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93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129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584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1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空间分异格局及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美风  汪德根 《地理学报》2021,76(12):2993-3011
就近城镇化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破除异地城镇化模式弊端、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通过构建就近城镇化率、贡献力和贡献势指标,从本省、本县和本镇3个城镇化尺度,系统分析2000—2015年中国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空间分异特征,并深入剖析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① 2000—2015年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人口总数从1.96亿增加到3.47亿,就近城镇化率从28.16%上升到46.89%。② 从贡献力看,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主要来源是本镇户籍人口,但本镇贡献力呈下降趋势,本县贡献力波动上升,本省贡献力变化不大。③ 从贡献势看,本县贡献势>本省贡献势>本镇贡献势,县域尺度是中西部大部分地区就近城镇化的优势空间单元。④ 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空间分异是自然环境背景、经济增长和非农产业发展、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交通运输条件和地方行政力量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992.
李男  黄博  凌道盛  汪清静 《岩土力学》2015,36(1):156-162
利用空心圆柱扭剪仪模拟斜入射地震波作用形成的斜椭圆应力路径,对比研究了等向固结条件下饱和福建标准松砂在循环斜椭圆、圆形、扭剪、三轴路径下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表明:土体循环孔压发展存在陡升型和陡降型两种模式;圆形路径下累积孔压增长速率最快,循环扭剪最小;归一化孔压与斜椭圆的倾角无关,但受斜椭圆长短轴比及动应力比影响。砂土的不排水动强度与动应力路径密切相关,循环扭剪和循环三轴最大,循环斜椭圆次之,圆形路径最小。地震波从特定角度入射时,形成近似圆形路径,若只将地震波视为垂直入射的S波,将高估地基土体抗液化强度。  相似文献   
993.
高铁对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影响——以京沪高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德根  牛玉  王莉 《地理研究》2015,34(9):1770-1780
通过因子分析降维得到影响旅游目的地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旅行时间、旅游地的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地的交通通达性、旅游地的服务设施系统等4个指标;由此构建旅游需求—供给引力模型,测度高铁条件下主要因素对旅游者选择出游目的地的影响程度变化。结果显示:高铁开通前客源地和旅游地的空间距离是旅游目的地选择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且起到出游阻力影响;而高铁开通后主要影响因素对选择出游目的地的作用程度发生很大变化,客源地与旅游地的空间距离对出游阻力影响变得很小,而旅游地的交通网络密度、旅游资源禀赋和旅游服务接待能力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高铁时代下旅游目的的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在高铁条件下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要素体系,实现旅游地系统升级优化。  相似文献   
994.
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原理,应用具有折减分析功能的ANSYS软件,以暴雨工况为最不利控制工况,采用平面应变条件下Drucker-Prage关联流动屈服准则(DP4)和边坡失稳破坏综合判据,分别对龙胜县城桑江北区不稳定高切边坡自然状态和削坡及抗滑桩加固状态进行了强度折减数值模拟。确定了这2种状态边坡最危险滑动面位置、形状并给出了极限状态坡体强度储备安全系数,通过所建桩-土共同作用连续介质模型及ANSYS后处理路径分析功能,求得极限状态滑坡设计推力和桩身内力及其分布,且将该法分析结果与传统分析方法作对比,发现误差很小且该法更接近边坡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表明,该法在岩土边坡滑坡灾害防治方面是可行且有效的新途径,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5.
通过野外对哀牢山构造带漠沙镇、戛洒镇两地的哀牢山群中的构造形迹和形变特征进行观察和记录,将哀牢山构造带的应力场初步划分为韧性和脆性两期,并通过对构造带中的各种小构造(片理、劈理、褶皱、构造透镜体、擦痕及节理等)进行构造解析,初步获得了哀牢山构造带中至少存在两期构造应力场,其主压应力方向:北东—南西和北西—南东向挤压,现今构造应力场继承了古构造应力场;最后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简要分析了哀牢山构造带两种不同构造应力场的动力来源,即可能与构造带所处的周边板块和深部流体挤压作用有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996.
