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0篇 |
免费 | 249篇 |
国内免费 | 13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1篇 |
大气科学 | 56篇 |
地球物理 | 103篇 |
地质学 | 558篇 |
海洋学 | 143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78篇 |
自然地理 | 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51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6篇 |
1965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提出的基于小波变换及神经网络的图像压缩方法,能较好地解决DCT变换图像压缩比的缺点与不足,在理论上和技术上开辟了图像压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3.
4.
一、问题的提出自王长生(1975)报导了四川黔江正阳盆地红层中首次发现鸭嘴龙动物群以来,为一向归下第三系(东湖群)的红层,提出了归晚白垩世的有力证据。他还提出川、鄂、湘、黔交境附近的红盆堆积物应与正阳盆地相比,引起了地质工作者的注意。毛志中等(1979)在贵州盘县特区石脑公社所在的红层(原定上第三系)中发现了始新世脊椎动物化石,并将其与茅台群及全省习称的下第三系相比。同年,我队秦守荣同志在修文扎佐黑山水库主坝附近的红层中,发现了大量晚白垩世安陆孔轮藻植物化石等,为黔中地区红色盆地的地层时代提供了重要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5.
6.
论旅游业和交通业的互动与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通是决定旅游业发展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基本要素,而旅游业对交通的贡献率高,二者的互动作用非常明显,其互动作用表现在:旅游业拉动了交通业的发展,交通的改善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二者相互促进,良性发展。通过理论阐述旅游业和交通业的互动关系,提出了旅游业和交通业的整合途径。 相似文献
7.
浙江沿岸海域经济贝类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残留分布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6年6月和2007年6月采集于浙江沿岸海域12个站位的5种经济贝类样品,采用气相色谱(GC)方法,进行了有机氯农药(HCHs和DDTs)和多氯联苯(PCBs)残留量的检测,分析了不同种类贝类中HCHs、DDTs和PCBs异构体组分特征,探讨了浙江沿岸海域HCHs、DDTs和PCBs残留分布状况、年际变化趋势和DDTs的来源,并与厦门岛东部等5个主要沿海海域进行了污染物残留量的比较。结果表明:(1)调查区各海域贝类中的HCHs、DDTs和PCBs残留量(湿质量)分别为:(ND~7.86)×10-9,(0.72~281.73)×10-9,(ND~97.95)×10-9;残留量(湿质量)平均值分别为:1.50×10-9,33.65×10-9,19.56×10-9。调查区各海域所有贝类中的HCHs残留量,均符合国家一类生物质量标准,DDTs残留量仅在四角蛤蜊中符合国家一类生物质量标准,在其余4种贝类中仅符合国家二类生物质量标准。DDTs残留量平均值明显高于HCHs和PCBs,因此可以将DDTs视为调查区各海域典型的有机氯污染物。(2)在HCHs和DDTs组分中,分别以-αHCH和P,P-′DDT占优势;在PCBs中,以含4~7个氯原子的PCB占主要优势,调查区部分海域有新的HCHs和DDTs污染源。(3)自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HCHs和PCBs残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DDTs残留量则呈上升趋势,不同海域的有机氯残留量有较明显差异。DDTs的污染源与农业生产中三氯杀螨醇的使用有关。(4)与厦门岛东部等5个主要沿海地区相比,浙江沿岸海域经济贝类有机氯污染物中,HCHs残留量仍处于较低水平,DDTs残留量处于中等水平,PCBs残留量则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基于动力学法反演地球重力场的基本理论,研究了卫星初始状态向量误差对应用低轨卫星精密轨道数据反演地球重力场的影响。在仅考虑低轨卫星初始状态误差的情况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利用低轨卫星精密轨道数据反演地球重力场时,卫星初始状态向量误差需要重新进行估计;在目前的轨道精度水平下,若不顾及误差方程二次项的影响,反演弧长不宜过长;卫星初始状态速度误差(约1.5mm/s)的影响要大于位置误差(约10 cm)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重庆金佛山自然保护区22个地下水排泄点2005-2009年的水化学监测数据,对比了保护区内、外水化学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保护区外地下水的pH值较保护区内的要低,但电导率则较高;自然保护区外地下水的Ca2+、Mg2+、Na+、K+、Cl-、NO-3、SO42-、HCO3-浓度中值比自然保护区内的分别高27.78mg/L、3.23mg/L、3.47mg/L、0.97mg/L、2.38mg/L、9.29mg/L、15.06mg/L、42.03mg/L;保护区内白云岩地下水的Mg2+/Ca2+(摩尔比)为0.76~1.33,明显比保护区外灰岩、碎屑岩区的高,但保护区外灰岩地下水的Mg2+/Ca2+(摩尔比)较保护区内灰岩区的更高。岩溶地下水系统地球化学的敏感性以Ca2+、HCO3-、NO3-较为敏感,保护区内地下水的平均敏感指数(GSI)GSICa2+为0.097,GSIHCO3-为0.125,GSINO3-为0.008;保护区外地下水的GSICa2+为0.415,GSIHCO3-为0.334,GSINO3-为0.648。护区内所有取样点水质均为I或Ⅱ类;而保护区外地下水因受农业施肥、工业生活污水影响,1、16、19号泉的NO3-浓度偏高,为Ⅴ类,其余为Ⅲ类。总体上,保护区内水质明显优于保护区外,可见设立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岩溶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岩溶作用季节性变化对洞穴沉积物沉积速率的影响研究——以重庆雪玉洞地下河系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雪玉洞地下河系统为例,通过对2007年2月―2011年9月的水化学结果进行分析,结合近年来对洞穴沉积物沉积速率和洞穴CO2浓度的监测,发现雪玉洞地下河水化学成分受围岩的岩溶作用控制,地下河水中的3HCO、Ca2+分别占总离子的84.2%~94.4%,水化学类型为Ca2+-3HCO型。与西南其他岩溶研究区相比,该研究区域由于上覆植被好、枯枝落叶多、土质松软、岩石裂隙发育等因素,促使雨季岩溶作用较旱季异常强烈,雨季地下水中的3HCO、Ca2+和电导率较旱季分别高出20.1%、29.9%和16.5%。洞穴滴水在滴落过程中释放出CO2,导致洞穴CO2浓度升高,但由于雨季水源较旱季更为充裕(洞内表现为滴水增多),因而雨季的洞穴沉积速率较旱季高82.5%。雪玉洞内温度稳定、水汽饱和以及CO2浓度较高,使得岩溶沉积不易风化、色白如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