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214篇
测绘学   122篇
大气科学   175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611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本文对内蒙古扎鲁特旗二长花岗岩体开展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岩体的形成时代、成因及地质意义。研究表明,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U-Pb加权年龄分别为124±1 Ma和126±1 Ma,侵入时代为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中SiO_2含量为69.45%~73.64%,Na_2O和K_2O含量分别为3.16%~4.62%、3.78%~4.37%;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1.00~1.25之间,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同时,微量元素中K、Ba、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Zr、Th、U、Hf等不相容元素呈现富集状态,P、Ti、Nb、Ta等高场强元素则亏损严重。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本文认为大兴安岭南段扎鲁特旗地区的伸展作用应主要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的伸展垮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煤和瓦斯突出与地应力之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声发射粗估法地应力测量,研究谢二煤矿煤和瓦斯突出与地应力之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煤与瓦斯突出与地应力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凡煤与瓦斯突出地带均属地应力超常地带,而安全地带的地应力值则正常或偏低.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低能量激光联合微针治疗雄性激素脱发(AG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AG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人。治疗组予以低能量激光联合微针治疗,对照1组予以微针治疗,对照2组予以低能量激光治疗。3组连续治疗24周,治疗结束后第5周,采用毛发镜观察治疗区域毛发的平均密度与直径,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优于对照1组的90.00%(27/30)、对照2组的86.67%(2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3组毛发的平均密度及直径均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能量激光联合微针治疗AGA可明显改善患者脱发症状以及毛发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古近系以来,伴随着青藏高原隆升、地层大规模逆冲和走滑,在青藏高原北部形成了众多内陆盆地。由于盆地位置的特殊性,盆地内部的古气候和古植被演化对厘清欧亚大陆古近系气候演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青藏高原中东部囊谦盆地古近系沉积地层剖面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和总有机碳(TOC)含量重建了51.8~37.5 Ma囊谦盆地古气候和古植被演化历史。【结果与结论】囊谦盆地古近系气候指标演化历史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阶段Ⅰ(51.8~46.4 Ma),CPI值和TOC值均较低,Paq值偏高,ACL值和nC27/nC31在该时期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可能是受到河流所带来的陆源沉积物混入影响,主峰碳大部分为nC22和nC23,植被类型以木本植物为主,气候条件相对较为潮湿;阶段Ⅱ(46.4~42.7 Ma),此阶段Paq值和nC27/nC31值逐渐降低,ACL值逐渐上升,主峰碳碳数逐渐由低碳数向中高碳数转变,植被类型逐渐由木本占优势转变为以草本植物为主,气候条件逐渐变干,...  相似文献   
995.
苏州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运用亲景度和市场竞争态指标,定量分析1995—2004年苏州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亲景度和竞争态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并从时空角度探讨4类亲景度市场和4种市场竞争态的相关性,据此确定苏州国际旅游宜发展的4类市场:重点市场、主要市场、潜在市场和机会市场,并提出开拓苏州国际客源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6.
挤压地区的构造变换可定义为挤压构造变形中区域上保持缩短量守恒或者有规律的变化而产生的调节构造,应该对褶皱-逆冲断层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构造活动的变化.它又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传递带两类,褶皱冲断带中分段构造的产生是通过走滑断层形式的横向传递带来完成的.独山子-安集海地区主要是通过铲状等逆冲断层主控的断展褶皱、冲起构造、构造楔入体形成南翼缓北翼陡的背斜.造成该区变形分区的主要原因主要有沉积层厚度的变化、造山带作用程度和作用方式、滑脱层的展布层位.  相似文献   
997.
油页岩岩心在钻取的较短时间内为油页岩的勘查、开发和研究所用,但在数年之后,大部分油页岩岩心由于碎裂、氧化、吸水膨胀等原因,降低其科学研究和再次利用价值。本文选择松辽盆地科研钻井吉扶地9井油页岩岩心为对象,选择已知层位和含油率的油页岩岩心,模拟传统岩岩心箱和露天保存油页岩岩心在吸水、光照、弱碱性条件下的膨胀、破坏、有机碳等变化,探讨油页岩岩心保存影响因素,设计一种油页岩加压保存装置,在加强对地质岩心实物资料的管理和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选用2000—2020年自动站降水资料、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CMA-STI)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发现不到半数的热带气旋活动伴随江淮地区暴雨发生,且仅有3成的热带气旋存在时,江淮地区日降水达到当年梅雨期日均降水。除个别“转向型”及登陆后继续东移、北上的“西北型”热带气旋外,七成左右的热带气旋大多伴随有梅雨减弱现象,并利用WRF模式及热带气旋Bogus方法对2017年热带气旋“苗柏”和2019年热带气旋“丹娜丝”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热带气旋的存在对梅雨季节降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两个热带气旋的路径及降水落区、强度的基础上,对比移除热带气旋前后的试验,西北路径的热带气旋“苗柏”登陆前,南缘偏西气流加强低空急流,江淮地区切变线加强,登陆后低压北抬,副高稳定,形成有利于降水的环流形势;剔除“苗柏”后,低空急流断裂,副高南退,水汽输送带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减少。转向型热带气旋“丹娜丝”北移,伴随副高北抬,对流性不稳定减小,垂直上升运动减弱,西太平洋的水汽被大量输送到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故输送至江淮地区的水汽减弱,降水减少,促使梅雨提前结束;而剔除“...  相似文献   
999.
长江源流量对长江源流域气候年代际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长江源流域气象站降水、气温资料和源区直门达水文站流量,建立了历年各月、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和气温距平序列,分析了长江源流量与长江源流域降水、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长江源流域气候演变存在非常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年降水量呈平缓下降趋势,60、80年代年降水量正常或偏多,70、90年代偏少,主要受夏季降水的影响;年气温明显呈上升趋势,60年代最冷,70年代开始回升,80年代暖在冬,90年代暖在秋,目前年、夏、秋、冬季已达到1961年以来的最暖期;年流量与年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突变年份对应,60、80年代偏多,70、90年代偏少,目前除春季流量外,夏、秋、冬季已转入上升趋势,1965、1979、1997年二者均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1000.
黄河上游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1956—2005年黄河上游水文和气象台站观测的流量、气温、降水资料,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径流量的年代际演变特征以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世纪50—80年代年平均流量呈波动性的上升趋势,90年代至21世纪的前5年年平均流量呈下降趋势。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是影响流域流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它们的机理完全不同。枯季、雨季降水量与流量分别呈负、正反馈机制,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对次年春夏季的流量有比较明显的调节作用;4—5月(10月)气温与后期5—6月(11月)流量呈负(正)反馈机制;枯季、雨季地表蒸发与流域的河川流量呈负反馈机制,并且消耗的水资源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上游地区河川流量的减少与降水量减少、地表蒸发量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