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6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5 Ma以来南海南北上部水体温度变化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浮游有孔虫表层海水古温度转换函数、表层暖水种属种含量比值,以及次表层暖水种含量的变化,表明南海北部1.5Ma以来表层、次表层海水温度逐渐降低,其主要变化阶段为0.86~0.94Ma和0.64~0.68Ma。与南海南部西太平洋暖池区的17957站研究结果对比.发现南海南部1.5Ma以来表层、次表层海水温度逐渐增加.发生的主要时间为1.23~1.3Ma和0.64~0.68Ma。南海北部的上部海水结构变化主要受东亚冬季风影响,而南海南部则主要受西太平洋暖池影响,因此,南海南、北上部海水温度的变化说明0.9Ma后尤其是0.68Ma以来东亚冬季风强化,西太平洋暖池加强。  相似文献   
112.
在科技部的支持下, 中国在1998年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International Ocean Drilling Program, IODP), 迄今为止已组织了4+1个航次的大洋钻探。通过IODP-CPP (complimentary proposal project)项目, 我国科学家主导完成了349、367/368/368X多个钻探航次, 实现了对南海张裂—破裂—扩张发育历史的钻探和取样, 对南海生命史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约束作用。本文系统总结了367/368/368X航次在南海北部洋陆过渡带钻探取得的最新成果, 证实南海北部陆缘不同于伊比利亚型陆缘, 具有陆洋转换迅速的特点, 洋陆过渡带地壳内有一定程度的同张裂岩浆侵入和底侵。钻探航次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钻探结果提升了对陆洋转换过程和机制的认识。航次期间, 广泛而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极大提升了中国科学家对钻探平台管理、国际大团队合作管理以及人才培养和科普互动等各方面的认识, 加快了中国海洋科考国际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3.
西太平洋边缘海由于地形特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它们与开放大洋以及相互之间的联通程度很不相同,用三个比值即:海槛深度与海盆最大深度的比值(S/B),海峡通道宽度与海区面积的比值(P/A)以及通道截面积与海盆体积的比值(C/V)来描述它们的封闭程度,结果表明,日本海在西太平洋边缘海中封闭程度最高,而爪哇海和东海的封闭程度最低,而不同封闭程度的边缘海对冰期旋回的反应有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4.
115.
中国科学家领衔南海首次大洋钻探成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次由中国科学家担任“首席科学家”,并有9位中国学者参加的中国海区第一次大洋钻探ODP第184航次已经顺利完成,揭开了中国地球科学研究的新篇章。全球最大的科学考察船——大洋钻探船“JOIDES·决心号”经过两个月的南海钻探,于1999年4月12日停泊...  相似文献   
116.
由我国汪品先院士等提出的南海大洋钻探(ODP)建议“东亚季风历史在南海的记录及其全球气候影响”(ODP第484号),在1997年全球学术排行中名列第一,将作为ODP第184航次于今年春天在南海实施。计划2月16日(农历大年初一)从澳大利亚的Frema...  相似文献   
117.
青藏高原隆起及海陆分布变化对亚洲大陆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我们利用经过改进的NCARCCMI动力气候模式并综合出一个40~50MaB.P.的下垫面情景,进行了海陆分布和SST分布由古代到现代、青藏高原由隆起初期、隆起到现代高原一半和现代高度共5个情景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从古代到现代,模拟的中国气候是变冷的并且东部变湿而西北部变干。青藏高原的隆起是模拟出来的中国变冷的主要原因。青藏高原从隆起初期到隆起到现代高度一半时期中国地区降水是增加的,但当继续隆起后降水却有所减少,尤其是中国西北地区。本文还对海陆分布和SST分布变化以及青藏高原隆起对手风环流的影响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8.
中国东部晚更新世以来海面升降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4  
晚更新世以来,气候与海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这一段历史,世界各地研究得比较详细,提出的资料最丰富,出现了各种气候曲线和海面变化曲线,许多作者正在进一步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为阐明世界范围的气候与海面变化的规律,把近年来所积累的中  相似文献   
119.
南海南部普林虫与“中更新世革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南海南部ODP 1143站2.1 Ma以来沉积物中的浮游有孔虫群进行研究, 发现在冲绳海槽及南海北部普遍被认为是黑潮标志种的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在中更新世革命(MPR)前后对冰期旋回的响应截然相反; 且在MPR之后的变化与南海北部和冲绳海槽相反, 即冰期时含量高而间冰期时低.交叉频谱分析和相位分析的结果也证实了ODP 1143站P.obliquiloculata与全球冰量变化之间的上述关系.该种在MPR前后冰期旋回的转变, 可能是由于MPR之后南海南部在冰期时切断了与印度洋之间的海水交换, 或者是冰期时海水盐度增加等因素引起的上部水体结构的重大改观所致.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