, 表明这些元素的迁移富集由成矿热液沿断裂破碎带活动引起, 其中Ni、Co、Sb、Ba、F等元素趋向在断裂带较深部位富集, 而K2O则趋向在较浅部位富集。Au、Ag、Cu、Pb、Zn、Bi、Hg、Cd、Se、Mo、W、S、F等元素在垂向上也有较明显的迁移和成晕现象。同时发现原生晕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复杂性, 研究认为成矿元素在成矿带轴向和垂向上的迁移扩散受多种因素影响, 包括成矿部位、成矿热液中元素浓度、热液的温度压力、围岩化学活性和可渗透性等。元素的扩散及原生晕的形成除与热液对围岩的蚀变作用、金属纳米粒子被地气携带上升有关外, 可能还与成矿作用过程中形成的金属气态络合物、气态水合粒子的迁移有关。元素垂向扩散形成的原生晕能够达到近地表部位, 这对于穿透性地球化学和原生晕找矿机理研究有重要意义。利用模型确定了新的深部找矿靶区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3.
胶东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中区, 焦家金矿带是区内最主要的金矿床分布区, 黄铁矿是焦家金矿成矿作用的贯通性矿物, 是主要的载金矿物之一。本次工作采集了焦家断裂带深部2700~3000 m内的矿体及矿化体样品, 对黄铁矿进行了晶体形态、主量元素、微量元素、EMPA面扫等研究工作。各个成矿阶段的黄铁矿晶体形态标型研究表明, 成矿I阶段黄铁矿自形-半自形, 颗粒较细小, 以细粒的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为主; 成矿Ⅱ、Ⅲ阶段黄铁矿自形-半自形, 颗粒较粗大, 以立方体为主, 含少量五角十二面体, 具有较多的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聚形晶; 成矿Ⅳ阶段黄铁矿主要以继承性的细粒立方体黄铁矿为主。各个成矿阶段的主、微量元素有显著的差异, 焦家深部成矿流体成矿早期Ⅰ阶段富Co、Ni, 贫Au, 成矿温度较高, 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 温度逐渐降低, 成矿Ⅱ阶段的成矿流体中含有一定量的伴生中温金属元素Ag、As、Te、Cu等, 成矿Ⅲ阶段中, 成矿温度进一步降低, 成矿流体逐渐转化为贫Co、Ni, 富Au及其伴生金属元素Ag、As、Te、Cu、Zn、Pb、Sb等。根据电子探针(EMPA)面扫描, 区分两种黄铁矿类型, Py1型黄铁矿, 富Co、Ni, 贫As、Pb等元素; Py2型黄铁矿, 主要为富As, 包裹部分被溶蚀的Py1型黄铁矿; 通过对焦家金矿带黄铁矿的晶体形态、主量元素、微量元素、EMPA面扫等标型特征进行详细研究, 对于深部找矿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
胶东是当今世界仅有的探明金资源储量超过5000 t的三个金矿省之一,随着地质勘查程度的不断提高,其找矿方向逐渐由浅表矿转向覆盖区深部隐伏矿。土壤微细粒分离技术是一种能反映深部异常信息的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已在多种景观区取得成功试验案例。本文选择胶东冲积土覆盖区曲家隐伏金矿及其外围开展土壤微细粒分离技术的勘查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中国土壤、山东省土壤、烟台市土壤背景值,研究区内Au元素高度富集,区域浓集系数高达288,金、银等地球化学异常范围与已知隐伏矿体位置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能够互相印证,且与钻孔原生晕地球化学信息有继承关系。异常形成机理是:深部成矿物质以呈类气体性质的纳米颗粒形式沿断层、地层接触面等〖JP3〗宏观裂隙和围岩中的微裂隙等通道在多营力接续作用下迁移至地表,并被地表微细粒土壤捕获形成矿化异常。土壤微细粒分离技术对隐伏金矿的勘查指示取得理想效果,可以应用于胶东冲积土覆盖区地球化学找矿勘查。  相似文献   
25.
