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2篇 |
免费 | 240篇 |
国内免费 | 23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6篇 |
大气科学 | 121篇 |
地球物理 | 128篇 |
地质学 | 814篇 |
海洋学 | 124篇 |
天文学 | 22篇 |
综合类 | 152篇 |
自然地理 | 1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104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63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55篇 |
2009年 | 66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59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7篇 |
1979年 | 3篇 |
1973年 | 6篇 |
1965年 | 4篇 |
1959年 | 7篇 |
1957年 | 7篇 |
193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煤岩是一种对温度、压力等地质环境因素十分敏感的有机岩,地质演化过程中的各种构造-热事件必然导致煤岩发生一系列物理与化学结构的变化,并形成不同类型的构造煤。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煤岩不仅发生脆性和韧性变形,而且还产生不同程度的动力变质作用。因而,关于煤岩构造变形与动力变质作用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在煤层气资源评价以及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中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构造煤系列Ro,max、XRD和NMR(CP/MAS+TOSS)等测试和实验方法的对比研究,深入分析了煤岩不同构造变形和动力变质特征,进一步探讨了构造应力下煤岩动力变质作用的机理。研究成果表明,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煤岩脆性变形主要是通过破裂面上快速机械摩擦转化为热能而引起煤岩化学结构与其成分的改变;而韧性变形煤主要是通过局部区域应变能的积累而引起煤岩化学结构的破坏,从而发生不同机制的动力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困扰俺10多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提到家里的宅基地纠纷妥善解决一事,河南省登封市君召乡海渚村村民林点的喜悦之情就溢于言表。原来,林点与邻居存在宅基地权属纠纷长达11年之久,曾多次到上级上访告状,迟迟没有得到解决。登封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高玉杰得知情况后,立即带领工作人员多次实地调查了解,并对此案进行了公开听证,最终使林点满意地接受了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03.
104.
一.前言不同场地条件下的强震记录,不仅对开展地震地面运动研究很重要,而且对地震工程和工程抗震等方面的研究也极为重要。但是,由于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机率及当前地震预报的水平所限,要取得理想的强震记录很困难,尤其是取得主震的近场记录更为困难。因此利用人工手段模拟天然地震,从而取得强震地面运动的各种资料,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虽然人工地 相似文献
105.
罗平生物群是我国著名的三叠纪海相生物群,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Pelsonian亚期,主要分布在云南罗平县城周围大洼子、九光村等地.在泸西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发现了海生爬行类、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植物等罗平生物群化石类型,初步研究显示泸西地区罗平生物群化石构成面貌与罗平基本一致,但新发现的盾鳞化石是罗平生物群层位软骨鱼类的首次报道.在泸西白水塘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剖面中识别出了Nicoraella germanicus、Nicoraella cf.kockeli和Neogondolella? bifurcata等牙形石类型,构成面貌特征表明其归属于中三叠世安尼期Pelsonian亚期,与罗平地区地层时代相当.泸西地区罗平生物群化石的发现扩大了罗平生物群的分布范围,其中新发现的盾鳞化石为研究华南中三叠世软骨鱼类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06.
湘桂黔滇藏红色岩溶风化壳发育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对湘,桂、黔,滇,藏等地岩溶区红色风化壳的野外和室内研究,从表生地貌学,粘土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角度分析红色石灰土性质与地貌演化的关系,提出红色岩溶风化壳发育的二阶段模式;1)地貌夷平-风化物质积累阶段,在地貌演化过程中溶蚀残余物质不断积累,最后在夷平面上形成厚层连续的泥质风化壳,夷平面的地貌水文条件有利于粘粒的形成和保存,但限制了富铝化作用的有效进行,造就了岩溶风化壳粘粒含量高,富铝化程度低的特点,这与研究区23个红色岩溶风化壳剖面化学,粒度特征和粘土矿物组合特点一致。2)地貌切割-风化壳淋溶阶段,原始夷平面上的风化壳大多呈灰色,只有在构造隆升和地表微切割导致地下水位降低,淋溶条件开始改善的情况下,风化壳才有可能枞根本上转为红色。 相似文献
107.
首次将列率谱分析的方法引入到随机海浪的研究。根据不同环境条件下实验室资料,对列率谱与频率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列率频对频率谱高频部分有明显改善,特别对二倍频含能段的分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另外,列率谱具有计算速度快、简单易行、分辨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8.
柴达木盆地北缘(以下简称柴北缘)—东昆仑地区已经勘查发现了一批造山型金矿,它们是加里东和晚华力西—印支复合造山作用的产物。通过柴北缘—东昆仑地区12处造山型金矿中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该区造山型金矿中发育两种不同的成矿流体:低盐度的H2O-CO2-NaCl-CH4流体和低盐度的H2O-CO2-NaCl±CH4。前者的XCH4、XCO2和XH2O分别为0.14~0.34(平均值0.24)、0.11~0.59(平均值0.34)和0.64~0.31(平均值0.42),温度变化为180~270℃,压力为180~560Mpa,是晚加里东期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主要沿加里东碰撞造山带边界的上地壳底部-中地壳上部的塑性变形带大规模流动,并在本区形成了广泛的金矿化;后者的XCH4、XCO2和XH2O分别为0~0.12(平均值0.06)、0.18~0.25(平均值0.21)和0.79~0.69(平均值0.73),温度变化为280~449℃(主要在280~360℃),压力为80~230Mpa,主要与晚华力西—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有关,其中不少矿床还受侵入岩浆作用的影响,其沿晚华力西—印支期碰撞造山带边界的上地壳大规模流动,导致了本区造山型金矿的最终定位。上述两期成矿流体的盐度相差不大,总体变化在1.4%~11.4%(NaCl)(大部分集中于2.7%~9.1%)。压力-深度换算结果显示,本区晚华力西—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表现出地壳强烈隆升过程,其最大隆升幅度达12km。这说明该区大规模的造山型金成矿作用发生在地壳隆升的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109.
110.
地震前兆台网的运行直接影响产出的观测数据质量。观测数据平均连续率和平均数据完整率可以反映地震前兆台网的运行质量。对中国地震背景场探测项目试行期间(2014年)及正式启动后2015年度的观测数据质量,从以上2个指标进行分析,并对比原有仪器运行质量,可知背景场项目试运行期间,各学科台网投入仪器运行稳定,观测数据符合相关要求,总体质量良好,观测仪器可以投入正式运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