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5篇 |
免费 | 204篇 |
国内免费 | 17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4篇 |
大气科学 | 142篇 |
地球物理 | 81篇 |
地质学 | 646篇 |
海洋学 | 77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64篇 |
自然地理 | 1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46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76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56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55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中国铁矿主要分为七大类型时常同积变质型磁铁-赤铁矿床,基性侵入体岩型钡钛磁铁矿床,矽卡岩型磁铁矿床,火山岩型磁铁-赤铁矿床,沉积型赤铁-菱铁矿床,多因复合-迭加型磁铁-赤铁矿床,风化淋滤褐铁-赤铁矿床。 相似文献
42.
没有流体作用几乎不可能形成任何有实际意义的矿床,流体是岩石圈质量和能量传输最为活跃的因素(刘建明等,1997),在成矿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成矿物质得以活化、迁移、富集的主要介质,同时流体的运移还能扩展有利的成矿空间(徐光平等,1999). 相似文献
43.
44.
45.
从预测高原不同区域春、夏季温度趋势分布的需要出发,利用聚类分析法将高原温度场分为3个区域。通过对3个区春、夏季温度指数与前期太平洋海温相关普查,定义了与高原春、夏季温度指数相关关系清晰的海温分布型指数。冬季西太平洋海温偏高(偏低)的海温分布型造成后期高原Ⅱ区春季温度偏高(偏低);冬季西太平洋海温、东太平洋海温同时偏高(偏低)的海温分布型造成后期高原Ⅱ区南部、Ⅲ区夏季温度偏高(偏低)。进一步分析这2种海温分布型与后期春夏季500hPa北半球高度场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当冬季西太平洋海温指数偏高(低)时,春季高度场高纬冷空气活动的势力弱(强)且路径偏北(南),同时高原高度场较低(高),有利于(不利于)偏南气流北上,有利于(不利于)冬季向夏季环流形势的转变,春季高原中部温度偏高(偏低);而当冬季西太平洋、东太平洋海域海温综合指数偏高(低)时,同年夏季500hPa高度场高原北部至中西伯利亚南部脊加强(减弱),高原及北部为高值(低值)系统活动,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弱),夏季高原中部、南部温度偏高(偏低)。 相似文献
46.
用多条树轮重建的青海高原近250 a平均气温序列,利用线性趋势、小波变换分析和突变检测等方法对近250 a青海高原年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及突变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50多a来青海高原年平均气温波动明显,30 a滑动平均表现出1779~1811年和1934~2006年年平均气温偏高,其中年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1998年为1.3℃,1741~1778年和1812~1933年年平均气温偏低,其中年平均气温最低出现在1823年为-1.5℃,年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 a以上相对大尺度上,年平均气温冷、暖交替的特征明显,经历了7个冷、暖交替阶段,在2~3 a,28 a左右,48 a和110 a时间尺度上的周期变化都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47.
48.
49.
50.
文章从抗震救灾的角度概述了减轻地震灾害的基本:强防震减灾的法制建设;城市工程建设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坚持建筑物的抗震标准;普及防震知识;建立抢险救灾的队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