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20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羌塘腹地新生代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青藏高原隆升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羌塘腹地新生代火山岩产出于青藏高原地壳向北减薄、地壳泊松比值向北发生异常增高的过渡地区。该区火山岩在藏北地区新生代火山岩中形成时代最老,为 4 4.1± 1.0Ma~32.6± 0.8Ma。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区内新生代火山岩形成于大陆碰撞造山后的拉张环境,为壳源岩浆和幔源岩浆的混合产物。藏北高原的隆升与岩石圈地幔的拆离、地壳拉伸减薄及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由此推测藏北高原的主要隆升起始期为 4 0Ma左右。  相似文献   
232.
本文主要讨论了过铝花岗岩的含义、类型、构造环境以及两种主要过铝花岗岩类的成因。并以西藏过铝花岗岩为例,阐述和分析其分布特征、主要岩石类型和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认为西藏过铝花岗岩的成因是新特提斯洋关闭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结果,主要属同撞碰花岗岩。  相似文献   
233.
林方成  潘桂棠 《中国科学D辑》2006,36(11):998-1008
在四川大渡河谷震旦纪灯影期热水沉积大型层状铅锌矿床中, 作者发现了较典型的震积岩序, 包括震裂角砾岩、震塌角砾岩(矿)、震褶岩(矿)、震积角砾岩(矿)、震积不整合、层内断层等震积岩及震积构造,估计震裂岩的分布面积达1000 km2以上. 震积岩与热水沉积黑色硅岩及铅锌矿层呈同期、同位产出, 它们之间存在内在的成因联系. 作者经研究认为, 大渡河谷地区在晚震旦世末期曾发生一次强烈的海底地震及多幕相对较弱的余震, 海底地震可能是诱发深部含矿流体向汉源-峨眉北东东向同沉积凹陷轴部的断裂带汇集、运移并喷溢出海底形成大规模层状铅锌矿床的动力学机制. 铅锌矿床中震积岩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研究地震灾变事件与有色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实例.  相似文献   
234.
20 0 4年 8月 ,第 32届国际地质大会在意大利举行 ,构造与沉积的关系是本次大会的重要研讨内容之一。本次大会有 96篇摘要参加该主题的讨论 ,其中有 2 9篇涉及了前陆盆地沉积与逆冲作用的过程、伸展作用与盆地的沉积关系、走滑 (包括斜向挤压走滑、斜向拉伸走滑 )与沉积作用等方面。研讨内容广泛、全面 ,重点讨论的主题有构造控盆、盆控相、盆地演化与盆地充填作用等 ,也即“盆山耦合”、“盆山转换”等。研究的重点领域在两板块构造体制转换域 ,也即大洋消失而形成的一系列盆地 :海沟 前渊、弧后盆地、前陆盆地 ,以及叠在其上的山间盆地 ,…  相似文献   
235.
东昆仑木孜塔格地区的赋存二叠纪单通道筵的岩石为浊流与喷溢流成因,也就是说为异地沉积,因而用单通道筵现在的位置来判别冈瓦纳大陆的北界就有其局限性,而且与其共生的生物组合中含有暖温型Misellina动物群,Misellina动物群属特提斯大区的华夏特提斯生物地理分区。上部原地的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夹珊瑚礁灰岩中含有大量暖水型动物群,如Pseudoshwagerina、Misellina minor、Parafusulinaaustralis。因此把冈瓦纳北界移至木孜塔格一线的证据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236.
藏北双湖地区三叠纪地层新资料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在西藏北部双湖江爱达日那地区新发现一套出露较完整的三叠纪地层体,从多重地层的角度阐述了三叠系各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特征。通过剖面测制,获取了丰富的三叠系地层、沉积相和古生物化石资料,尤其是下三叠统硬水泉组生物扰动灰岩、鲕粒灰岩、豆粒灰岩和中三叠统康南组舍菊石灰岩的发现,为羌塘盆地三叠系地层、沉积相划分与对比,生物古地理研究和沉积盆地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资料。根据岩石类型和生物组合等特征,将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群含煤系地层划分为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红水沟组、石门关组和江爱达日那组。  相似文献   
237.
2004年月,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在意大利举行,构造与沉积的关系是本次大会的重要研讨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38.
西藏冈底斯带洛巴堆组火山岩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冈底斯带中-新生代火山岩的成因和地质演化是青藏高原地质研究的热点领域,但是对晚古生代火山岩的性质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仍缺乏研究.冈底斯带二叠系显示缓慢的海退过程,并伴随基性和中酸性两期火山活动,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特征.笔者对墨竹工卡县唐家乡和林周县勒青拉地区二叠纪洛巴堆组火山岩进行了常量、微量元素和St、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测试.研究认为二叠纪是冈底斯岛弧的形成和演化时期.洛巴堆组玄武岩从下部(可能为早二叠世)到上部(中二叠世),MgO含量从7.43%降到3.99%,Al2O3含量从15.54%上升到17.57%,后者类似于岛弧高铝玄武岩;稀土总量∑REE从54.12(10-6)上升到108.82(10-6),LREE/HREE比值从3.00上升到5.40.洛巴堆组玄武岩均具有明显的Nb、Ta负异常,但中二叠世更显著.岩石地球化学示踪表明,冈底斯洛巴堆组玄武岩代表二叠纪初始岛弧环境.早期玄武岩形成于略亏损地幔和下地壳成分的混合源区,地壳相对较薄,源区或岩浆的壳源成分比例较低.到中二叠世地壳逐渐加厚.壳源成分在源区或岩浆中所占比例增大,代表向陆缘弧的演化过程.冈底斯带二叠纪岛弧是古特提斯洋向南的俯冲、消减的产物.  相似文献   
239.
论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冈底斯岛弧花岗岩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雅鲁藏布大峡谷北部的冈底斯岛弧花岗岩带可分为若干亚带,但岩浆活动大致可分为两大期次,分别与两次大规模造山活动有关,喜马拉雅造山作用在本区形成大量中新世花岗岩体,分布在离雅鲁藏布结合带较近部位;本区北部大量的早侏罗世至晚白垩世花岗岩,据其空间展布、岩浆活动时间、成因类型和岩石组合特征分析,应与怒江特提斯洋的闭合造山有关,同时说明本次造山作用可能是中生代的一次长期的构造-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240.
青藏高原区域构造格局及其多岛弧盆系的空间配置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在长期从事青藏高原地质工作和综合大量实际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特提斯的演化与三大陆块群相互裂变-聚变作用过程密切相关,特提斯洋从萌生、扩展、萎缩、消亡到汇聚造山的整个演化过程,受控于全球洋-陆时空结构的转换;阐述了全球洋-陆构造体制的转换论、多岛弧盆系统论、造山作用过程论,并依此“三论”对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大地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概要阐述了各个构造单元的基本物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