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潘红玺  王云飞 《湖泊科学》1996,8(3):235-240
通过对女山湖水体化学成份的分析,确定其水化学类型及基本特征,并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湖水属低矿化软水,pH偏碱,溶解氧丰富,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组Ⅱ型水,且以Ⅳ类水质为主,基本符合生活饮用,渔业等多种用途的需要。  相似文献   
22.
太湖沉积物重金属及营养盐污染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通过太湖MS沉积岩芯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对太湖沉积物污染历史进行了系统的讨论。根据化学元素的聚类分析结果、变化趋势,并与太湖流域经济发展进程对比,认为太湖沉积物铅、锌、锰、镍污染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砷、汞污染分别开始于30年代和40年代,随着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加重,沉积物表层磁化率明显升高;总磷自40年代以来含量不断增加,总氮、总有机碳含量增加开始于70年代末期,表明湖泊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重。太湖沉积物重金属及营养盐污染历史与该区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  相似文献   
23.
江苏固城湖15ka来的环境变迁与古季风关系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固城湖沉积的多环境指标高分辨率分析揭示了15ka以来古气候古环境演变的过程,固城湖的形成、扩张和收缩与季风环流的变化及其引起的季风降雨关系密切,后者明显受轨道驱动的控制。其中11.3~11.0KaBP突变的降温,可能与新仙女木事件相当,截断了太阳辐射增强导致的季风气候旋回。通过与相邻南北区域的对比,季风极锋位置存在两次北推和两次南迁的过程。  相似文献   
24.
近2000年来云南洱海沉积记录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云南洱海湖泊岩心沉积物进行了多环境指标的分析,建立了近2000a来云南洱海流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序列:气候演化具有暖干、冷湿交替的组合特点,不同于东亚季风区黄土沉积记录的冷干-暖湿气候组合特征。一些特征气候阶段如中世纪温暖期、小冰期气候特征在洱海湖泊沉积记录中均有反映。洱海湖泊沉积记录的暖干、冷湿气候交替变化规律反映了西南季风影响下的气候演化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25.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现代沉积硅藻分布基本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首次对长江中下游地区45个湖泊表层沉积硅藻进行了分析.根据硅藻多属种百分含量在总磷浓度和营养梯度上的分布规律以及硅藻数据的降维对应分析(DCA)结果表明,硅藻组合响应于湖泊营养态的变化,尤其是当水体接近于富营养态时,硅藻组合出现迅速转变,即以附生、附生浮游、浮游和底栖种类的多生态型的硅藻组合迅速被富营养浮游种为优势的组合取代.由此提出当Cyclostephanos、Stephanodiscus等种类和Cyclotella meneghiniana、C.atomus组合出现可以预警湖泊水体富营养的发生.另外,硅藻组合还能很好地指示草型和藻型湖泊的特征,可望成为有效判识湖泊生态类型的工具.  相似文献   
26.
女山湖现代沉积速率和环境解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讨本世纪以来女山湖生态环境的演化历史,以^137Cs和^210Cb放射性同位素为测试手段,分析该湖近期沉积物中^137Cs和^210Pb的含量分布,并根据其沉降特征和衰减规律,对沉积物做了年代定位,分段推导出平均沉积速率,建立柱状沉积年代序列。在此基础上,利用沉积记录,对沉积速率的变化进行环境解释,探讨了本世纪以来湖泊环境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929 ̄1938年沉积速率达4.8mm/a,是淮  相似文献   
27.
阳澄湖近代沉积物的古湖泊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阳澄湖两上短柱状样进行了地上代以及各种环境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湖底沉积物由被长期沉积间断所分割的3个岩性层组成:下部层C属再沉积的更新世晚硬土层;中部层B为全新世沉积;上部层A为近100年以来的表层沉积。对层A的详细分析显示,本世纪以来,特别是70-80年代以来,金属元素,营养元素和色素的沉积通量明显提高,说明湖泊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的不断加重。  相似文献   
28.
云南洱海流域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记录分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根据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指标变化,对云南洱海地区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响应进行了系统的讨论。洱海湖泊沉积物记录显示,湖泊沉积物磁化洱海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特别是耕作农业的出现有显著响应;沉积物元素Fe、Al含量的变化也与流域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表水土流失有密切联系。沉积物色素的变化则指标湖泊富人为营养化的历史。湖泊沉积物磁化率、元素、色素指标的变化是不湖泊流域人类活动的有效指标并具有重要的科学考古学意义。  相似文献   
29.
南四湖3000年来南北沉积差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四湖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其形成演化与黄河泛滥、开挖运河、蓄水济运和泄洪保运等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对南四湖沉积物环境指标,如岩性、沉积速率、沉积物磁化率、总有机碳、总氮及碳氮比(C/N)和色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0.62 ka BP前,南四湖南部微山湖和北部独山湖沉积物各环境指标同步变化,0.62 ka BP后,南四湖南北环境分异。3000年来该地区古环境变化经历下列过程:2.45 ka BP前有河流沉积环境的特点:色素指标为零,C/N比值高达60~80等;2.45 ka~1.3 ka BP,2.45 ka BP前后色素指标迅速上升,表明为还原环境,叶绿素及其衍生物、总类胡萝卜素保存较好C/N比值下降,内源有机质增加,频率磁化率升高,沉积的细颗粒成分增加,为南四湖形成发展时期;1.3 ka~0.62 ka BP,CDTC大幅度下降,而颤藻黄素、蓝藻叶黄素变化不大,藻类繁盛,表明这一时期水体较稳定;0.62 ka BP后,独山湖更多地接受入湖河流带来的碎屑物质,沉积速率加快,环境指标更具有河流环境的特点,而微山湖仍受黄泛影响,更具有湖相特点。上述南四湖南北沉积差异,将为分析研究南四湖的演化历史,确定该地区黄泛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判别3000年来该地区人类活动的强度和对湖泊发展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0.
硅藻与色素在古环境演化研究中的意义——以固城湖为例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根据固圾湖GS1孔沉积物中硅藻的丰度与组合、色素的含量与有关参数,并结合孢粉、有机碳等分析数据,较详细地讨论了从晚冰期到全新世中期(15.3 ̄6.0kaB.P.)固城湖地区古气候古环境演化的过程。同时尝试把硅藻与色素的结合作为度量湖泊古初始生产力的有效性,以及识别沉积记录有关人类活动的可能性。文中还专门论述了全新世纪初期海相硅藻出现的层位特点与背景,并与太湖作了比较,这一现象对重新认识长江三角洲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