构造应力场在油气运聚成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明水组沉积末期是松辽盆地乾安地区高台子油层的一个主要成藏期, 期间烃源岩的生、排烃高峰与大规模油气运聚和圈闭的形成在时间上具良好的匹配关系。利用ANSYS有限元模拟软件, 对归字井地区明水组沉积末期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初步模拟; 同时利用地应力驱动油气运移理论, 对运移势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 最大主应力受岩性控制明显, 而最小主应力主要受埋深控制。已有的试油试气资料表明, 具油气显示的井, 大部分都位于地应力区和地势区。依据地应力和运移势场的分布, 并结合地质构造特征, 对油藏有利区进行了预测, 为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一种可能的新碳酸岩类型:壳源成因碳酸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是对大冶铁矿床接触带"大理岩"及其中分布的"条带状辉石-石榴石大理岩"进行专门研究的阶段性结果.在野外观察到"大理岩"呈岩墙、岩枝和细脉侵入石英闪长岩.根据石准立等的趋势面分析资料,在深部,本矿区"大理岩"与石英闪长岩的接触带总是以突入石英闪长岩内为特征.在"大理岩"与灰岩接触带附近观察到大理岩粒度由于温度冷却快而变细和在"大理岩"中有灰岩残留体."大理岩"本身的方解石粒度中部粗两侧细.本矿区的"大理岩"矿物结晶颗粒比长江中下游许多接触热变质形成的大理岩粗."大理岩"内部浅色大理岩为白色,常具有定向的细条纹构造(可能为流动构造或构造事件引起的线性构造),局部产状变化急剧.在尖山矿段产在"大理岩"中的"条带状辉石-石榴石大理岩",主要含辉石和石榴石条带,其条带走向与"大理岩"岩体延伸方向斜交,且与区内一组断裂构造有关.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在制备的约65块包裹体切片中均观察到熔融包裹体或流体-熔融包裹体及流体包裹体.包裹体加热实验结果显示,"大理岩"中方解石及"条带状辉石-石榴石大理岩"中的石榴子石和方解石中熔融包裹体接近均一的温度为880~1 055℃,流体-熔融包裹体均一温度为645~740℃."大理岩"及"条带状辉石-石榴石大理岩"的C和O同位素组成与长江中下游的灰岩大致一致,在δ13C-δ18O相关图中的投影点落在沉积碳酸盐范围.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在"条带状辉石-石榴石大理岩"的方解石中的一个熔融包裹体为含Si、Ca、Mg、Al和K的混合物(即玻璃)."大理岩"中的圆形固体包裹体成分经电子探针检查为方解石.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白云质大理岩"的白云石中圆形固体包裹体成分与白云石类似,但与寄主矿物略有区别.在上述初步研究基础上认为,本文所报道的"大理岩"和"条带状辉石-石榴石大理岩"不是由于接触变质引起方解石重结晶的产物,而可能是一种新的碳酸岩类型--壳源成因碳酸岩.  相似文献   
998.
敦煌戈壁地表风蚀起沙量的计算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利用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案,根据敦煌地区的观测资料,计算了2002年4月8日沙尘天气过程中戈壁地表的风蚀起沙量(垂直尘粒通量)。结果表明: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在风蚀起沙较严重的时段内,顺风向沙粒通量和垂直尘粒通量平均值的量级分别为10-4kg·m-1·s-1和10-8kg·m-2·s-1。通过计算结果和观测结果的比较,在地面风蚀起沙物理机制的基础上,讨论了三种计算方案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99.
流域尺度生态需水的估算模型与应用--以克里雅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以我国西部典型干旱区新疆南部的克里雅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分析各生态系统需水的结构特征,估算了生态需水的规模,讨论了生态需水的供需平衡问题。研究发现,全流域生态需水总量约为6.93×109m3/a,平均每公顷植被的最小生态需水为413.9m3/a。在各植被类型中,沼泽地耗水、草地耗水、林地耗水分别约占植被总生态需水量的47.6%、43.4%与9.0%,由此可见,沼泽地和草地耗水是该流域植被生态需水的主体。研究结论对于制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保障当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恢复和重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冀中、黄骅坳陷的火山岩主要发育于古近纪的断陷期,分为Ek Es4,Es2 Es3,Es1 Ed三期.火山岩的岩石系列主要为碱性玄武岩系列,古近纪晚期逐渐向拉斑玄武岩过渡;稀土元素特征同大陆裂谷碱性玄武岩的配分模式一致,为轻稀土富集型.通过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和大地构造讨论,阐释了研究区古近纪火山活动的构造背景和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