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4篇 |
免费 | 107篇 |
国内免费 | 17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5篇 |
大气科学 | 124篇 |
地球物理 | 51篇 |
地质学 | 348篇 |
海洋学 | 95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89篇 |
自然地理 | 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8篇 |
1978年 | 4篇 |
1965年 | 4篇 |
1959年 | 3篇 |
1954年 | 2篇 |
195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徐州地区碳酸盐岩溶蚀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州地区碳酸盐岩主要赋存于震旦系、寒武系和奥陶系3个地层中。为研究徐州地区碳酸盐岩的溶蚀规律,于2条碳酸盐岩地层剖面上取样44件,在常温常压、相同CO_2浓度条件下开展了5,10,15,20,30 d的室内溶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是影响碳酸盐岩溶蚀的主要因素,比溶蚀度和比溶解度的总体变化趋势是白云岩灰岩膏溶岩,随CaO质量分数的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随MgO质量分数的变化略呈负相关关系。当酸不溶物质量分数小于30%时,有利于促进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当酸不溶物质量分数大于30%时,对碳酸盐岩的溶蚀有抑制作用。原生结构以及节理构造也通过改变碳酸盐岩与水的接触面积而影响溶蚀能力,溶蚀作用排序为泥晶粉晶细晶粗晶。当岩石中发育断裂、节理和破碎带时,溶蚀作用首先沿这些脆弱带进行。综合各影响因素分析,徐州地区马家沟组、张夏组、赵圩组、九顶山组溶蚀能力最强;炒米店组、馒头组、张渠组、望山组、魏集组、贾园组溶蚀能力中等;三山子组、倪园组、昌平组溶蚀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52.
关于三江(云南段)铜金多金属找矿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龙驹 《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9,8(2):92-95
三江地壳是一经过多期构造运动拼接起来的地壳块体。该区构造发展史中影响较大的有印支期物喜山斯构造运动。矿产的形成多与上述两期构造运动有关,尤以喜马拉雅期造山运动影响最强烈,形成的大中型档占比例最大。研究聚矿构造是寻找中、大型矿床的捷径。聚 构造可划分为3种基本类型;1)以构造圈闭型为主的聚矿构造;(2)以岩性岩序圈闭性为主的聚矿构造;(3)以岩性层序及构造圈闭性联合控制的聚矿构造。 相似文献
53.
54.
潘凤阁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31(2):160-164
分析了TIN在土地整理中的地面整平(切割面水平或有一定坡度)、河道(或水渠)开挖及筑堤中的土方量计算和水域容积中体积计算等方面的应用。阐述了利用TIN进行体积计算的原理,结合地面整平与河道开挖介绍了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55.
56.
过去我队所用的取粉管接头都是用实心圓鋼鑽孔車制的,需要很多鋼材,而且丝扣磨損后即不能继续使用,金属材料浪费很多。后來我們用旧鋼砂鑽头,下面切去水口,車上接岩心管丝扣,中間焊上一圈以废实心取粉管或岩心管接头改制的圆鋼,車上接取粉 相似文献
57.
煤的显微煤岩学特征与焦岩强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煤的煤岩学特征与焦炭强度之间的关系,对北京焦化厂所用化北地区26个矿点的原料煤的煤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10kg小焦炉焦岩的强度进行了测定。通过对M40≥80%点煤的统计分析,表明活性成分含量的最佳范围是63.40%-69.40%,质组平均反射率基本处于1.12%-1.36%之间。 相似文献
58.
Preparation of Mg/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by Buffer Solution Method and Cr(Ⅵ)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氨水-氯化铵体系在pH 9~10时具有缓冲能力的特点,以其作为沉淀剂成功合成了镁铝水滑石(Mg3Al-Cl-LDHs),采用XRD、FT-IR、TG-DTA等手段对材料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合成Mg3Al-Cl-LDHs样品对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缓冲溶液法制备的Mg3Al-Cl-LDHs材料晶相单一,晶面生长的有序程度较高,结晶度较好。晶胞参数a=0.3106 nm,c=2.367 nm,粒子尺寸约为36.44 nm。其热分解过程包括水滑石层间结构水脱除和层板羟基脱水、氯离子分解两个步骤。Mg3Al-Cl-LDHs对Cr(Ⅵ)的吸附主要发生在0~1 h内,随着时间的增长吸附量先增加后趋于平缓;温度对Cr(Ⅵ)吸附量影响不大,在常温下即可进行;随着pH值的减小,饱和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在pH 6时吸附效果较好;2价与3价竞争阴离子比1价阴离子对吸附性能的影响更大。在最佳吸附条件下,Mg3Al-Cl-LDHs对Cr(Ⅵ)的饱和吸附量可达58.73 mg/g,有望应用于实际Cr(Ⅵ)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59.
采用共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实现了谷氨酸与Zn/Al水滑石的插层组装,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差热分析、红外光谱表征了谷氨酸插层水滑石的结构,并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测试了复合材料中谷氨酸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水滑石前躯体(LDHs-NO3)结构规整、晶相单一,层间距为0.879 nm;2种方法合成的谷氨酸插层水滑石,其层间距分别增加到1.251 nm和1.334 nm,可以推测谷氨酸以垂直方式分布于水滑石层间。插层后水滑石样品在1588 cm-1和1346 cm-1处出现了谷氨酸中羧酸根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和对称伸缩振动峰,也佐证了氨基酸插层成功。谷氨酸插层水滑石后,其热稳定性大大提高,热分解温度由230℃升高至397~434℃。与物理混合法相比,谷氨酸与水滑石复合后增加了谷氨酸的耐酸性,使其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谷氨酸释放曲线符合Bhaskar方程,表明微粒间的扩散作用是谷氨酸分子释放的限速步骤。LDHs-Glu经海藻酸钠包裹后,在模拟肠液中缓慢释放而在模拟胃液中不释放,起到了肠液定向释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