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煤矿的深度开挖、核废料的地下储存和能量桩的广泛应用等诸多的岩土工程问题都需要考虑温度对软岩力学特性的影响。为了能较为全面地描述软岩的力学特性,基于上下负荷加载面,引入温度等价应力的概念,在tij应力空间下构建了一个可同时考虑温度效应、中间主应力影响、结构性、超固结性等软岩力学特性的弹塑性本构模型。新模型的所有参数都具有明确的物理含义。通过理论曲线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本构模型的正确性。最后通过改变模型参数,对新本构模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讨论。计算结果表明:(1)增大超固结比发展控制参数m或者减小结构状态发展控制参数m*,将会提升软岩的剪切强度。(2)随着温度的上升,软岩的剪切强度反而减弱。(3)初始的超固结比越大,软岩的剪胀特性更明显;而初始的结构性较大时,其体积应变在剪切的最后阶段表现为剪缩。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面对高危或人类无法到达的区域,如森林火场现场视查、地震灾情查看、城市等狭窄地段的高楼消防救灾、核辐射现场勘察检测等,基于无人机的无线通信系统,由于体积小和机动灵活,通过信息传感采集、视频现场捕捉,能安全、有效地获取现场灾情情况信息。然后数据通过中继传到后台,存入后台数据库。利用采集到的现场信息与ArcGIS Server发布的GIS相关服务,通过ArcGIS API for Flex对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处理,使采集信息可视化,同时进行突发灾害模拟预测,准确定位事发地点,评价灾害影响范围,查找救援最短路径等。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无人机突发灾害监控与决策系统,同时重点介绍系统的设计、组网的关键技术、视频压缩、基于GIS的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系统实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处于高吸力范围内的非饱和土广泛存在于各种岩土工程中。非饱和土土水特性的研究是非饱和土渗流、强度与变形研究的基础。为研究高吸力下不同初始孔隙比非饱和土的土水特性,以一种粉土试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饱和盐溶液蒸汽平衡法控制土试样的吸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量测不规则土试样的体积,通过修正的Van-Genuchten模型模拟试样高吸力下不同初始孔隙比的土水特征曲线。结果表明:(1)将土水特征曲线表示为含水率与吸力的关系时,初始孔隙比对土水曲线几乎没有影响,表明高吸力下非饱和土的土水特性主要与吸附水的含量相关;(2)以Van-Genuchten模型为基础,发现考虑初始孔隙比影响的土水特征曲线方程无法准确拟合高吸力下的土水曲线;故在此基础上方程引入修正项,得到一个能够较好地模拟高吸力下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的方程;(3)将该方程应用于非饱和土相对渗透系数的模拟,可得到考虑初始孔隙比影响的非饱和土相对渗透系数方程。结合相关实测数据加以验证,其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说明提出的土水特征曲线方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