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501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11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为了表征工程岩体的真实完整性,依托钻孔成像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图像识别方法,并应用于地下洞室工程岩体完整性评价。该方法首先对钻孔图像进行灰度转换与目标细节增强;然后基于蚁群算法与形态学处理进行图像分割,对分割后的图像进行节理平均宽度测量,根据节理张开度区分闭合节理与张开节理;最后基于识别的岩体特征进行RQD计算。以澜沧江GX水电站厂房右岸洞室钻孔为例,进行钻孔数字图像识别与RQD计算,与岩芯RQD值、波速测试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能充分考虑节理张开度对岩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反应工程岩体真实拓扑状态、合理评价高地应力地区的岩体完整性,提高了RQD值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为岩体完整性评价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2.
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进就近城镇化模式,是西南地区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本文选取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区为研究区域,以社区(村域)为基本单元,刻画水城区劳动力就近流动空间分异格局及其主导产业驱动力,探究水城区劳动力就近流动的关键影响因子及其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水城区劳动力就近流动以水城城区为中心,呈现出中心层、近郊层、远郊层和拓展层的圈层分异格局。(2)水城区劳动力就近流入指数随着城镇等级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劳动力就近流出强度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圈层式分布格局。商贸服务业和工农兼业是劳动力就近流动的核心驱动力。(3)水城区劳动力就近流动的空间分异是迁入地拉力、迁出地推力以及中介障碍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就业机会多寡与家庭生命周期分别是是劳动力就近流入与就近流出的关键核心要素。(4)水城区劳动力就近流动的关键影响因素具有空间异质性。劳动力就近流入空间分异划分为非农就业机会-公共服务设施双重拉动区和城乡收入差距-交通通达性双重限制区两类影响区;劳动力就近流出空间分异划分为家庭生命周期与农业效益推动区、综合因素影响区、劳动力一般技能推动区三类影响区。本研究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县城为载体、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动力,实现一亿人中西部地区人口就近城镇化,因地制宜制定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3.
为揭示冲积与湖积成因土壤镉的吸附特征,以安徽省当涂县冲积成因的江心洲和冲积、湖积成因的大陇乡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镉的等温吸附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冲积土壤镉的吸附量(S)、等温吸附常数(K)和固液分配系数(Kd)均较湖积土壤明显偏大,显示冲积土壤对镉的吸附能力较湖积土壤强;吸附动力学实验表...  相似文献   
944.
利用青藏高原东部牧区26个气象站30年的大~暴雪过程资料,以雪灾形成的主导因子—持续积雪日数的长度作为灾情评估的等级标准,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冬半年持续积雪日数倚大~暴雪过程的累积降水量、过程平均气温、过程最大积雪深度和过程最低气温降幅4个因子的回归方程。经F检验,所有方程的回归效果达到十分显著或显著的水平,从而建立了大~暴雪过程雪灾灾情实时预评估方法。通过1996~1999年的试用,表明这种预评估方法,具有较高的评估精度和业务化的潜力,可作为雪灾情报服务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945.
影响莫高窟小气候的环境因子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不同时空尺度对莫高窟的小气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莫高窟的地形地貌、水系统、植被等环境因子对其小气候有重要影响。莫高窟的小地形结构和水系统对其风速、湿度、太阳辐射等有显著影响。2005年4—12月窟前与窟顶月平均相比,太阳辐射总量降低411.21MJ/m^2,地表温度降低2.7℃,相对湿度增大9%,风速降低3.7m/s。窟前月较差小于戈壁0.9℃。但对于气温而言,主要受较大尺度因素的控制,窟前、窟顶、戈壁均处于同一温度层。2004年莫高窟日较差比敦煌小4.8℃。莫高窟的环境因子使莫高窟周边形成了更为稳定的小气候,非常有利于文物保护,这也是千年莫高窟保存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6.
5.6阵风锋过程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综合分析2007年5月6日一次阵风锋过程的天气背景、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自动站资料等,并结合2006年6月10日飑线过程,2007年6月28日窄带回波引发的大风过程,认为与大风相联系的窄带回波的产生,是由于冷暖气团交界面两侧的折射指数的突变,而导致对电磁波的散射或反射形成雷达回波.高空冷空气堆的下沉扩散是窄带回波形成的一个重要因子,其后并不一定有主体回波相伴随.而倾斜的下沉气流前侧不利于窄带回波的形成.  相似文献   
947.
青海地表水资源的变化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分析近38年青海省主要河流径流量及其流域降水、气温的变化趋势,着重研究了干旱气候对青海地表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陆河多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混合补给型河流,外流河多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青海地表水资源呈减少趋势,其减少趋势进入90年代后尤为明显;气温和降水是影响青海地表水资源的主要气候因子,其中气温升高加剧了流域蒸发量的增大和干旱影响,减少了地表径流量;而90年代以来降水量的减少特别是汛期降水量的减少直接影响到径流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948.
从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机遇和需求出发,分析青海省太阳能、风能资源独特优势和开发潜力和青海省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关于做好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管理工作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49.
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荒漠化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对环青海湖地区1976年以来的气温、降水、蒸发等气候要素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及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秋、冬两季最为明显;年平均降水量及春、夏、冬季降水自90年代后出现减少趋势,秋季降水始终呈减少趋势,且线性变率达-7.28mm/10a;各季及年蒸发量呈增大趋势,其中年、夏季蒸发量的线性变率分别为11.7、9.39mm/a。各季及年气温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增暖现象;降水虽然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增加和减少,但增加出现在80年代,而减少则出现在90年代;同样,蒸发也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增大和减小现象,只是减少出现在80年代,而增大而出现在90年代。这种气候趋势和突变现象的发生,加剧了环青海湖地区荒漠化的蔓延,致使草地退化、河流流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950.
近年来浙西南萤石矿勘查取得重要进展,相继勘查出常山岩前(八面山)和开化黄山两个大型萤石矿床,对区内(隐伏)萤石矿床的勘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区域成矿背景及矿床类型,结合区域地质矿产、物化探异常特征等并简要探讨了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