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143.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高压压汞等分析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东三区盒8段砂岩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序列,并对孔隙演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研究认为,盒8段储层砂岩类型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石英砂岩,结构成熟度较高,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孔隙、剩余粒间孔隙;储层砂岩经历了压实、压溶、溶蚀、交代及破裂多种成岩作用,已达到中成岩阶段B期。早成岩阶段的压实作用损失了24.2%的孔隙度,是导致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早成岩B期—中成岩A期在酸性成岩环境下易溶组分溶解形成的次生溶孔增加了0.3%~5.6%的孔隙度,高岭石的交代作用产生的晶间孔也成为储集体空间的重要构成。  相似文献   
144.
145.
1984~2012年海州湾海岸线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 通过改进归一化水体指数、二值化、潮位校正模型提取海岸线, 使用数字海岸线分析系统(Digital Shoreline Analysis System, DSAS), 对1984~2012年海州湾海岸线的时空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984~2012年间海州湾海岸线整体以4.29 m/a向海洋推进, 其中, 48%的海岸出现侵蚀, 侵蚀速率为22.83 m/a, 侵蚀现象主要出现在大堤修建前的部分粉砂淤泥质海岸。52%的海岸出现淤积, 淤积速率为25.90 m/a, 淤积现象主要出现在人工海岸、河口海岸和受大堤影响的粉砂淤泥质海岸。海岸线时空演变研究有利于科学地规划、开发和管理海洋及其沿岸空间资源, 并保证其环境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6.
1 防雷系统存在问题9号发射台是陕西最高的高山电视台发射转播台,位于秦岭山脉,海拔1900m,承担中央电视台1套和陕西省台4套节目的转播和发射,是党和政府的主要宣传工具,工作非常重要,雷电灾害是困扰本站多年的老问题,急待解决。发射台所在地,地形复杂,地表层土加石,厚度不超过80cm,地表下全为岩石。土壤电阻率为1700~2000Ω,年平均雷暴日为45d,雷电现象极易发生;发射台机房接地系统接地阻值15Ω,远大于国家标准要求;9号发射台机房设备供电系统无电涌保护器防护;发射台接地网,自成体系,相互交错,满足不了国标(50057-94)独立地网间距应>20m…  相似文献   
147.
针对同一空间数据跨不同媒介出版时存在的重复地图制作以及视觉表达效果不统一问题,提出了地图跨媒介出版的概念。通过分析现有地图数据模型,深入挖掘PDF结构中标识内容对象、逻辑结构对象以及可选内容对象等页面内容对象的潜在优势,重点围绕要素对象编码、要素对象结构以及要素分层结构设计了地图跨媒介出版数据模型,该模型突破了过去对满足印刷要求的制图数据和地理空间数据只能分阶段或分模型描述的限制,为地图跨媒介出版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创造了条件。最后经过试验测试,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8.
传统条件下处理注记与同色符号压盖关系的方法,通常会存在增加数据量、破坏被压盖符号的数据完整性以及操作不灵活等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提出基于GDI+裁剪技术处理注记与同色符号压盖关系的方法。通过计算获取到注记压盖范围内同色符号占据的绘图区域,当绘制被压盖同色符号时,利用GDI+裁剪特性来限制该符号在上述区域内的图形绘制,从而达到"裁剪"注记压盖区域内同色符号的目的。文中方法的整个处理过程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就能自动完成,且能够突破过去流水线式的生产作业模式,随机选择不同阶段的编辑内容进行处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注记与同色符号压盖关系处理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9.
闽粤晚白垩世古地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福建沙县至上杭、广东兴宁至河源上白垩统采集古地磁学定向样品390个(39个采点),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研究表明,闽粤两地的晚白垩世地磁学数据具有廊的重合性,福建:古地磁偏角11.7°,地磁倾角42.9°,地磁极位置北纬79.4°,东径210.3°;广东;古地磁偏角10.7°,古地磁倾角44.0°,古地磁有位置北纬80.1°,东径193.4°,该古寺磁学数据反映了中国华南地区自晚白垩世至今曾经厍过  相似文献   
150.
2011年东北近海MW9.0巨大逆冲地震发生后,在整个日本列岛观测到数千个内陆和火山地震,这些地震并不仅限于发生在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岸近海的余震区内。这提醒我们评估地震活动时思路要更宽,要去掉前震-主震-余震活动仅限于特定地震有限余震区内的普通想法。在最近的100年中,全球发生了几个巨大逆冲断层地震。根据我们的地震发生区在沿倾向双段(ADDS)和沿走向单段(ASSS)之间明显不同的新假设,我们研究了地震前后的重要地震事件。总体来说,沿倾向双段巨大逆冲断层的一些重要余震(大于MW7.5)发生于板块外侧隆起区及其附近(Ⅰ类),其中有些是倾滑正断层作用,有些是俯冲海洋板块内具有正断层分量的走滑断层作用。这些板块外侧隆起区的地震被认为是受巨大逆冲断层板块耦合作用减弱,引起的海洋板块下降板片的板片拉力控制。此外,有些沿余震区内板块边界和类似余震区扩展到相应巨大逆冲断层的地震也很重要(Ⅱ类)。另一方面,沿走向单段的余震发生在相同余震区及其附近,而且重要的或灾难性的板块外侧隆起区地震很稀少。已知沿倾向双段和沿走向单段的巨大逆冲断层也有一些大(不重要)的内陆地震。所有这些结果均不取决于俯冲几何形状是否是斜向的还是正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