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海地区富钛榴辉岩及金红石矿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的东海地区有富Fe—Ti的钛铁矿榴辉岩和富Ti的金红石榴辉岩。富Fe—Ti榴辉岩的次要矿物主要由钛铁矿和钛磁铁矿组成,可舍少量金红石,具有很低的Si02(38.0%-42.3%)、Na20+K20(0.48%~2.13%)和Zr、Nb、Ta、Ba、1Kb、REE含量,很高的FeO(18.24%-25.33%)、V和Co含量,并具有不同程度的LREE亏损、明显的正Eu异常;富Ti金红石榴辉岩舍有丰富的金红石和磷灰石,SiO2含量范围(38.0%-54.8%)较宽,FeO含量较低,P2O5含量较高(可达4.1%),而X-TiO2与P205含量具正相关性。相对于原始地慢岩.富Ti金红石榴辉岩具有Rb、Th、K、Nb、Pr、Nd、Eu、Ti、Lu的负异常和Ba、Sr、Zr的正异常.并具相对较高的IKEE含量,LREE富集和HREE亏损的1KEE分配型式。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揭示,Fe—Ti榴辉岩的原岩是变质的Fe—Ti辉长岩,是基性岩浆强烈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超基性-基性-中酸性层状侵入体的特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3.
缅甸硬玉岩是世界上最大和最重要的玉石矿床之一,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新特提斯洋缝合带中。研究表明,缅甸硬玉岩是新特提斯洋壳俯冲过程中橄榄岩经高压变质、交代作用形成的。对不同变质程度缅甸硬玉岩样品中的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缅甸硬玉岩中含有4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1不含或含少量甲烷的低盐度水溶液包裹体(Ⅰ型),呈孤立状或小群(簇状)产于硬玉晶体核部,或沿着硬玉晶体的生长环带分布,具有原生生长结构;2含石盐子晶的H2O+Na Cl±CH4三相包裹体(Ⅱ型);3纯甲烷(CH4)包裹体(Ⅲ型),可以细分为高密度(Ⅲa)和低密度(Ⅲb)两种;4气相或空包裹体(Ⅳ型)。研究表明,缅甸硬玉岩及其相关岩石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多期次流体交代事件。硬玉形成过程中,交代橄榄岩的流体相可能来自海水。首次在缅甸硬玉岩中识别出高盐度的含水包裹体和高密度的含CH4包裹体。高盐度的含水包裹体可能与硬玉岩重结晶过程相关,而高密度的CH4流体可能为俯冲板片的上地幔楔中超基性岩蛇纹石化过程的副产物。计算的流体包裹体等容线表明,硬玉岩演化过程中这些流体包裹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54.
胶东地区重要金矿床是以硫化物石英脉为主的和以硫化物蚀变岩为主的两类,对它们的成矿流体组分和温压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其含矿流体均起源于下地壳,为玄武岩浆底热提供热( 部分流体)作用形成;其含矿流体上升演化成矿过程表现:以硫化物石英脉为主的金矿床是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含矿流体降温降压结晶分异成矿,而以硫化物蚀变岩为主的金矿床则是流体发生沸腾作用成矿;成矿过程的温-压(能量)演化轨迹显示,大型矿床具有完整的P-T演化轨迹或具有沸腾特征,相对小的矿床一般不具完整的P-T轨迹.这项研究对深入认识胶东金矿成因及成矿规律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5.
大陆俯冲带的深部流体及变质化学地球动力学——以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岩石学、矿物化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在大陆俯冲带深部流体与变质化学地球动力学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性成果。研究证明大陆俯冲带的深部流体是高氧逸度、富硅酸盐的超临界流体,揭示出超高压变质极端条件下的流体-矿物(岩石)相互作用可以导致不活动元素发生溶解和迁移,可以导致金红石的Nb/Ta之间发生强烈的分异,提出俯冲到地幔深处的超高压榴辉岩是地球内部“隐藏”的超球粒陨石Nb/Ta比值的物质源区,与低球粒陨石Nb/Ta比值的物质源区大陆地壳和亏损地幔在化学成分上形成互补。 相似文献
56.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中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5,他引:2
初步的岩相学和冷热台显微测温表明,CCSDHP—UHP岩石中石英脉和后期碳酸盐脉中含有3种流体包裹体:盐水溶液(NaCl-H2O)包裹体(Ⅰ类)、NaCl-CaCl2-H20(Ⅱ类)和N2-CH4纯气相(Ⅲ类)包裹体,其中Ⅰ类盐水溶液包裹体可进一步分为中高盐度盐水溶液包裹体(Ia)、中等盐度盐水溶液包裹体(Ib)和低盐度盐水溶液包裹体(Ic),而Ⅲ类为CCSD中首次发现:Ia、Ib和Ⅱ型流体包裹体主要以原生或假次生形式赋存在榴辉岩的石英脉或石英颗粒中,在角闪岩相的片麻岩及其石英脉中均未观察到,显示它们可能主要被捕获于榴辉岩的减压重结晶或退变质阶段,而Ic型包裹体分布广泛,表明其主体可能是在超高压变质岩折返过程的最晚阶段捕获的;N2-CH4纯气相包裹体均为原生包裹体,主要呈孤立和小群状与Ia和Ib类包裹体分布于榴辉岩中条带状石英脉中,可能主要是在高压-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条件下被捕获的;CCSD榴辉岩中石英脉的主体形成于板块折返有关的减压重结晶和退变质,而片麻岩中石英脉则主要来源于角闪岩相及其后期退变质作用;榴辉岩和片麻岩中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的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存在明显区别,但它们各自相似于其寄主岩石中的石英颗粒中包裹体,说明CCSD中HP—UHP岩石在板块折返过程中释放出的变质流体没有经过大规模的迁移。 相似文献
57.
