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喜马拉雅山北坡奥陶系—古近系近乎连续的沉积地层中系统采集古地磁样品3791件,其中测试统计样品数为2920件,基本获取了统级年代古地磁数据,绘制出喜马拉雅地块奥陶纪—古近纪古地磁极移曲线和古纬度变化曲线。喜马拉雅地块在向北漂移过程中曾发生了多次旋转,最后一次约28°的顺时针旋转发生在始新世,可能与西喜马拉雅构造结形成有关;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曾发生了纬度为2°和3.8°的向南回返,可能与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弧后扩张有关。根据古纬度数据推算:中白垩世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盆的宽度至少为2200km;始新世以来的喜马拉雅陆-陆碰撞造山运动导致印度地块-喜马拉雅褶冲带-拉萨地块之间的地壳缩短量至少为1000km。  相似文献   
22.
本文对在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北坡土隆地区三叠纪地层剖面中采集的728件古地磁定向标本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样品采集是在实测剖面之后进行的。野外样品采集使用国产GSD-1型手提式轻便取样钻机,钻取的岩心直径为24~25mm,长度一般为30~60mm,用磁罗盘定向器定向取心。采样间距一般控制在0.5~3m。在重要地层界线上、下部位进行加密采样,样品间距为0.1~0.2m。分析结果表明,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三叠系岩石的天然剩余磁化强度属中偏弱。样品的天然剩磁强度为1.9×10-2A/m~9.4×10-1A/m,特征剩磁强度为3.9×10-2A/m~5.0×10-1A/m。大多数样品在退磁测试到550~600℃时,样品剩余磁化强度已衰减了90%~100%,表明岩样中的磁性载体基本上为磁铁矿。研究表明,在土隆群中获得了12个正向极性和11个反向极性带,这在中生代早期是一个中等频率的正、反向混合极性巨带,命名为土隆混合极性巨带,与ILLAVARA(依拉瓦拉)混合极性巨带相吻合。曲龙共巴组和德日荣组中仅测出2个小的反向极性带,其余样品均为正向极性,笔者将该地层单元命名为土隆正向极性巨带,与GRAHAM正极性巨带相当。德日荣组上部为反向极性带。据此厘定了该区三叠系下统、中统和上统的界线。珠穆朗玛峰地区三叠纪磁性地层的深入研究,为该区三叠系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建立珠穆玛朗玛峰地区三叠系古地磁样品数据库和三叠系磁性地层极性柱,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冈瓦纳大陆的演化、古特提斯洋的形成、消亡历史和青藏高原隆升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江西信江盆地晚白垩世风成沙丘的发现及其古风向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长期以来,江西信江盆地晚白垩世圭峰群塘边组(K2t)均定为水成沉积,本文的研究结果则认为属风成沉积.沉积结构、构造和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组的主体岩性为紫红色中-细粒净砂岩,基本不含泥质和云母等悬移质,大型高角度平板状交错层理发育,层系厚度巨大,风成沙丘前积层特征明显,石英沙磨圆度好,在电子显微镜下普遍可见风成沙特有的碟形撞击坑、新月形撞击坑和毛玻璃化表面特征,属于风成沙丘沉积.古流向恢复表明,信江盆地以西风为主,东北风为次,同时见有少量东南风与西北风.根据当时的古地理格局及地表风带模式判断,研究区位于当时的北半球西风带和东北信风带之中,同时可能存在东南向和西北向的古季风.  相似文献   
24.
道孚地区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的中心部位,该区发育一套以三叠系西康群浊积岩为代表的碎屑岩系。通过对该区金川和雅江盆地所采细碎屑岩样品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结果显示,其w(SiO_2)集中在61%~68%之间,w(Al2O3)为7.58%~10%,w(CaO)多大于7%,w(K_2O/Na_2O)为1.11~1.82;化学性质活泼的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及不活泼元素Zr,Hf,Sc等含量大多低于上地壳丰度;而铁族元素Cr,Co,Ni含量较高;稀土元素总量相差不大(ΣREE=140.67×10~(-6)~179.57×10~(-6)),LREE/HREE多为7.07~9.27,δEu为0.62~0.67,La/Yb为10.15~16.14,稀土元素曲线基本相似,以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和较显著的负铕异常为特征;表明该区两盆地细碎屑岩常、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具有一定相似性,反映出其在物源和沉积环境上的一致性。研究认为,道孚地区三叠系浊积细碎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与大陆岛弧及活动大陆边缘沉积物特征较一致,个别样品或部分地球化学元素参数指标具被动陆缘构造环境砂岩的某些特点;反映其物源区性质主要为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并具有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综合前人研究,认为研究区金川与雅江盆地的细碎屑岩是由前印支期的被动大陆边缘环境转化为晚三叠世具有多岛弧盆特征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浊流沉积的产物,在其之间和周缘分布着与火山活动有关的岛屿或陆缘岛弧,为盆地充填提供相关物源。  相似文献   
25.
