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多频数据组合在周跳探测和修复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模拟的L5观测数据,结合传统的伪距/载波组合法,对周跳的探测与修复进行了实例计算,并与双频组合观测值的周跳探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不管对大周跳还是小周跳,该方法均能在单历元间准确地探测出各个频率上发生的周跳,较之双频组合观测值的探测方法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2.
测绘科技发展已进入一个相对关键的时期,需要从战略层面来考虑如何推动其未来发展。基于对测绘科技发展历史的系统回顾,深刻剖析了测绘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所处的科学范畴、应用需求、新技术发展是影响和决定测绘科技发展方向的三大关键因素。这一规律是研究确定未来测绘科技发展战略思路的基本遵循。基于此,在重点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测绘科技发展已有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人工智能与大地测量、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地理信息数据处理与应用等技术融合发展下的未来智能化测绘科技发展趋势,提出了传统的野外测量将逐渐被无人驾驶飞机、汽车、轮船以及卫星等智能化的机器所替代的设想,以及实现这一设想需要解决的系列难题。  相似文献   
43.
我国玉米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文章利用英国Hadley中心PRECIS模型输出的B2气候情景格点数据,输入CERES_Maize作物模型,对我国未来(2 070 s)不同格点玉米产量进行预测,并依据产量的变化率和GIS技术对我国未来玉米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进行研究,找出了未来我国玉米的气候变化敏感区和脆弱区,对指导我国不同玉米生产区有效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44.
吴迪军  熊伟  姚静 《测绘通报》2012,9(9):58-60
介绍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开工前,由测量控制中心负责完成的三大测控关键技术,包括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高精度测量基准的建立与维护技术、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和测绘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45.
陕北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划分与含油气性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是以河流-湖泊沉积体系为主的陆源碎屑岩系。依据野外剖面和井下资料,本文对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共划分出了四个三级层序,其中一个属于湖相层序,另外三个为冲积层序。每个层序包括三个体系域,它们分别是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每个体系域由不同的相组合构成,呈现不同的堆砌样式。湖相层序和冲积层序的层序界面和层序内部单元的构成特征均不相同。由于河流冲刷在陆相地层中普遍发育,以冲刷面为层序界面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如砂体厚度的展布和相的构成等,而且纵向的比较也很重要,纵向的相变是划分陆相层序的一个重要标志。最大洪泛面和水进面在冲积地层中较难确定,往往以一套地层的出现为标志,而不是某个单层为代表。在陕北地区延长组陆相层序地层中,控制层序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陕北地区陆相层序对盆地含油气性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层序控制了生储盖的组合;2、层序控制着储层的展布;3、层序影响着储层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46.
测绘成果保密是测绘事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涉及测绘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本文客观地阐述了测绘成果保密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带来的不利影响,并辩证地分析了其中的利弊,为正确认识测绘成果保密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47.
48.
本文进行了室内刚性地基上和土槽中1:4钢框架模型的顶部牵引释放试验。对采集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到不同刚度时刚性地基上钢框架模型的基频和土槽中土-结构体系的基频。比较钢框架在土槽中的基频和在刚性地基上的基频,发现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使土-结构体系基频降低,基频折减率最大为29.37%,且基频折减率与上部结构与地基相对刚度比有关,相对刚度比越大,折减率越大。根据试验结果得出钢框架模型基频折减率随上部结构与地基相对刚度比变化拟合公式。本文试验结果还表明即使在Ⅱ类场地上的结构,当上部结构与地基刚度比较大时有必要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9.
中国海域拥有宽广的大陆架,同时还有陆坡和深海盆,有众多河流入海并输入巨量的陆源物质,沉积物记录了海陆变迁、环流变化、海平面升降、物质输送和气候变化等环境信息。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可以反映沉积动力、物质来源和搬运距离等,可以通过沉积物粒度组成、参数及各种图解来研究沉积环境的变化。前人对中国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多集中在某一海域或区域,缺乏对整个中国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类型的宏观系统认识。本文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局“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获取了中国海域4300个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沉积物粒度分析,结合前人已发表资料,对中国海域表层沉积物的沉积类型特征、物质来源和运移模式等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本文把浅海和半深海沉积物按照含砾石和不含砾石主要划分出5个和7个沉积物类型,深海沉积物主要划分了9个沉积类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海域表层沉积物沉积类型多样、来源复杂,主要受控于物质来源、水动力条件和地形地貌的变化,在东部海域总体呈现“大江大河-宽缓陆架-残留慢速沉积”的条带状沉积分异模式,而在南部海域呈现的是“短源性河流-多类型陆架-重力流快速沉积”的环带状沉积分异模式。本文的结果对研究中国海域沉积物的宏观分布规律提供了基础资料,对理解海洋沉积动力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沉积物粒度的特征对海底砂矿分布也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0.
吴迪军  熊伟 《测绘科学》2016,41(6):130-134
针对海上恶劣的气候环境和不利的观测条件致使长距离跨海高程传递测量难度加大的问题,该文设计了一套基于全站仪三角高程法的跨海高程传递测量技术方法,并在4.3km跨距的跨海场地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达到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该方法已应用于港珠澳大桥跨海高程传递中,目前已完成30跨次的跨海高程测量,测量成果全部达到二等跨河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路线总长约45.7km的全桥跨海高程贯通测量高差与陆域一等水准测量高差的互差仅为24.8mm,小于二等检测限差(40.56mm)。实验研究及工程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全站仪三角高程法适用于10km以内跨距的跨海高程传递,成果精度可达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