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西秦岭李坝式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坝式金矿床是位于西秦岭礼岷金成矿带中川印支-燕山早期岩体外接触带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类型,其成矿与岩体、构造等关系密切,含矿围岩为成矿提供了矿质来源,金矿(化)体与围岩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中川岩体为成矿提供了热动力.氢氧同住素研究表明,由岩浆水、地层水、大气降水等共同组成了成矿热液,热液沿构造带上升的过程中萃取了容矿围岩中的成矿物质.在地壳浅部由于物化条件的改变在容矿构造中富集成矿,形成金矿体,并形成了特定的围岩蚀变,因而属地下热卤水溶滤型浅成中低温充填-交代型金矿床.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西秦岭礼岷金成矿带岩体(岩脉)、地化异常、构造、蚀变四位一体的综合找矿模式,热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黑云母带(Ⅱ带)是区域找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2.
西秦岭党川地区泥盆纪花岗岩类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川地区位于祁连—北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该地区分布有不同时期的花岗岩类,泥盆纪花岗岩类由党川岩体、火炎山岩体2个岩体组成。党川岩体岩石化学以富集SiO2(SiO2=72.29%~73.40%)、K2O(K2O∕Na2O=0.86~2.01)、Al2O3(A ∕ CNK =1.05~1.20)为主要特征;火炎山岩体岩石总体SiO2较低(平均69.70%),但K2O(K2O ∕ Na2O =1.14~1.88) 、Fe2O3+FeO﹑MgO较高。岩体的共同特征是岩石属钾玄质系列,表现为过铝质岩石( A ∕ CNK大于1.0)的特征;微量元素相对富集Ba、Zr、Rb、Sm、Ta及Rb、Ba、Th、Nb等元素;稀土元素丰度总体较高,以富集轻稀土元素,发育明显的铕负异常和铕亏损,δEu值较低(δEu=0.36~0.61)为主要特征;岩石锶初始比n(87Sr)/n(86Sr)i 大于0.7070,氧同位素δ18OSMOW较高(δ18OSMOW=+8.89‰~+1108‰),岩体物质来源为上地壳,属浅源的壳源型花岗岩类,具S型花岗岩的特征,其形成与后造山阶段的大陆抬升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地面地质调查、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和高精度遥感影像解译相结合的手段,对天水市活动断裂带开展了综合地质调查和研究,基本查明了该区活动断裂的空间分布、出露情况、错断规模及断裂特征。活动断裂主要有北西西、北西和北东向3组,其控制了天水市新生代以来地质地貌格局。其中,北西西向断裂是天水城市规划范围主要活动断裂,沿断裂走向延伸大、断裂破碎带出露宽,活动性强-极强;北西向断裂中等;北东向断裂活动性较弱。该研究对提高天水市城市活动断裂研究、国土空间规划及防灾减灾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天水地区北秦岭造山带花岗岩地球化学及构造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区域地质调查及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岩石学、接触关系、同位素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对位于天水南部地区的晚加里东期百花岩体、熊山沟岩体,早华力西期党川岩体、火炎山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讨论.百花岩体岩石化学低钾(K2O/Na2O=0.13~0.91)、低铝(A/CNK=0.74~0.78),微量元素相对富集Cr、Ni、Y、Rb、Sr,贫Nb、Zr,稀土元素丰度较低(∑REE=107.71 × 10-6~191.13×10-6);熊山沟岩体早期岩石化学成分低钾(K2O/Na2O:0.33~0.42),晚期岩石相对富集钾(K2O/Na2O=1.01~1.43),微量元素富集Th、Hf、Nb、Zr等元素.晚加里东期岩体的共同特点是岩石属拉斑-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以富集轻稀土元素、无铕负异常或铕负异常不明显为主要特征,氧同位素值较低(δ18O: 3.32‰),岩石具Ⅰ型花岗岩的特征.熊山沟岩体物质来源于下地壳,百花岩体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党川岩体富集SiO2(SiO2=72.29%~73.40%)、K2O(K2O/Na2O=0.86~2.01)、Al2O3(A/CNK=1.05~1.20);火炎山岩体岩石总体SiO2含量较低(平均69.70%),但K2O(K2O/Na2O=1.14~1.88)、Fe2O3 FeO、MgO较高.早华力西期岩体的共同特征是岩石具钾玄质系列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为过铝质岩石(A/CNK>1.0),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zr、Rb、Sm、Ta及Rb、Ba、Th、Nb等,稀土元素丰度较高,轻稀土元素富集,铕亏损强烈,铕负异常明显,δEu值较低(δ Eu=0.36~0.61),(87Sr/86Sr)0大于0.7070,氧同位素δ18O较高(δ18O= 8.89‰~ 11.08‰),物源为上地壳物质,属壳源花岗岩类,岩石具S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或后造山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5.
