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16篇
海洋学   4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焦佩金 《气象》1987,13(10):56-59
月内,长江和淮河流域以及东北地区气温偏低,华北和西北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南方大部地区降水偏多,北方降水明显偏少。 月内共有4个台风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 天气概况 与常年同期相比,本月月降水量呈明显的北少南多分布,江南、华南的伏旱不明显,而黄淮和华北等地的雨季亦不清楚。江  相似文献   
92.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异常低压体系及其成因机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十屋断陷发育异常低压体系,实测的地层压力梯度介于0.005-0.008MPa/m,研究结果表明异常低压体系的形成既与地温梯度的降低有关,又与新生代该区的地层抬升和剥蚀有关。此外,天然气扩散作用对局部异常低压体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地区地层压力系统演化经历了从异常高压向异常低压演化过程,这一过程决定了盆地不同演化时期的水流系统及其油气运聚特征,从而使得十屋断陷具有石油成藏早且主要分布于断陷边缘、天然气成藏晚且主要分布于断陷中央的成藏特点。  相似文献   
93.
乌鲁木齐河河谷地貌与天山第四纪抬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乌鲁木齐河谷出山口分布400多米厚的沙尔巧克砾石层, 是本段天山隆升形成的磨拉石建造. 一次扩大边界的构造抬升事件使沙尔巧克砾石层堆积终止, 于其前缘发生褶皱断裂, 并开始下切. 砾石层顶部测年表明, 这一时间发生于1148 kaBP, 应该是天山对青藏高原昆-黄运动的响应. 此后是河流反复切割和堆积的阶地形成时期, 共形成9级阶地. 运用ESR和TL测年技术, 第3级阶地与后峡至二营第2级阶地堆积于氧同位素6阶段, 5, 6级阶地分别堆积于338 ka和562~591 kaBP. 同位素12阶段发生最早的高望峰冰期.  相似文献   
94.
GroundWater《地下水》为美国国家地下水协会 (NationalGroundWaterAssociation)于 196 3年创刊的刊物。长期以来 ,《地下水》杂志是世界上唯一一份专门刊登与地下水研究、实践有关论文的国际性期刊 (直到 1992年才有另一份专门刊登地下水论文的HydrogeologyJournal问世 )。该刊物中刊登的所有论文都为SCI(ScienceCitationIndex)收录 ,并广为同行引用。其影响因子在同类刊物中颇高 ,仅次于《水资源研究》(WaterResourceResearch)…  相似文献   
95.
分析了空间数据管理与服务共享应用的需求,研究了相关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利用ArcGIS Server实现空间数据管理与服务共享应用的解决方案;并采用.NET、Web Service、ArcGIS Server二次开发、ExtJS等技术,开发了广州市增城区空间数据管理与服务共享应用系统,满足了多部门、多终端、多系统、多用户的应用需求,可为相关部门构建空间数据管理与服务共享应用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含水层沉积物是江汉平原地下水中砷的主要来源,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对地下水的水化学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为查明江汉平原第四系沉积物中砷的垂向分布及赋存环境,在典型高砷地下水分布区内选取2个深钻(JH002孔及 YLW01孔,深度分别为230m 和201m)采集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全新统和上更新统含水层沉积物以黏土、粉土、淤泥质黏土、粉砂、细砂为主,指示着弱水动力的沉积环境;2个钻孔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w(As)=2.0~22.6mg/kg(平均9.0mg/kg),w(Fe)=11.8~55.0mg/g(平均37.8mg/g),w(S)=0.1~2.1mg/g(平均0.4mg/g)。中、下更新统沉积物岩相变化较大,以砂和砾石居多,局部含有黏土夹层,指示着沉积时较强的水动力沉积环境;其中JH002孔沉积物 w(As)=2.7~160.5mg/kg(平 均40.9mg/kg),w(Fe)=20.1~179.5mg/g(平均50.5mg/g),w(S)=0.1~17.7mg/g(平均4.9mg/g);YLW01孔沉积物砷、铁、硫质量分数均低于JH002孔,w(As)=5.2~56.1mg/kg(平 均16.2mg/kg),w(Fe)=10.9~117.5mg/g(平 均36.4mg/g),w(S)=0.3~7.8mg/g(平均1.8mg/g)。YLW01孔中、下更新统沉积物颗粒较JH002孔更细,所处的水动力条件更弱,砷、铁、硫质量分数均低于JH002孔,说明沉积历史环境影响着砷、铁、硫等元素的分布。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全新统和上更新统砷与铁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中、下更新统沉积物砷与硫化物矿物紧密相关。结合不同深度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差异指示上更新统含水层中含砷铁氧化物的还原性溶解导致浅层地下水中砷的富集,富硫的中、下更新统深层含水层中强还原环境下砷受到硫化物矿物的固定作用难以释放进入地下水中。   相似文献   
97.
基于城市环境下采集的多系统GNSS数据研究非监督分类算法和图优化(factor graph optimization,FGO)算法对多路径误差的抑制能力。伪距单点定位(single point positioning,SPP)结果表明,基于K-means++的非监督分类算法进行多路径信号分离时,在N、E、U方向的定位精度分别为3.61 m、2.90 m、8.14 m,较传统算法分别提升53.18%、55.18%、44.96%。图优化方法利用伪距和多普勒约束因子进行最优估计,在N、E、U方向的定位精度分别为0.94 m、1.34 m、2.78 m,精度分别提升82.1%、78.5%、82.0%。图优化算法对城市环境下GNSS定位的多路径误差抑制具有显著效果,可用于GNSS精密定位预处理阶段的异常卫星剔除和精确坐标初值获取,提高城市环境下GNSS定位性能。  相似文献   
98.
滇池入湖河流磷负荷时空变化及形态组成贡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2013年滇池主要入湖河流总磷(TP)及各形态磷浓度的时空变化与入湖负荷特征,并探讨了不同形态磷的入湖负荷贡献.结果表明:(1)滇池河流入湖TP浓度在0.11~1.93 mg/L之间,以溶解性无机磷(DIP)和颗粒态磷(PP)为主,溶解性有机磷(DOP)浓度较低;(2)滇池河流入湖磷负荷总量为280.51 t/a,绝大多数河流主要以DIP形态入湖,平均贡献率为43.48%;PP形态入湖负荷次之,平均贡献率为31.64%;DOP入湖负荷较低,平均贡献率为24.88%;(3)DIP入湖负荷贡献率较高值出现在3、4和11月的枯水期,平均入湖负荷贡献率达到55.30%;PP入湖负荷贡献率较高值出现在1和7月,平均入湖负荷贡献率为56.14%;DOP入湖负荷贡献率月变化差异较小,最高值出现在12月,贡献率为21.85%;(4)研究滇池入湖河流污染负荷不仅要考虑溶解态无机磷的贡献,而且需要重视PP和DOP负荷,控制滇池入湖河流污染负荷需要考虑不同河流不同形态磷负荷组成及月变化差异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煤炭城市发展出现了经济衰退、竞争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实现煤炭城市的产业转型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分析了煤炭城市产业转型中的集群效应,认为立足于传统产业优势,发展煤炭产业集群是煤炭城市实现依托式产业转型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淮南市煤炭产业群发展现状及特征,提出了煤炭产业群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0.
单基站差分GPS定位精度的分析与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影响单基站差分GPS测量的主要误差因素,研究了不同基线长情况下广播星历、电离层和对流层延迟等误差对单基站差分GPS数据精度的影响程度及规律,通过设立双基站测量、与精密单点定位软件处理比较等方法检验了单基站差分GPS数据精度,得出了在用单基站差分GPS测量系统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