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20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81.
笔者2000年6至9月间,在西藏申扎地区进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在申扎县塔尔玛乡扎扛一带首次采得大量的笔石化石(图1)。产出于曾被归属前震旦系念青唐古拉群的一套轻变质的绿灰色千枚状粉细砂岩、褐黄色钙质粉砂岩中。化石保存较好,笔石枝多已不同程度地褐铁矿化。 本区的构造位置属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的中段。地理位置属冈底斯的北坡。区内地层研究工作开展较早,1957年王文彬等就曾对区内泥盆系作过报道,以后曾有多人对该区的古生代地层作过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1978年西藏区域地质调查大队伦珠加错等人对该区古生代地层所…  相似文献   
182.
羌塘盆地三叠纪岩相古地理及构造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羌塘盆地可分为北羌塘坳陷、中央隆起带和南羌塘坳陷3个二级构造单元。在早及中三叠世,羌塘盆地具相似的岩相古地理格局,北羌塘坳陷受可可西里-巴颜喀拉海槽的海侵作用,表现为陆表海沉积,而南羌塘坳陷和中央隆起带此时处于剥蚀环境。至晚三叠世,受班公湖-怒江洋扩张作用的影响,除中央隆起带西段继续遭受剥蚀外,羌塘盆地普遍接受沉积。南北羌塘水域虽经双湖海峡连为一体,但盆地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构造岩相组合也明显不同。南羌塘盆地为班公湖-怒江洋北侧的扩张边缘海盆,而北羌塘则是可可西里-巴颜喀拉造山作用下的前陆盆地。羌塘盆地三叠纪岩相古地理具有“东西呈带,带中分块”的格局,这一特点是区域构造演化和基底断裂联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83.
藏北高原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系列划分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K—Ar法和Ar-Ar法定年数据,藏北新生代火山岩从早到晚可划分为多格错仁和走构油茶错高钾钙碱性系列(40—30Ma)、巴毛穷宗和鱼鳞山白榴石碧玄岩—响岩系列(29—24Ma)以及黑石北湖钾玄岩系列(1.5Ma)。从岩石化学和同位素方面对区内新生代火山岩进行了研究,认为藏北新生代火山岩同时具有板内碱性玄武岩和岛弧玄武岩的双重地球化学特征。在成因和源区上各系列存在着差异,高钾钙碱性系列为富集地幔玄武岩底侵作用导致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并经历了地壳的AF过程。而白榴石碧玄岩—响岩系列和钾玄岩系列来自与古俯冲有关的“古老富集地幔”,为岩浆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岩浆起源深度随时间变新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184.
对维美组的沉积结构、构造、动物群生态特征、地层展布情况和放射虫硅质岩的产出环境等进行了分析,认为维美组与其南部的同期沉积门卡墩组顶部石英砂岩一样,同属典型的滨浅海沉积,晚侏罗世康马-隆子和北喜马拉雅地层分区为统一的滨浅海,不存在次深海-深海环境.层序地层分析表明,当时曾发生了陆架海退和陆架暴露事件,造成了大面积石英砂岩的沉积和相关的层序不整合界面.侏罗纪的沉积环境演化与古地理变迁说明,藏南特提斯被动大陆边缘自形成以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多次活动、稳定,海侵、海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5.
西藏班戈节浪垭地区念青唐古拉群变质作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朱志勇  王天武  李才 《世界地质》2004,23(2):128-133
西藏念青唐古拉山的西端出露一套中、低级变质岩,主要有:斜长角闪岩、云母片岩、斜长片麻岩和大理岩等。研究表明,该变质岩经历了两期变形作用的改造,第一期变形稍滞后于变晶作用,形成岩石片理;第二期变形是在片理之上叠加了折劈理。经电子探针分析,岩石中的角闪石、透辉石、石榴石、黑云母和斜长石等单矿物均为变质成因的矿物。利用矿物对该变质岩的变质作用温、压条件进行了计算,分别为:T=540~695 ℃,P=0.4~0.67 Gpa。研究区角闪石Ar-Ar同位素年龄测定,其年龄为(845±1)Ma,表明其变质时代为新元古代。  相似文献   
186.