西秦岭成矿带(Ⅲ-28)已发现44种矿产,包括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15种、非金属矿产23(包括洮砚石)种、水气矿产2种。已发现各类矿产地675处,其中超大型8处、大型31处、中型80处、小型276处、矿点280处。按成矿亚带展现的成矿强度排序:合作–西和–凤县成矿亚带(Ⅳ-28(1))>兴海–碌曲–徽县成矿亚带(Ⅳ-28(2))>迭部–武都–留坝成矿亚带(IV-28(3))>玛曲–九寨沟–三河成矿亚带(IV-28(4))。按地质时代展现的成矿强度排序:中生代(Mz)>晚古生代(Pz2)>新生代(Cz)>早古生代(Pz1)。笔者按矿种和矿床类型全覆盖原则,对西秦岭成矿带厘定了矿床成矿系列11个,解析出矿床成矿亚系列20个及矿床式66个;基于矿床成矿亚系列的成矿时代–成矿作用–构造环境综合图解,建立了该成矿带区域成矿模式。西秦岭成矿带成矿演化的驱动力,内生动力占主要地位,外生动力占次要地位。华力西期的逐步拉张裂陷和印支期的强烈挤压造山,是西秦岭成矿带成矿最优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6.
北秦岭天水东部地区地壳构造演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构造体制的转化出发探讨了处于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的天水东部地区地壳构造演化史。研究区地壳构造演化大致经历了8个大的构造旋回、7次构造体制的转变和15个世代的构造演化变形序列 相似文献
17.
西秦岭教场坝岩体岩浆混合成因的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场坝岩体是一岩浆多次脉动形成的复式深成岩体,由3个单元组成,它是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混合花岗岩,在混染较强的花岗闪长岩中分布有大量的镁铁质包体.寄主岩化学成份贫SiO2,富FeO* Mgo,铝饱和度(A/CNK)>1.0,岩石为过铝质类型,KzO/Na2O>1.0;镁铁质包体(MME)富SiO2,贫FeO* MgO,铝饱和度(A/CNK)<1.0,K2O/Na2O<1.0,二者均为钙碱性系列,两者间有明显的物质交换.包体与寄主岩石微量元素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Rb,Sm,Be及高场强元素Nb,Th等,亲铁元素Co,Cr,Ni也相对富集,但二者演化规律不同;稀土元素总量寄主岩相对较低(REE=254.78×10-6),稀土配分模式发育明显的铕负异常,δEu值较低(平均0.48);镁铁质包体稀土总量相时较高(REE=298.75×10-6),配分模式发育极微弱的铕负异常,δEu值较高(平均0.78).研究表明:镁铁质包体具幔源型花岗岩类特征,而寄主岩石二长花岗岩具壳源型花岗岩特征,包体与寄主岩石具不同的岩浆来源.氧同素显示镁铁质包体中有大量地壳物质的加入,教场坝岩体的形成与岩浆混合作用有关,是酸性岩浆与基性岩浆混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新疆乌恰萨瓦亚尔顿铅锌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一轮地质调查工作的展开,近年来地质工作者在西南天山成矿带进行了大量的地质普查工作,地质找矿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新疆乌恰萨瓦亚尔顿铅锌多金属矿的发现即是该成矿带地质找矿的重要成果。在普查评价的基础上,对新疆乌恰萨瓦亚尔顿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全面总结,该矿床成矿受地层、构造等因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再造型铅锌矿床。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估算了资源量,初步认为,矿床规模为小型。在总结区内成矿规律的同时,指出了进一步开展矿区地质找矿工作的方向,并对找矿远景进行了初步分析。该矿床的发现,对西南天山成矿带铅锌多金属地质找矿及新一轮地质调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开拓了该成矿带地质找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舒家坝群(D2-3S)是西秦岭北带构造蚀变岩型金矿重要的赋矿地层,为一套浅变质的具类复理石沉积特征的细碎屑岩及少量碳酸盐岩组合,形成时代为中晚泥盆世。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西秦岭两当县北解板沟一带原划舒家坝群中新填绘出一套被断裂围限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系,与舒家坝群的主体岩性差别明显。通过对该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系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分别获得其中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04±2 Ma,英安斑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09±3 Ma,表明该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系形成于晚三叠世。据此,将其从原划舒家坝群中解体,暂划归华日组(T3hr)。 相似文献
20.
陕南北大巴山地区黑色岩系发育,其中圈定出了一批Ag、Mo、V、As、Sb等多元素综合异常,且Ag元素异常规模大、强度高,具分带,但银矿找矿工作一直没有得到突破。在对区内黑色岩系及新发现银矿(化)体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Ag元素异常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①下寒武统鲁家坪组(黑色板岩、硅质岩)是Ag元素的初始富集层位,该套黑色岩系中Ag与Mo、V元素为同组元素,且富集过程一致,显示其富集过程具深海冷水沉积特征。②次生淋滤作用是Ag元素叠加富集的主要成矿作用,在一些Ag异常区内易发生淋滤作用的有利地带,会形成次生淋滤型的银矿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