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测绘学   156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527篇
海洋学   144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5 毫秒
991.
高台组(φ_(2g))一名,最早系尹赞勋、卢衍豪(1945)所创。为一套厚约130~290米的薄层石灰岩,其顶部和底部均含属种多相同的化石。 1964年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文堂等研究了贵州这套地层,认为产Kaotaia为代表的地层称高台组,并建立Kaotaia magna带。  相似文献   
992.
高台组((?)_(2g))一名,最早系尹赞勋、卢衍豪(1945)所创。为一套厚约130~290米的薄层石灰岩,其顶部和底部均含属种多相同的化石。1964年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文堂等研究了贵州这套地层,认为产 Kaotaia 为代表的地层称高台组,并建立 Kaotaia magna 带。1970年贵州108地质队1:20万沿河幅区测报告,记载着三个 Kaotaia 的层位,并重新对高台组下了如下定义:在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产三叶虫 Redlichia 的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之上,上覆地层平井组浅灰色石英砂岩之下,上部为浅灰色、深灰色薄层及页片状白云岩,  相似文献   
993.
任明达 《沉积学报》1983,1(4):78-91
沉积相是沉积物形成条件的物质表现。各种沉积环境受构造、气候等条件的控制,各自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从而产生具有各种沉积特征的沉积物。沉积相分析是对地层单元进行环境解释的基础。由于沉积岩都已脱离其形成时的环境条件,因此进行沉积岩相分析的前提是建立沉积特征与环境条件之间的联系。这一任务主要通过现代沉积相的研究来完成。这类研究的意义早在十九世纪就由Walther,J提出,并命名为《比较岩石学》(Comparative lithology ),苏联至今沿用此名,西欧各国大多改称为《比较沉积学》( Comparative sedimentology )。比较沉积学的核心是利用现代沉积环境的比较资料对地层单元的古地理环境作综合解释,它是在地貌学、沉积学和沉积岩石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可用图1表示。  相似文献   
994.
六、渗入成因地下水成分的形成渗入成因地下水成分的形成应该说从水分在大气圈中存在时就开始了。可分为四个阶段(在大气圈中,与生物圈接触,在岩石中,经历蒸发浓缩)来讨论这个题问。  相似文献   
995.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普查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6—10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地矿部、冶金部、煤炭部、化工部、核工业部、国家建材局、国家计委、全国储委、中国科协、有关大中专院校等70余个单位的90余名代表参加了这次论文广泛、内容丰富、讨论热烈、学术空气浓厚的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论文111篇,其中心议题为《普查勘探阶段的合理划分》和《如何寻找隐伏矿体》两个专题。矿床普查勘探专业委员会主任朱训致开幕词,并就上述两个专题交流了个人意见。他强调指出,寻找  相似文献   
996.
3.详查工作在发见原生矿化现象、老硐、废矿堆的地区,或者是从金属量测量的光谱分析发见元素含量高的地区,(在小比例尺时,即使是个别高点,也要加以注意),应加密点距线距进行详查(有时为了了解深处矿化晕的情况,还应从不同采样深度上加以比较)。剖面布置的方向,应垂直于假想矿体的走向,长度一般在300—500公尺左右。详查工作比例尺1:10,000的测量,测网的点线距一般为100×20公尺。这时一般的有色金属矿如含铜砂岩,沉积锰矿等矿床,其工作结果已足够用来作为转入地质勘探工作的依据.但是对脉状矿床,铅锌接  相似文献   
997.
四、热液成矿系统中地下水的运动和排泄地下水热液的运动和排泄特征对热浓成矿系统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成因和在不同埋藏集聚条件下,地下水的运动和排泄具有不同特征.渗入水在岩石空隙中的渗流是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其运动特征主要取决于补给区和排泄区的位置(地形高差及其间距)所决定的水静压力梯度.在不同深度上水交替强度不同.沉积成因水在初始迁移(压榨)阶段,水动力特征主要取决于上覆岩系重量和自重影响下沉积物的压密作用.由于压密层土颗粒骨架和其孔隙中的水共同承受上覆层的压力,水就产生了层状  相似文献   
998.
石英砂表面的微结构——一种沉积环境标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明达  缪昕 《地质论评》1984,30(1):36-41
沉积环境中的物理-化学过程必然在碎屑颗粒的表面留下各种作用痕迹。石英砂颗粒形态分析是沉积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环境分析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已知成因的现代石英砂表面的微结构,并以此对比和推断古沉积物的成因及其古气候条件,是近十几年来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研究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999.
我队先后三次参加石门东山峰磷矿勘探。前两次在矿区南翼施工。系一般硬、脆、碎磷矿地层。去年转移至北翼大成湾矿区勘探,钻孔大多穿过溶洞、裂隙或岩溶裂隙群,因而孔内情况复杂,不仅施工难度大,同时亦给钻探技术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由于及时总结施工经验教训,摸清岩溶规律,改革工艺,采用大、小口径分层钻进,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不足十个月的施工期内,完工钻孔46个,累计进尺19.861米。优质孔占81.3%,台效平均284米,单位成本38.19元/米,钻进效率和工程进度逐月提高。全队提前59天超额完成生产计划。现将该矿区岩  相似文献   
1000.
油类污染地下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各种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本文利用山东省淄博市某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油类污染事故的资料,通过地下水环境对照值的统计,首次研究了地下水油类污染与其他组分的关系,以及油类污染地下水造成的地下水地球化学的变化。提出地下水环境对照值可以作为地下水是否受到油类污染的水文地球化学指标。研究区中地下水油类重污染区的Cl-、COD、硬度和矿化度升高幅度较大,而轻微污染区则升高幅度较小;对于NO-3则在油类重污染区含量非常低,而轻微污染区则升高。研究区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化是由于油类污染过程中离子交换作用和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等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