激光拉曼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微区定性分析方法,在地质矿产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流体包裹体分析、沉积有机质研究以及矿物组分鉴定方面。在流体包裹体分析中,诸如高斯-洛仑兹去卷积分峰、频移参数法、CO2拉曼光谱压力计等方法以传统的定性分析为基础,借助峰面积、峰半高宽等拉曼特征参数与浓度、压力、同位素的良好线性关系,可对其盐度、压力、同位素进行分析; 在沉积有机质研究中,碳质物拉曼温度计可反映岩石变质级别、有机质成熟度和热演化程度; 在矿物组分鉴定中,运用点到点、点到面方式可方便快捷地对相似矿物、微小矿物进行鉴别。结合相关文献,评述了激光拉曼光谱在以上方面的最新发展,总结了现有成果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这些新方法能较好地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但也需注意诸如荧光干扰、不同实验条件等对实验过程的便捷性、重现性和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认为未来应当加强激光拉曼光谱与其他仪器之间的联用,以提高测试效率,进一步拓展拉曼光谱技术在矿产资源利用与综合研究中的应用范围,为地质工作提供更为高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6.
戴婕  杜谷  徐金沙  潘忠习 《矿物学报》2015,35(1):107-112
铼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少的元素之一,独立的铼矿物十分罕见,我国过去未有发现铼矿物的报道。近年来,我们在对丹巴杨柳坪铜镍矿床进行深入的矿物学研究中,偶然发现了四边形铼矿物Re1其化学简式(Re,Cu,Os,Fe,Ni,Pb)1S2(国际矿物协会未命名委员会指定编号:UM2014-01-S:Re)和三角形铼矿物Re2化学简式(Re,Cu,Fe)1S2(国际矿物协会未命名委员会指定编号:UM2014-02-S:Re)。通过能谱和拉曼光谱分析发现,2种铼矿物的成分和结构明显不同于已报道的铼矿物,具备了成为新矿物的有利前提。尽管目前缺乏电子探针和单晶衍射数据进行验证,但已有成分和结构数据表明,这2种铼矿物有可能为新的矿物种,虽未正式申请并通过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命名委员获批,但国际矿物协会未命名委员会已指定上述2种铼矿物的未命名编号,我们也因此获得了申请该2种铼矿物可能申请获批成为新矿物的优先权。  相似文献   
27.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地壳活动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位于川青地块及其南缘鲜水河断裂带,地质条件复杂。GPS监测表明,川青地块及其邻区的地壳运动水平速度,具有自西向东递变下降的顺时针涡旋转动的总趋势;鲜水河断裂带有较高的移动速率;工程区东、西两侧的测站之间有一定的水平速度矢量差。工程区为高地应力区,并可产生局部高应变能带。鲜水河断裂带为我国西部的强震带;川青地块内部已发生5级以上地震25次。与中强震有关的断裂带通过工程区,并表现出工程区地壳活动性。地壳活动性将对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8.
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沙漠古风向变化规律及其气候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沙漠风向标志的测量,揭示了古盛行风风向变化规律和古风带样式.发现该沙漠为行星风系控制.早期,副热高压带作短周期的南北向漂变,造成西风与东北信风交替现象;晚期,副热高压带作了长周期的南向漂变,使沙漠处于西风带之中,完全被西风带控制.古风带样式的恢复为青藏高原隆起前东亚大气环流样式提供了直接的环流证据.  相似文献   
29.
温室效应下的气候状态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地史中的温室气候尤其是白垩纪气候究竟是均一还是非均一的问题曾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通过对中国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沙漠的旋回性、古风向转换和水循环变化的分析,认为白垩纪气候具有极强的周期性,不仅具有中长周期的变化,而且还有极强的季节变化,甚至还有瞬间的变化.研究表明,白垩纪气候并非均一.  相似文献   
30.
碳酸盐物质碳氧同位素广泛应用于地质和气候环境研究,而标准物质是其分析的基准物质和数据比较的重要依据。不同标准物质性状存在差异,对于性状特点的了解,有助于标准的选择和使用、不均匀性的改善以及最佳实验条件的建立。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光学显微镜及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EDX-SEM)技术,从不同尺度对物源、粒径、颗粒形貌和结构,以及纯净程度等性状不同的碳酸盐碳氧同位素标准物质开展了观察和分析,并采用连续流磷酸法测定部分碳酸盐标准物质的δ~(13)C和δ~(18)O值,从而探讨其性状特点以及对分析和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碳酸盐标准物质普遍含有非碳酸钙成分,如少量石英;以及存在明显性状差异的颗粒,但总量较少。不同标准物质之间、标准物质颗粒之间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粒径、形貌、微细结构和矿物组分等性状差异。实验测定了不同标准物质的δ~(13)C和δ~(18)O值,多数分析结果与推荐值吻合,其中IAEA-CO-8的δ~(13)C和δ~(18)O值标准偏差相比其他物质偏大,可能与该标准组成复杂且均一性较差有关,而NBS20的δ~(18)O值标准偏差相对偏大以及7902的δ~(18)O值与推荐值偏离较大,推测与其粉末状且组成颗粒细小的性状更容易受到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的影响有关。结合前人和本研究认为,在推荐使用量下天然碳酸盐标准物质性状对分析精准性造成的影响有限;而为了保证微量分析和研究的准确性,建议根据分析和研究目的,结合标准和物质的性状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标准以及标准中的颗粒,同时粉末状且组成颗粒细小标准物质在制备和保存上需要更加注意。本研究补充和丰富了碳酸盐碳氧同位素标准物质的性状信息,有助于其更好地应用于微量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分析和研究,同时也为保存和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