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岩浆去气作用碳硫同位素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开放体系条件下的瑞利分馏原理,并考虑岩浆中可能溶解的合碳和含硫组分,从理论上定量模式了岩浆去气作用对火成岩碳、硫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浆CO2去气作用能够导致岩石中碳酸盐显着亏损13C,其δ13C值能够从原始-5‰变化到-20‰(PDB);岩浆CH4去气作用则导致岩石中碳酸盐相对富集13C,其δ13C值能够从原始-5‰变化到+4‰。岩浆SO2去气作用可以导致岩石中硫化物显着亏损34S,其δ34S值能够从0‰变化到-8‰(CDT);岩浆H2S去气作用则导致岩石中的硫化物相对富集4S,其δ34S值能够从0‰变化到+6‰。因此,除源岩原始同位素不均一性和地壳物质混染能引起火成岩的碳、硫同位素组成发生较大变化外,岩浆去气作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2.
中国海洋地球化学探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球化学探测与分析技术在海洋地质调查、海底矿产资源勘探、研究与开发中发挥巨大作用,文中简介了我国目前海洋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现状,着重评介了用于海洋地球化学探测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主要包括:船载现场民探测技术;陆上实验室的现代分析方法以及用于化学数据质量监控、分析方法评价和进行国际对比的各类海洋标准物质的研制与应用。并结合前及近期我国海洋矿产资源与环境研究任务,对发展海洋地球化学探测与分析新技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3.
无机成因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的理论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机成因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的理论模式*张学华郑永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肥230026)关键词地球去气地球化学储库效应碳同位素理论模式地球内部是一个巨大的富含挥发组分的熔体流。挥发分可以随火山活动沿断裂等上升。随着压力和温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24.
张学华  吉昂 《岩矿测试》1999,18(2):124-127,130
采用低分辨率能量色散X射线荧不分析仪和偏最小二乘法对太平洋多金属结核中的Mn,Fe,Co,Ni和Cu等元素进行了现场分析,并对所用仪器的性能和方法的可靠性作了评价。方法经国家级标准物质验证,其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RSD各元素均小于1.0%,分析结果满足现场分析中矿物品位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25.
地质标准物质的粒度测量与表征实践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样品粒度是粉体地质标准物质的一项重要特性指标。长期以来地质标准物质的粒度一直是采用筛分法或沉降法检测,最终大多以加工样品通过一定筛目(一般为-200目)的比例来表达;近年来超细标准物质研制引入了以激光粒度仪为代表的粒度检测与分析的现代方法,并可以直观的粒度分布图和简洁明晰的特征粒径等多种方法来表达粒度分布特征,大大提升了粉体地质标准物质粒度分布特性的测量及表征水平。文章在前期采用激光粒度仪测量超细标准物质粒度分布特征工作的基础上,用此法测量了当今广泛使用的典型地质标准物质的粒度分布,为这些标准物质的正确使用和取样不确定度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就今后地质标准物质乃至地质分析样品的粒度检测与表征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6.
世界大洋地质与矿产标准物质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世纪80年代中以来,中国相继研制了4批共11个大洋地质与矿产标准物质,形成了多金属结核(GSPN-1~3)、海山富钴结壳(GSMC-1~3)、富钴结壳的铂族元素(MCPt-1,2)和深海沉积物(GSMS-1~3)4个标准物质系列。笔者简介了这些标准物质的研制背景,评介了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美国、俄罗斯、印度和日本等)研制的大洋地质与矿产各标准物质系列,对比了其定值数据、特点及应用。虽然中国的研制工作起步较晚,但由于采用了更先进的分析测试技术和国内外多实验室合作定值方式,使这些标准物质定值组分多、系列性好,也有较大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27.
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在富钴结壳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具有快速、无损分析的特点,本文重点研究了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在富钴结壳碎块和浅钻岩心野外现场原位分析中的应用能力。采用压片法制样,以富钴结壳国家标准物质(GBW 07337~GBW 07339)和多金属结核国家标准物质(GBW 07249、GBW 07295和GBW 07296)作为校准样品,建立了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富钴结壳样品的校准曲线。方法经国家标准物质GBW 07339验证,元素Mn、Fe、Co、Ni和Cu的精密度(RSD)在0.3%~3.0%之间,满足富钴结壳样品现场分析的要求。在海上资源勘查现场,应用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富钴结壳碎块和浅钻岩心原样进行了现场原位分析。富钴结壳碎块原样烘干后直接测试分析数据与实验室压片制样XRF分析数据对比表明,Mn、Fe、Co、Ni和Cu元素的测定值一致性良好;浅钻岩心的原位分析数据与实验室人工分层分析数据对比表明,各层位Mn、Fe、Co、Ni和Cu元素直接测试数据与实验室压片制样XRF分析数据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实际应用研究表明,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适合于现场原位分析,满足野外富钴结壳资源快速评价的要求,同时原位分析能更真实地反映原始富钴结壳岩心不同层位中各元素的变化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富钴结壳成矿机制提供更丰富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28.
建立固体岩芯钻孔数据库的意义 钻探资料是地质勘查工作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成果之一.世界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对钻孔资料的管理和使用,建立了各类钻孔数据库.  相似文献   
29.
平顶海山富钴结壳分布上界的确定对准确估算结壳资源量至关重要.长期以来, 这一问题未能有效解决.通过浅地层剖面测量和海底摄像的首次联合应用, 发现浅地层剖面测量揭示的海山浅部地层结构与海山结壳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沉积物分布的上界往往与结壳分布下界对应.通过对浅剖测量结果的分析, 并对比海底摄像资料, 可以确定沉积物分布的下界, 进而推断结壳分布的上界, 据此判断西太平洋某海山结壳分布的上界水深为1560m左右.   相似文献   
30.
采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WD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原子荧光光谱(AF)和化学等多种现代化分析技术,研究测定了我国“海洋四号”船1987年采自约翰斯顿岛附近海山上的富钴锰结壳样品化学组成;获得了主、次和痕量(包括全部稀土元素REE)共52个组分的含量,并以地壳元素丰度的新数据计算了各元素的富集因数ef(enrichmentfactor)。与大洋多金属结核相比,该结壳样的主要地球化学特征是:Co和Pt的质量分数较高(分别达1.2%和0.3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