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泥质膨胀岩崩解物粒径分布与膨胀性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崩解性是膨胀岩最基本的特性之一,但在膨胀岩膨胀性的快速判别指标中少见关于崩解性及崩解物的定量指标。因此,有必要开展膨胀岩崩解物粒径分布特征和崩解性与膨胀性之间关系的研究,以对膨胀岩的快速判别进行补充。以浙江台州黑洞、蛇蟠岛和新疆大阪隧洞泥质岩样品为例,进行了干燥饱和吸水率和干燥饱和崩解试验,并分析了干燥崩解物粒径分布特征、耐崩解性指数及其与基于干燥饱和吸水率的膨胀性判别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膨胀岩膨胀性的强弱与其崩解物的最大含量粒组颗粒粒径、有效粒径和耐崩解性指数呈反相关关系。膨胀岩崩解物粒径分布的差异性对其膨胀性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2.
"曾呈奎海洋科技奖"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科学家命名的科技奖项,旨在继承、开拓和发展我国卓越科学家曾呈奎先生在海洋科学领域开创的事业,弘扬曾呈奎先生爱国奉献、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奋力开拓和重视选拔新秀的精神,鼓励广大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热爱海洋科学事业,勇攀科学高峰。  相似文献   
53.
54.
海岛是海陆兼备的重要海上国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殊的海洋资源和环境的复合体,是我国海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主题为"海岛开发与管理"的中国海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于2009年12月8日至9日在广东省珠海国际会议中心召  相似文献   
55.
东坪金矿构造解析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里德尔(Riedel)剪切裂隙理论,在东坪金矿构造区域内划分出若干种剪切类型。不同期次裂隙的复合叠加,经后期成矿地质作用的改造,成为东坪金矿的赋矿构造。  相似文献   
56.
水力压裂微地震井地联合监测系统及仪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力压裂技术是油气田增产和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有效技术手段,通过监测油层裂缝延展过程中产生的微地震事件,能够有效地判断裂缝走向.现有的井中监测方法存在成本较高、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地面监测存在信号信噪比低、垂向分辨能力差等问题.本文采用井地联合微地震监测的方法,在地面布置采集仪器的同时,选择邻近的单口监测井放置井中仪器,对微地震事件进行联合监测定位.采用联合监测的方法,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都能够获得较好的监测视角,对比单一监测方法提高了微地震事件的定位精度.在此方法的基础上研制的井地联合微地震监测仪器系统,解决了现有仪器系统在进行联合监测时通讯链路不通的问题,实现了在压裂施工现场对微地震联合监测数据的实时回收、处理及结果呈现.应用本系统在大庆油田进行现场监测,获取的微地震事件对压裂裂缝进行了有效评价;通过对已知射孔点进行反演定位,采用井地联合监测将定位误差由地面监测的32 m降低至14 m,验证了本文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7.
王旭  柴洪洲  王昶  种洋 《测绘学报》2020,49(8):983-992
为了提高卫星钟差预报的精度,针对小波神经网络(WNN)模型未能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小波函数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hannon熵-能量比"的优选小波函数的小波神经网络钟差预报模型。首先利用小波函数对钟差一次差分数据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得到变换后的小波系数。然后分别计算小波系数的能量值和Shannon熵值,将"Shannon熵-能量比"(SEE)作为最优小波函数选择的评价指标,以指导选择最适合的小波函数作为WNN模型的激活函数。最后利用优选的WNN模型对卫星钟差进行预报,对预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能够根据卫星钟差实际情况准确指导WNN模型选择合适的小波函数,提高WNN模型的预报精度和适用性,使该模型可以实现卫星钟差较高精度的预报。  相似文献   
58.
王建平  严明洋 《贵州气象》1999,23(6):11-13,16
分析了遵义市1998年4月10日这次冰雹产生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分布特征,得知这次强降雹天气是由于较强的冷空气冲击,低层暖湿气流堆积而产生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所造成的。而K指数,SI指数对预报对流天气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9.
结合天津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归纳了天津地区地震灾害的分布特点;考虑地震灾害下人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出3种典型避难行为规律。在选取安全合理的应急避难场所与考虑灾区道路网络信息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静态与动态Dijkstra算法,对天津市某居民小区至长虹公园避难场所的最佳避难路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种方法计算获得的最佳避难路径完全一致,由居民点到安置点的最短路径长度为3 433 m,最短耗时为18.93 min,说明使用Dijkstra算法可为城市灾害避难路径选择与应急预案制定提供必要的方法基础与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60.
湛江湾填海工程对海床冲淤的影响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湛江湾泥沙数学模型,模拟了湛江湾海床冲淤演变,模拟结果表明,湛江湾海床较为稳定,年冲淤强度小,模拟冲淤分布与历史海图资料得出的长期演变趋势符合。模型用于湛江湾围填工程对海床冲淤变化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工程后海床冲淤强度没有明显的改变。另外,优选了围填方案,估计了港池的淤积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