凤凰山铁矿床位于苍峄铁矿带东南延伸部位,为隐伏矿床,赋存于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地层中,由太白向斜构造控制。矿床发育南北2条主矿带,赋存矿体5个,规模为中-偏大型沉积变质铁矿。利用该矿区25个钻孔的915件样品的铁品位数据,采用垂向100m的间距分析其品位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和大于工业品位的矿石所占比例等统计参数,探讨了矿体厚度与品位的相关关系以及在走向上的品位变化。研究发现:沿垂向存在2个矿化富集地段,分别为-200~-300m和-500~-600m;沿走向以中部为矿化富集地段。南北2个矿化带厚度与品位沿走向及倾向具有不同的相关变化。  相似文献   
26.
将激光剥蚀微量采样技术(LA)与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相结合,非常适合从微观角度研究物质的内在组成及分布特征,近年来在地球科学领域广泛应用.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将Coherent Geo-LasPro 193nm激光剥蚀系统与Thermo Scientific Neptune Plus型多接...  相似文献   
27.
山东金矿深部勘查进展与成矿理论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面搜集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山东省金矿勘查取得的主要成果,并系统总结了成矿理论和成矿规律研究方面的新进展。近十年来,山东省金矿勘查取得重大进展,仅在胶东地区,就累计发现大中型及以上金矿70多处,其中超百吨的特大型金矿床6处,均分布在招远-莱州整装勘查区内。此外,在牟乳成矿带发现了新类型的辽上式大型金矿——黄铁矿碳酸盐脉型金矿,资源储量70 t;发现笏山-西陡崖金矿,资源储量超过30 t,极大地扩展了胶东地区的金矿找矿范围。同时,在鲁西地区归来庄矿田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深部600 m以下发现新矿体,新增资源储量超过20 t;在鲁西莱芜地区发现三岔河矽卡岩型铁金矿床,资源储量近7 t;在泰安新泰市化马湾附近发现了泉河金矿床,这显示着鲁西地区同样具有广阔的深部找矿前景。在成矿作用研究方面,针对成矿作用机制、成矿模式及矿床类型等不同方面,地质学家们也提出了诸多理论学说,对促进山东金矿找矿突破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山东金矿理论创新和找矿实践。  相似文献   
28.
研究区位于鲁西地区重要的东平—汶上铁矿带西侧,为低缓磁异常区。通过高磁测量、井中三分量磁测、钻探验证等手段,在梁山李官屯附近低缓磁异常区发现铁矿一处,矿床类型为条带状铁建造(BIF)型铁矿。该区下伏地层主要为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岩性为黑云变粒岩,局部夹磁铁石英岩、磁铁角闪石英岩,矿石的主要组成矿物为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研究区山草峪组大面积分布,根据成矿时代、赋矿层位、含铁建造及岩石组合,结合成矿规律研究分析,梁山地区的大面积条带状分布的低缓磁异常区是寻找隐伏铁矿体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9.
蓝家庄金矿床位于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南部,为一处严格受构造控制的蚀变岩型为主石英脉型次之的大型金矿床。控矿构造内煌斑岩的大量出现,显示控矿构造具有贯通下地壳的特点,可以为幔源含矿岩浆流体浅部就位提供空间条件。研究认为矿化蚀变带中心发育的正长斑岩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矿床地质特征和穿插关系显示矿床形成经历了4个热液成矿期,第Ⅱ和第Ⅲ成矿阶段(石英-黄铁矿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主要的金成矿期,矿物组合特征显示应属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深部可能发育的超壳断裂和斑岩体,为研究胶东金矿矿床成因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30.
我国是产钨大国,拥有全球60%以上的钨资源量,其中白钨矿资源的储量和开采量均长期居世界首位.作为目前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工业钨矿物,白钨矿可在石英脉型Au-W矿、斑岩型Cu-Mo-W矿床、矽卡岩型矿床、脉状Sn-W矿等岩浆-热液钨多金属矿床中普遍发育,其晶体中记录着流体演化、运移及结晶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等重要信息,是"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