新疆海蓝宝石中包裹体特征,形成条件和鉴别专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海蓝宝石产于阿勒泰可可托海花岗伟晶岩脉之中,呈海蓝宝石的绿柱石中分多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其中以熔体-气液流体和CO2+H2O不不昆溶体包裹体类型为特征。流体包裹体捕获得的温度从大于700℃逐渐降低到200℃左右,捕获压力从大于300MPa也递减到200~100MPa。流体包裹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为合成宝石提供了实验数值依据,流体包裹体特殊的组合类型和标志牲以及一定的热力涫参数数值是分本区和其它产 相似文献
58.
江西东乡铜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主要对江西东乡铜矿成矿流体进行研究,探讨其成矿机制,分析成矿流体性质以及成矿流体来源。通过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研究和显微测温可以发现,第一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温度介于144~195℃,流体盐度0.35%~4.95% NaCleqv,第二阶段的流体温度有所升高,均一温度193~298℃,盐度1.40%~6.59% NaCleqv。第三阶段属于成矿期流体,捕获了富气相、富液相和含子晶三相包裹体,其端员均一温度主要在300~340℃和280~320℃之间,盐度介于0.35%~5.86% NaCleqv和29.4%~41.9% NaCleqv之间。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拉曼探针分析反映了前两个阶段流体挥发份主要为水蒸气。第三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含有H2O、CO2和CH4。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东乡铜矿第三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发生了明显的沸腾作用,因此,减压沸腾可能是导致流体中金属元素卸载的主要因素。同时,第三阶段流体的H-O同位素特征显示东乡铜矿具有岩浆水特征。 相似文献
59.
山东沂水太古宙蔡峪和大山岩体SHRIMP锆石年代学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本文首次报道了山东沂水蔡峪岩体和大山岩体锆石 SHRIMP 测年结果。结果显示,蔡峪岩体的侵位(或结晶)年龄为 2562±14 Ma(12个点的~(207)Pb/~(206)Pb 年龄平均值,95%置信度误差,下同),MSWD=4.5;大山岩体的侵位(或结晶)年龄为 2545±10 Ma(10个点),MSWD=6.1。两个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有所差别,但都属于该区同一岩体群,时代为新太古代。蔡峪岩体和大山岩体变质年龄分别为 2518±13 Ma和 2508±5Ma,它们曾分别遭受过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对应的是太古宙末期一次重要的变质构造事件。两个岩体中均含有数量不等、时代不同的古老残余锆石,其中在蔡峪岩体中获得 2.64~2.69 Ga、2.70 Ga、2.82 Ga、2.93 Ga和 3.07 Ga 5 组年龄,在大山岩体的残留锆石中获得 2.63~2.67 Ga和 2.82 Ga两组年龄。2.93 Ga和 3.07 Ga古老残余锆石的发现,进一步证明本区确有中太古亩地体的存在,这对探讨本区太古宙地壳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焦家断裂带是胶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断裂带之一, 很多大中型金矿床沿此带分布。依托莱州市吴一村地区焦家断裂带深部的"中国岩金第一见矿深钻"钻孔岩心, 挑选了不同蚀变阶段及主断裂带上下盘不同深度的花岗岩、黄铁绢英岩和金矿石开展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激光拉曼分析研究, 识别出3个成矿阶段、5个世代富含流体包裹体的石英和两大类型流体包裹体; 焦家断裂带深部金成矿流体性质为中-低盐度H2O-NaCl-CO2±CH4流体; 成矿流体来源为地幔富含成矿金属的流体与浅部下渗大气降水混合成因, 并可能有壳源变质流体的参与; 成矿流体中金主要以一价金的硫氢络合物(AuHSo)形式迁移。岩相学观察及显微测温结果表明, 主成矿阶段发生了H2O-CO2流体不混溶作用, 并导致金矿化, 发生流体不混溶的温度压力条件分别为210~260℃和150~210 MPa。中生代, 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北西向俯冲, 引起胶东地区强烈的挤压变形和岩浆活动(形成玲珑花岗岩体)。随后, 在早白垩世, 构造体制从挤压向伸展转换, 导致郭家岭花岗岩的侵位、郯庐断裂带的左型走滑运动, 以及一系列NE—NNE向次级断裂形成, 为深部岩浆-热液流体的上升提供了通道。在岩浆-热液流体上升过程中与地壳中-上部循环的变质水和大气水发生混合, 最终形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