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20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41.
1 RTK定位技术简介 RTK定位技术是当前GPS应用的一个新技术,它是基于截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成果,并达到厘米级高精度。有关文献对这种定位技术原理早已论及,最近由于该技术的难点——数据传输和处理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已使该技术进入广泛应用成为可行。  相似文献   
142.
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侏罗纪岩浆作用的分布特点及其年代学,并利用已有的地球化学数据重点分析了早期关注程度较低的侏罗纪花岗岩类岩浆作用的性质。目前在冈底斯弧背断隆带未发现侏罗纪火山岩;在冈底斯东部地区,早侏罗世岩浆活动几乎同时发生于南冈底斯(叶巴组火山岩和鸟郁、尼木花岗岩类)、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宁中、金达、布久花岗岩类)和北冈底斯(聂荣花岗岩类),中晚侏罗世接奴群和拉贡塘组火山岩断续分布于北冈底斯,晚侏罗世岩浆活动零星分布于沙莫勒一麦拉一洛巴堆~米拉山断裂以北。将冈底斯侏罗纪岩浆活动置于时空框架内分析发现,南冈底斯和北冈底斯在侏罗纪时主要受俯冲作用的影响.而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和中冈底斯自早侏罗世以来除了受到俯冲作用的影响外,还受到自东向西逐步扩展的碰撞作用的影响。结合古地磁重建资料和其他新发现.认为冈底斯带侏罗纪这种岩浆活动的特点可用班公湖一怒江洋壳向南、新特提斯洋壳向北的双向剪刀式(剪刀口向西张开)俯冲模式来解释。  相似文献   
143.
基性岩墙群是大陆伸展背景下、主要来自陆下软流圈或地幔岩石圈的岩浆侵入体,对古陆块聚合、伸展和裂解的重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3].藏北羌塘中央隆起地区沿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南侧出露有一套基性岩墙群,分布范围西起国境线,东至双湖,长约800 km,是青藏高原内部规模最大的岩墙群,它对理解羌塘地区的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4.
位于羌塘中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的果干加年山早古生代堆晶岩,主要由辉石橄榄岩、堆晶辉石岩、堆晶辉长岩和斜长岩等岩石类型组成。通过对堆晶辉长岩锆石的矿物学与年代学研究,堆晶辉长岩中发育3种内部结构特征的锆石晶体,锆石Th、U含量和Th/U值揭示同一岩浆系统中结晶形成的岩浆锆石。获得堆晶辉长岩SHRIMP锆石U-Pb谐和年龄461±7Ma(MSWD=1.3)、431.7±6.9Ma(MSWD=0.54),分别代表了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原-古特提斯洋扩张过程中早期(中奥陶世Darriwilian阶晚期)、晚期(早志留世Telychian阶中期)的岩浆作用事件。果干加年山早古生代堆晶岩具有MORB特征,代表了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残存的早古生代蛇绿岩,也是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区目前为止认知时代最早的原-古特提斯洋壳残迹。羌塘中部早古生代蛇绿岩的确定及其年代学约束,使得龙木错-双湖特提斯洋盆的形成时代至少可以追索到中奥陶世-早志留世,并推论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南羌塘古生代增生楔及其中生代盆地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共同构成了青藏高原特提斯大洋最终消亡的巨型缝合带,晚古生代原-古特提斯洋向南的俯冲消减导致了冈底斯带石炭-二叠纪岛弧型火山岩、二叠纪花岗闪长岩和大洋俯冲型榴辉岩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5.
普遍认为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发生在泥盆纪,形成了古特提斯洋并持续演化到晚三叠世.最近在羌塘中部的桃形湖一果干加年山-带发现了完整的蛇绿岩组合,蛇绿岩中的堆晶辉长岩具有洋中脊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堆晶辉长岩中获得467-431Ma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这是龙木错-双湖缝合带首次发现早古生代蛇绿岩,应记录了冈瓦纳北缘早期的洋壳演化信息,冈瓦纳大陆北缘的裂解可能发生于早古生代.  相似文献   
146.
