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501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11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战略性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柴达木盆地周缘战略性矿产资源丰富,成矿条件有利,提升成矿规律认识和明确勘查方向,对于实现找矿突破,为国家提供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基地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全面收集区内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梳理柴达木盆地周缘战略性矿产种类,分析其成矿类型及成矿特点,结合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资料,提出进一步勘查方向。主要取得如下成果:(1)柴达木盆地周缘金、镍、钴是具有地域优势的战略性矿产,奥陶纪、志留纪末—泥盆纪和三叠纪是金、镍和钴矿最重要的3个成矿期。(2)镍矿床类型为与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的同生岩浆矿床,主要形成于志留纪末—泥盆纪后碰撞-后造山环境,铁质超镁铁岩愈加发育,原生岩浆MgO含量和部分熔融程度高,Fo值和En值高且数值接近,橄榄石Ni含量较低有利于形成大矿。(3)钴矿分为岩浆型、(变)沉积岩容矿型及热液型三大类:岩浆型钴矿伴生在与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的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中,Co与Ni品位及资源储量近乎成正比;(变)沉积岩容矿型包括奥陶纪锰钴矿和中元古代氧化铁钴矿,前者是东昆仑成矿带较为特色且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的一种新类型钴矿;热液型以热水喷流沉积型和夕卡岩型较为重要,前者往往形成独立矿床或与铜矿共生,成矿时代以奥陶纪为主,其次是石炭纪,形成于奥陶纪增生造山作用和石炭纪古特提斯洋扩张环境,夕卡岩型钴矿多与铁或铜矿共(伴)生,主要产在三叠纪花岗岩与围岩接触带或远离接触带的夕卡岩中,矿石品位一般较高。(4)金矿有造山型、夕卡岩型、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或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型4个类型,存在425.5~401 Ma、383~349 Ma、284~263.21 Ma和242.2~202.7 Ma共4期成矿事件,以第一和第四期最为重要,分别响应原特提斯洋构造旋回后碰撞伸展及古特提斯洋构造旋回后碰撞-后造山伸展,志留纪末—泥盆纪和中—晚三叠世两次大规模壳-幔相互作用是控制金矿形成的深部因素。(5)志留纪末—泥盆纪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奥陶纪沉积岩容矿型锰钴矿和热水喷流沉积型钴矿、志留纪末—泥盆纪和中—晚三叠世造山型金矿、中二叠世—三叠纪斑岩型铜钼钨锡矿、三叠纪伟晶岩型锂(铍铌钽铷铯)矿、三叠纪夕卡岩型铁-多种战略性金属复合矿及寒武纪岩浆型铬矿是今后勘查的重要类型,需关注区内中—低地磁异常区和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区,加强矿床深边部和半隐伏矿床的勘查。  相似文献   
952.
自动站分钟数据常出现跳变现象,对跳变数据,首先应分析是否为野值。其次再判断野值是否影响日极值。然后分析日极值是否出现在该时次内,若不出现在该时次,极值从其他正常时次中挑取;若出现在该时次,应从自动站实有记录和人工观测或自记纸中挑取,若用人工记录代替,极值出现时问为缺测。  相似文献   
953.
实验实践课程多、实践性强是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突出特点.针对传统测绘实验实践教学受时空限制等问题,以实验实践项目的教师发布编辑、学生预约完成、教师检查评价与学生查看反馈等为主线,利用WebGIS技术开发具有位置服务特征的测绘实验实践辅助教学系统.该系统通过线上下学习过程的数据采集与共享、教学指导过程化与痕迹化、教学组...  相似文献   
954.
介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是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发展方向及"3s"技术对洞庭湖湿地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对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55.
青海省近40年雨日、雨强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汪青春  李林  刘蓓  秦宁生  朱尽文 《气象》2005,31(3):69-72
利用青海省1961-2002年26个代表站逐日雨量资料和青海省东部地区10个站1981~2001年降水自记资料,分析近40年来青海省雨日、雨强气候变化。结果表明:青海近年来虽然夏半年降水量和雨日在减少,但降水强度在增大。夏半年降水量的减少主要是降水日数的减少造成的;而冬半年降水量的明显增加是由于雨日增多和每个降水日平均雨量的增大造成的。近20年来10分钟、1小时最大降水的强度在明显增加。同时,20世纪90年代夜间出现强降水的几率多于80年代。  相似文献   
956.
车辆导航系统实现中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一个基于PDA的在Windows CE上实现的嵌入式GIS,它可以实时的为移动对象提供基于地理空间位置的综合信息服务.首先介绍了车载导航系统中系统数据的组织方式,主要涉及到数据模型和数据压缩;然后讲述了几种常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VxWorks、Windows CE和Linux,由于嵌入式Linux开发难度较大,VxWorks比较昂贵,本系统采用Windows CE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最后讲述了系统实现中的关键技术,包括提高地图显示和刷新速度的几种处理技术和系统中采用的地图匹配算法.  相似文献   
957.
根据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对地聚束成像模式下的任务特点,对其成像覆盖区域进行分析,推导出对地聚束成像的期望姿态跟踪规律。为了尽快跟踪地面目标,需要多轴同时进行大角度姿态机动控制;为了实现SAR天线对地聚束成像,跟踪上目标后还需要进行连续跟踪姿态机动。本文采用测速反馈的反作用飞轮控制技术,设计了基于时间最优bang-bang控制的PD控制器,实现了地面目标的快速跟踪指向;针对系统存在的扰动,在PD控制器中设计了系统的前馈输入补偿器,从而保证了姿态跟踪指向的精度。姿态控制系统数学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技术有效。  相似文献   
958.
建立满足工程建设需要,与设计系统吻合的施工坐标系统,在已知控制点误差较大或投影变形不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时,利用GPS单点定位技术为工程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59.
敦煌春季沙尘天气过程中某些参量和影响因子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3  
利用中日合作风送沙尘的形成、输送机制及其对气候与环境影响(ADEC)的研究项目敦煌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2001年和2002年春季沙尘天气过程中两个沙尘参量———沙尘浓度指数(DCI)和粒子数浓度(N(d))的变化以及摩擦速度(u )和风速(u)与地面风蚀起沙的关系。结果表明:可用DCI=0.2作为扬沙、浮尘等一般沙尘天气的临界值,DCI=0.4作为沙尘暴天气的临界值;沙地和农田上起沙的临界摩擦速度分别约为0.5m·s-1和0.3m·s-1,临界风速分别约为7m·s-1和3m·s-1。农田和沙地起沙临界摩擦速度的差异,导致绿洲站沙尘天气发生的频数比沙漠站大;与地面起沙量有关的总沙尘粒子数浓度N(d>0.5μm)近似与u2 成比例。  相似文献   
960.
敦煌戈壁地表风蚀起沙量的计算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利用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案,根据敦煌地区的观测资料,计算了2002年4月8日沙尘天气过程中戈壁地表的风蚀起沙量(垂直尘粒通量)。结果表明: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在风蚀起沙较严重的时段内,顺风向沙粒通量和垂直尘粒通量平均值的量级分别为10-4kg·m-1·s-1和10-8kg·m-2·s-1。通过计算结果和观测结果的比较,在地面风蚀起沙物理机制的基础上,讨论了三种计算方案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