东喜马拉雅南迦巴瓦地区区域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构造结。本文以区域地质填图成果为基础 ,结合前人资料 ,首先对研究区进行了构造单元划分 ,其次对各构造单元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 ,最后对构造演化和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为 :1南迦巴瓦地区可以划分为冈底斯—拉萨陆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和印度陆块 3个一级构造单元。以蛇绿混杂岩为代表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呈向 NE凸的马蹄状连续分布 ;印度陆块由被称为南迦巴瓦岩群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单独构成 ,南迦巴瓦岩群由以含高压麻粒岩透镜体为标志的直白岩组、派乡岩组和多雄拉混合岩组成。2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时间早于 70 Ma;2 3Ma以来主要断层的运动性质以伸展拆离作用为主 ;大约 5 Ma时发生了大规模的混合岩化和深熔作用。3地幔上隆是本区快速隆升的关键因素 ,但河流的作用同样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87.
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主要成果和进展综述(南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藏高原南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取得的丰硕成果,为进一步系统和深入地认识青藏高原地质作用过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区域主要结合带和断裂带时空分布的查证取得重大进展,为进一步建立区域构造格架提供了基础资料;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高压麻粒岩的发现和大量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获得,为探讨藏南基底的形成机制、折返过程提供了新资料;一些地层及大量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和确定,为区域地层系统的建立、划分与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一些岩浆岩岩石类型的发现及大量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获得,为建立区域岩浆岩的时空格架和演化过程提供了新资料;重要不整合接触关系和沉积相的确定,为区域构造-岩相古地理恢复和沉积盆地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区调成果,为青藏高原隆升、环境演变和古大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人文古迹、生态环境、旅游地质等方面取得众多进展,为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古人类文化研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料;矿产资源调查取得众多新发现,为开展重要成矿区(带)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提供了基础信息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8.
从多岛弧盆系研究实践看板块构造登陆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板块构造学说是高度成功的地球科学理论.大洋岩石圈与大陆岩石圈之间的多岛弧盆系构造域是板块构造登陆的入门向导.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研究实践表明,青藏高原是板块构造登陆的研究基地.众多蛇绿岩带、混杂岩带和火山岩浆弧带等的识别,支持洋陆转换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可用来解释特提斯和亚洲大陆的形成和演化.  相似文献   
189.
西藏羌塘南部地区的冰海杂砾岩及其成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青藏高原及邻区广泛分布的漂砾层、杂砾层、含砾板岩是一种特殊的冰海相沉积岩,称为冰海杂砾岩。它们和一起产出的冷水型动物群、耐冷植物群视为这一地区冈瓦纳相最典型的标志,代表着冈瓦纳大陆上塔尔切尔冰期所影响的和空间,除“标准型”冰海杂砾岩外,羌塘腹地发现了蛇绿质和钙质冰海杂砾岩。  相似文献   
190.
本文是利用“空间实验室定标测量相机”(Metric Camera缩写为MC)拍摄的中国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像片,进行室内目视判读的一次尝试。文中概略介绍了1983年11月28日—12月8日,美国航天飞机第9次飞行(STS9)装载的欧洲空间实验室的MC的基本工作参数;利用其像片编制的地质判读辅助图件(水系判读图、线性影像环形影像判读图)和典型岩性、构造的判读工作,并与陆地卫星MSS图像作了简单的比较。认为MC像片的地物影像清晰,反映基岩裸露区的地质信息丰富。在MC像片上易于区别大岩类(如花岗岩类、基性一超基性岩类、正常沉积岩及火山岩等),甚至可以发现某些地层标志层或走向上的差异;多数岩层产状可以辨认,褶皱可以定性判读;断裂判读效果很好,其规模、方向、组合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同时,还可以判读出一些隐伏断裂。MC像片的判读效果优于MSS图像,可以满足中、小比例尺编图的要求,对中比例尺野外地质调查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