大地构造相的定义、划分、特征及其鉴别标志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大地构造相是反映陆块区和造山系(带)形成演变过程中,在特定演化阶段、特定构造部位的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一套岩石-构造组合,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块经过离散、聚合碰撞、旋扭等动力学过程而形成的地质构造作用的综合产物,具有恢复与揭示陆块区和造山系(带)的组成、结构、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的功能。根据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长期研究中国大陆构造的实践经验,在前人大地构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和详细的大地构造相划分方案。总结了这些大地构造相的基本特征及其鉴别标志,不仅丰富了大陆板块构造研究的内容,而且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资源预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大地构造相的鉴别也是厘定大地构造单元属性、划分大地构造演化阶段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7.
阐述了洋陆转化形成的洋内弧与初始弧的岩石组合序列及其地球化学特征,提出岩浆弧是由洋陆转化以及底侵的壳幔转化共同作用形成的认识,前弧环境是洋陆转化形成初生大陆的场所,由特征的类似洋中脊的洋内弧前弧玄武岩类构成。大陆的形成过程如下:从地幔中生长出洋壳,从洋壳中的洋陆转化生长出不成熟的弧陆壳,最后从弧陆壳底侵的壳幔转化中长出成熟的陆壳。这样,地壳的生长和形成主要通过岩浆增生作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8.
西藏多龙矿集区发现早白垩世流纹岩夹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伟  李才  范建军  吴浩  许伟 《地质通报》2016,35(8):1255-1262
继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之后,新近探明的具有超大型远景的典型斑岩型铜金矿区——多龙矿集区地处西藏改则县西北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缘多不扎地区。早先西藏1∶25万物玛幅区调工作对多龙矿集区做过详细调查,填补了该缝合带北部研究的空白。近来区域地质调查发现,该区原先厘定的下侏罗统曲色组内出露早白垩世流纹岩夹层。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18.8±1.4Ma,表明该套夹火山岩沉积地层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这一发现补充了南羌塘早白垩世岩浆活动记录,为研究多龙矿集区成矿地质背景和班公湖-怒江洋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初步研究认为,在中生代增生杂岩广泛出露的多龙矿集区,该套地层很可能代表一套早白垩世增生杂岩,同时也可能是同时期区域伸展环境下重沉积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9.
仲岗洋岛位于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中西段,前人对仲岗洋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东段,中段洞错一带尚未有人研究。对仲岗洋岛的岩石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进行研究,并对洋岛火山岩的源区及构造环境进行分析。在仲岗洋岛中段洞错北部的一条剖面上采集了8个玄武岩和8个玄武安山岩地球化学样品,主量元素特征表明,二者皆为具有富Ti特征的碱性玄武岩,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二者富集Nb、Ta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与典型洋岛玄武岩曲线相似。化学成分指示,仲岗洋岛玄武岩与玄武安山岩可能来自于同一岩浆源区,且二者来源于具有洋岛玄武岩特征的地幔,相容元素Cr、Ni的亏损表明,成岩过程中发生了橄榄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洋岛形成于大洋板块内以洋壳为基底的洋岛环境。  相似文献   
150.
胡培远  李才  翟庆国  王明  解超明  吴彦旺 《地质通报》2016,35(11):1845-1854
青藏高原处于冈瓦纳大陆与劳亚大陆的交汇部位,是研究冈瓦纳大陆裂解与聚合过程的关键地区。晚古生代伴随着特提斯洋的打开与扩张,冈瓦纳大陆北缘发生了广泛的裂解作用。大陆板内岩浆作用是超大陆裂解的重要证据。在青藏高原内部已有二叠纪大陆板内特征基性岩的报道,它们是该裂解事件的记录。然而,根据目前的相关报道,这些岩石主要出露在青藏高原的西部,以羌塘和潘伽地区为主,在其他地区尚无相关报道。首次报道的藏东类乌齐地区早二叠世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辉长岩的形成年龄为280±2Ma。全岩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辉长岩具有与典型大陆板内玄武岩类似的地球特征。辉长岩具有明显正的锆石εHf(t)值(5.1~11.5),暗示其岩浆起源于亏损的地幔源区。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类乌齐辉长岩是冈瓦纳大陆北缘早二叠世裂解的产物。因此,早二叠世大陆板内基性岩浆作用在青藏高原东部也有出露,它们是在羌塘-潘伽地幔柱活动的作用下,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与班公湖-怒江洋打开和扩张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